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20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佛教中国化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唯一的一部佛经,典型的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任何宗教解答生死问题之外,也规定人间的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已经形成了人间法则,由学习《金刚经》的心得而成的《坛经》成就了中国人的方便法门,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的书,《六祖坛经》告诉你的,不是怎么样去做一个佛教徒,不是怎么样去念佛,怎么样去读经,而是告诉你如何觉悟,做一个彻底放松的人,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六祖坛经》讲的顿悟,真正的含义是,你在任何一个刹那,都应该回到那个最终的点上。什么是最终的点呢?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你应该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修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要忘了佛的最终觉悟是什么。也就是说,当下就领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来。让什么停下来呢?让你的习气,你的贪欲,停下来;让你自己的心性,即刻 * 显现,即刻回到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真正的目的,不要停留在手段上,要记得你的目的地。《六祖坛经》提醒我们,不要困在各种形式里。一定要烧香吗?一定要拜佛吗?一定有什么仪式吗?不一定。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你不能等待,不能有片刻的犹豫,刹那,就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下来,一片宁静。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心灵呢?因为只有心灵属于我们自己。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一直呵护的身体,会渐渐腐朽;我们辛苦奋斗而获得的财富,不会跟随我们而去;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悲痛,但很快会把我们忘记。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什么会陪伴我们而去,向着一个不可知的远方?只有我们的心灵。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里,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身体、财富等等,唯独忘了现在、将来、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4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佛学~深不见底的一门学问。第一次真的接触佛学是在 16 年,人生不顺一人一车开启了 318 西藏作死之旅。用以为可以向外面寻找点什么,包括这些年也有冥想什么的,看完此书我明白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是有多么的偏颇。我本身就是佛,只不过佛是需要心来照世,而真心被隔离了罩上了玻璃罩。虽然感觉随时能看见但是能看见的和事实中间相隔胜远。往心修,学王阳明,我心之外别无他法。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控制自已内心的法门

        佛自心声,佛是什么?佛是觉悟的人。人是什么?人是迷失的佛。世界万象是你内心的映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众生佛性本无有异,缘有四相,不入无余涅槃。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迷人恃有财宝、学问、族姓,轻慢一切人,名我相。虽行仁义礼智信,而意高自负,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义礼智信,不合敬尔,名人相。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是谓凡夫人四相。        近来生烦恼,或许是因为太执着。执着于 “你是谁”“你该做什么”,对他人充满抱怨。而反过来又是一种 “傲慢”,“我” 看你怎么做,“我” 指责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充满了憎,充满了怨。爱,憎,死,如何化解,无爱就无憎,也就无所谓死了。“无我相” 要如何做到,你放弃了身世放弃了家庭放弃了这些,你还是悉达多,但是你放不下对人世苦难的探究,你创立了各种经,在我遭受苦难的时候,你作为佛,依然能给我指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住在曹溪山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当时两位大师的弘化都很成功,讲坛隆盛,被人们称为 “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 “南顿北渐” 二宗的分别。然而,一般学道修禅的人并不了解两宗的宗旨。六祖惠能对众人说:佛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宗旨,因为传法之人有南北,才有了南宗北宗的区分。然而,佛法本来只有一种,只因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有见性迟、速之分。什么叫作顿或渐呢?佛法并没有所谓的顿、渐之分,而是因为人的根机有利、钝之别,所以才有所谓的顿悟、渐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无所住合生其心

              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用平常心行事生活,无烦无恼,无忧无虑,不要心随境转,从容豁达过一生,得无上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都应该在逻辑上可以自洽,正说、反说、戏说,一样可以通达无碍,我们这个时代所说的唯物辩证法也是如此,而古代的儒家道家思想和佛学中的般若智慧也具备解释宇宙万物的逻辑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劳动人民的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著名的偈语就来自慧能,他不识字,但很有学问,说出了影响全人类的智慧宝典。这本书记载了慧能一生得法传宝的事迹和他启示门徒的言教。据说毛泽东主席很欣赏《六祖坛经》,不管去什么地方,这本是他必带必读的书之一。“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老百姓的。”《六祖坛经》因为极其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这就是它千百年来始终受到关注,生生不息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最早是在中学哲学课上,提到了关于 “风动、幡动” 的故事,六祖的 “仁者心动”,让当时年少的我竟然若有一点所思;又受《读者》几则禅宗故事影响,多少对佛学有了点兴趣。成年后,草草的看过《心经》、《金刚经》,以及了解了些佛学知识,虽不敢说达到什么境界,但感觉对人生有不小帮助。大智慧不易得,也许这就是人有利钝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思善,不思恶。若真明了,生活从此会有千般美好。顶礼六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有限,勉强看两章

