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2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资深驴友浸入式探访巴基斯坦全记录,45天走遍7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讲述巴基斯坦人的故事,以及这片土地的神奇魅力。
内容简介
巴基斯坦,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所在:一方面,因为与中国友谊深厚它被称为“巴铁”;另外一方面,我们仿佛又对这位铁哥们知之甚少。
巴基斯坦的人和土地是怎样的?他们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他们跟我们的文化有何不同?那里真的很危险吗?
45天从北到南,走遍巴基斯坦7个城市,老牌驴友杨晓与“阅人”无数的摄影师李英武,用笔和镜头记录了下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他们的讲述中,有一场旅行准备的事无巨细,从住宿、饮食、药品到穿戴、礼物、交通;有面对生活艰辛,依然能笑着说出“Life is tough, keep smiling”的优步司机;有让人惊喜连连的超高性价比别墅民居,一晚上只需要30美元,房东还给留下了自己的两位仆人;有参加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仍珍藏着运动员证的大胡子警察;有大街上男人之间手拉手甚至还十指相扣,只是为了表达兄弟之情……
旅行的意义就是用现实约束想象,不是去想事情会是怎样的,而是去看它们实际上是怎样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走进巴基斯坦
- 缘起 探究“巴铁”有多铁
- 初衷与使命
- 终于拿到签证
- 第1站 伊斯兰堡 文明延续2000年的新城
- 坐上巴基斯坦飞机
- 住进“军队大院”
- 初探巴基斯坦
- 参观景点反成一景
- 巴基斯坦如何讲述历史
- 单身男士被歧视
- 再回伊斯兰堡
- 知识女性萨蒂亚
- 塔克西拉浅观犍陀罗艺术
- 对话
- 对话
- 第2站 阿伯德塔巴 我们被怀疑是间谍
- 军警护送
- 路过本·拉登被击毙处
- 抵达中国路桥项目部驻地
- 王慧:把传统友谊传承下去
- 工地现场采访
- 遭遇盘查
- 对话
- 对话
- 第3站 白沙瓦 传统的普什图族人要发展
- 为什么要去白沙瓦
- 初到白沙瓦
- 伊姆兰·汗的仆人
- 感受白沙瓦
- 在奘格里村做客
- 阿弗雷迪家族
- 参观白沙瓦大学
- 花之城:贵霜帝国首都
- 去看老城的塞蒂大屋
- 访问难民营:我们遇到这些“追风筝”的人
- 枪械工厂
- 对话
- 第4站 拉合尔 莫卧儿帝国的荣耀
- 出发去拉合尔
- 遇见拉合尔小情侣
- 在瓦加口岸看降旗仪式
- 拉合尔古堡
- 巴德夏希清真寺
- 老城斜阳
- 拉合尔博物馆
- 沙·贾汗的审美
- 确定下一站
- 城中净土
- 坐火车南下
- 对话
- 对话
- 第5站 苏库尔 24小时寻古
- 遇到警察
- 布托家族故里
- 摩亨佐·达罗
- 死亡之丘
- 记者之夜
- 继续南下
- 对话
- 第6站 卡拉奇 传统与现代交融
- 偶遇“红帽教主”
- 初探卡拉奇
- 海景酒馆
- 卡拉奇的夜生活
- 聪明的塔萨瓦
- 湿婆节
- 卡拉奇记者
- 巴基斯坦国服:沙尔瓦·卡米兹
- 探访中国港控卡拉奇办事处
- 多元与包容
- 走马观花看卡拉奇
- 打卡世界文化遗产:塔塔城遗址
- 对话
- 对话
- 对话
- 对话
- 对话
- 对话
- 第7站 瓜达尔港 中巴两国经济中的“网红”
- 螺旋桨飞机
- 算算瓜达尔港的家底
- 安全形势
- 参观法曲尔学校
- 瓜达尔港的中国小伙子
- 巴基斯坦员工看当地变化
- 参观海军陆战队
- 探访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
- 归途
- 对话
- 对话
- 番外 吃在巴基斯坦
- 抓饭:巴基斯坦的招牌菜
- 奶茶:巴基斯坦人的国饮
- 馕:巴基斯坦的国民干粮
- 在伊斯兰堡享用阿富汗美食
- 品尝我见过的最大羊肉串
- 在巴基斯坦吃早餐
- 在巴基斯坦吃中餐
- 在巴基斯坦吃自助餐
- 在巴基斯坦找酒喝
- 大使专访 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 双边关系无与伦比
-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
-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 文化认同与外界偏见
- 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 巴基斯坦的“虎妈”
- 大使新书寄语
- 后记 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
- “巴铁”有多铁
- 陌生人的信任
- 偏见的形成与消除
- 文化冲突
- 文明互鉴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