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细节处着眼,传世史料与出土文献相结合,勾画了统一帝国成立之初曲折的历史走势与雄大的文化气象。

内容简介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而咸阳—西安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重心和行政中枢,亦产生过辉煌的历史影响。

本书收录34篇文章,从秦汉文化的基础——“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乐说起,再到商鞅变法,咸阳如何成为长安的文化重心,汉代思想文化的“和合”精神等,既有对高层政治的关注,也多涉及社会平民及劳动阶级,从几个以往人们关注不多的侧面描画咸阳—西安地方在秦汉时期的文化面貌。书中关于秦汉文化史实物证据方面的内容,也占了一定的比重,由此可令读者在众多具体、真切、形象的信息中,获得对秦汉时期整体文化风貌的进一步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秦汉文化的基础:“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乐
  • 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序幕
  • 咸阳——长安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
  • 早期中西交通线路上的丰镐与咸阳
  • 秦都咸阳的“冀阙”
  • 咸阳与郢的联系及“秦客公孙鞅”使楚
  • 《燕丹子》“秦王为机发之桥”传说
  • 关于“始皇为微行咸阳”“夜出逢盗兰池”
  • 孟尝君在咸阳
  • 秦“漆娥之台”与“秦娥”称谓
  • 《方言》“秦有娥之台”
  • 战国都城“高台”建筑与秦宫苑的“台”
  • “秦俗,美貌谓之娥”
  • “娥”非“七娥”辩
  • “娥”“漆娥”说
  • “女称娥”的普及与“忆秦娥”文学意境
  • 秦二世望夷宫“祠泾”故事
  • 踏行秦始皇直道
  • 秦政的纪念
  • 直道:司马迁的足迹、笔迹和心迹
  • 秦始皇直道的考察与研究
  • “秦直道”丛书面世的意义
  • 东方斯巴达的精神塑像
  • 孔鲋的文化立场
  • “陈涉博士”孔鲋
  • 孔鲋的职任
  • 孔鲋之死
  • 孔鲋:“秦非吾友”
  • 英雄歌哭:太史公笔下刘项的心思和表情
  • 垓下:项王“悲歌忼慨”“泣数行下”
  • 沛宫:高祖“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 英雄成败——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的心思
  • 太史公深意推想
  • 关于刘项“不读书”
  • “秦家事”反思
  • “英雄之后,更有英雄”,“载籍而外,岂无载籍”
  • “古今一条规律”
  • 汉王朝建国史与治国史中的吕后
  • 《史》《汉》吕后故事
  • “村妇人”吕雉
  • 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
  • “吕后狠”
  • 吕后专权与文景之治的历史先声
  • 吕太后的更年期
  • 以富乐民为功
  • 汉代思想文化的“和合”精神
  • 汉代《易》学的“和合”理念
  • “不和”“未和”的忧虑
  • 《史记》透露的“和合”文化导向
  • 《太平经》“和合”说
  • 汉代“官非其人”现象的防范与纠治
  • “察举”:选官形式的历史进步
  • 监察·举劾·弹治:行政处罚方式
  • 议政场合对“吏职多非其人”的指摘
  • “举非其人,并正举主之罪”
  • “天心未得”:灾异的警告
  • 陈寔故事
  • 《书》《诗》“歌”“刺”及“谣”“谚”的舆论批判作用
  • 古代官箴的发生和兴起
  • 两汉开明士人对浮侈世风的警觉与批判
  • 对汉代浮侈之风发生与消长的认识
  • 浮侈世风的社会危害
  • 对浮侈世风的纠治,应先自“上行”而后求“下效”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童话“金屋藏娇”
  • 汉代神童故事
  • 长安的“少年”和“恶少年”
  • 都市“浮游”“浮末”少年
  • “少年”“不避法禁”
  • “恶少年”及其恶性犯罪
  • “少年”与“恶少年”:游侠的社会基础
  • 五陵少年:长安特殊的文化风景线
  • 执政者的“恶少年”政策
  • 吕思勉及其《秦汉史》
  •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导读
  • 自致于立言不朽之域
  • 汉代婚姻礼俗的总结
  • 汉代丧葬礼俗的总结
  • 为史学辟一新径途
  • 秦汉文物研究的学术向导:仰观《仰观集》
  • 秦汉史的综合研究和宏观考察:关于林剑鸣著《秦汉史》
  • 考古学视角的秦汉文明新认识
  • 大汉奇华:读《陕西出土汉代玉器》
  • “秦城”“汉寝”:长安“朝野盛文物”
  • 美哉古瓦,妙矣匠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