                        第一章类似圣经讲耶稣的身世,天生不凡,历经磨难后逆袭征服所有人。第二章阅读理解及推荐答案,愿普天下凡人皆能自悟成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愧为三圣人之一,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认认真真的看完本书,并能体会自我观照的重要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道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宋・茶陵郁我悟,众生是佛,我执,佛是众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惑,妙不可言

                              我们认知都是从自然科学上升到哲学,但是哲学解决不了的,佛学一定可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首先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扫盲了自己对宗教的偏见,也深刻认识到精神世界才是博大精深的学科,自己要达到 “外禅内定” 的境界有可能终身都难以企及,后续自己也会逐步投入一些时间来学习佛学,先从冥想,再到内观,最后达到理想的境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看过关于佛学最通俗易懂的书籍。如果一个人自我无法顿悟,那就需要名师指路。惠能大师属于悟性高,还有名师指路。还勤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 —— 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六祖坛经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65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四)文学 - 经典文学《六祖坛经》(109)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主题开始,选择经典文学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三本是《六祖坛经》,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藏。弟子们将佛陀一生的言行录收集整理成 “经藏”,将佛陀制订的戒条收集整理成 “律藏”,将弟子们对佛陀教法阐释的著作收集整理成 “论藏”。换言之,只有佛陀亲口宣说的教法,才能被尊为 “经”。唯一的例外则是六祖惠能(一作慧能)的言行录,被弟子们收集整理成册,以 “经” 冠名为《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 “见性成佛” 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 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使《六祖坛经》成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大陆译名艾伦・瓦茨)因而将《六祖坛经》看成是 “东方精神文学的最大杰作”,而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六祖坛经》成为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经典之一。“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二十四岁的惠能离开五祖弘忍,开始长达十五年的自性自悟期,因被恶人追逐,受尽磨难,命如悬丝,不得不避难于四会、怀集一带,隐藏于猎人之间。逆境成为磨炼惠能的最高学府,最终他达到了 “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 之境界。惠能三十九岁那年(六七六),自思弘法因缘成熟,走出深山,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一语 “仁者心动”,一鸣惊人,连名噪一时的印宗大和尚都心甘情愿地拜这位 “俗人” 为师,然后才为自己的俗人师父落发为僧。此中隐含 “依法不依人” 之深意!惠能四十岁时来到曹溪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开始了他三十七年的弘法生涯。他以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的教学风格,阐释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的心性学说,成为印度佛教全面中国化的标志,更对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惠能以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诠释佛性的本质,即缘起的生灭,产生现象世界的万事万物,其本质是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惠能在回答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内侍薛简时,进一步将佛性与中道实相勾连在一起,“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对圣者而言,宇宙人生空有不二的实相就是佛性,常被称为 “实性”、“法性”、“实相”、“真如”、“法界”,是成佛的基因。人心中蕴藏着领悟诸法实相的潜能,这就是普通人的佛性,如同尚在母体中的胎儿一样,总有一天会瓜熟蒂落,见性成佛。佛性因而被称为 “如来藏”、“藏识”、“本觉”、“自性”。凡夫经过苦修而见性成佛,此时,佛性又被称为 “解脱”、“涅盘”、“菩提”、“大圆镜智”。尽管佛性有种种异名,本质却并没有什么不同。《六祖坛经》主张将悟性的种子种植在众生的心田中,佛性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见性成佛必须从自心入手。惠能因而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 如何才算识得自心?惠能说:“自性能生万法。” 心念可分为 “妄念” 与 “正念” 两种。妄念令人起感造业而成凡人,正念使人悟入般若空性,见性成佛。凡、圣全在一念间。心迷时执着于身外之物,为其所累,这就是 “心迷法华转” 的道理。人迷时需要大善知识开导。惠能因而说:“迷时师度。” 一旦觉悟了,“悟时自度”。佛陀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如来智慧德相” 就是人人本具的菩提自性,不需要人为的修饰,不雕不刻,不塑不装,“体相本自然”;它如同纯净的水,清净无染,如同明镜,能映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若悟此道,只要运用人本有的这颗清净心,明心见性,一悟便佛地。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普通老百姓家中最常见之物,赵州禅师以 “吃茶去” 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入手,学会专注,体会禅味。赵朴初居士对此深有体会:豪饮七碗能领受茶的最高滋味,而一壶全饮则得到茶中真趣;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持诵千百条高僧的悟道偈语,还不如放下一切,专心领受那茶中之禅、禅中之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六祖坛经》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 “见性成佛” 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 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使《六祖坛经》成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大陆译名艾伦・瓦茨)因而将《六祖坛经》看成是 “东方精神文学的最大杰作”,而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六祖坛经》成为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经典之一。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