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5千字
字数
201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佛家经典重读,走进惠能大师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见性成佛”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使《六祖坛经》成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西方人瓦茨氏(AlanWatts)因而将《六祖坛经》看成是“东方精神文学的最大杰作”,而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六祖坛经》遂成为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经典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六祖坛经》导读
-
行由品第一
-
般若品第二
-
疑问品第三
-
定慧品第四
-
坐禅品第五
-
忏悔品第六
-
机缘品第七
-
顿渐品第八
-
护法品第九
-
付嘱品第十
-
参考文献
-
名句索引
展开全部
佛教中国化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唯一的一部佛经,典型的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任何宗教解答生死问题之外,也规定人间的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已经形成了人间法则,由学习《金刚经》的心得而成的《坛经》成就了中国人的方便法门,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的书,《六祖坛经》告诉你的,不是怎么样去做一个佛教徒,不是怎么样去念佛,怎么样去读经,而是告诉你如何觉悟,做一个彻底放松的人,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六祖坛经》讲的顿悟,真正的含义是,你在任何一个刹那,都应该回到那个最终的点上。什么是最终的点呢?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你应该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修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要忘了佛的最终觉悟是什么。也就是说,当下就领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来。让什么停下来呢?让你的习气,你的贪欲,停下来;让你自己的心性,即刻 * 显现,即刻回到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真正的目的,不要停留在手段上,要记得你的目的地。《六祖坛经》提醒我们,不要困在各种形式里。一定要烧香吗?一定要拜佛吗?一定有什么仪式吗?不一定。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你不能等待,不能有片刻的犹豫,刹那,就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下来,一片宁静。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心灵呢?因为只有心灵属于我们自己。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一直呵护的身体,会渐渐腐朽;我们辛苦奋斗而获得的财富,不会跟随我们而去;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悲痛,但很快会把我们忘记。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什么会陪伴我们而去,向着一个不可知的远方?只有我们的心灵。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里,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身体、财富等等,唯独忘了现在、将来、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经典名句摘要
经典名句摘要:1,一切万法,不离自性。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4,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5,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6,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7,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8,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10,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11,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1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13,佛妙理,非关文字。14,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15,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空
佛学~深不见底的一门学问。第一次真的接触佛学是在 16 年,人生不顺一人一车开启了 318 西藏作死之旅。用以为可以向外面寻找点什么,包括这些年也有冥想什么的,看完此书我明白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是有多么的偏颇。我本身就是佛,只不过佛是需要心来照世,而真心被隔离了罩上了玻璃罩。虽然感觉随时能看见但是能看见的和事实中间相隔胜远。往心修,学王阳明,我心之外别无他法。
- 查看全部62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