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27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佛教中国化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唯一的一部佛经,典型的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任何宗教解答生死问题之外,也规定人间的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已经形成了人间法则,由学习《金刚经》的心得而成的《坛经》成就了中国人的方便法门,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的书,《六祖坛经》告诉你的,不是怎么样去做一个佛教徒,不是怎么样去念佛,怎么样去读经,而是告诉你如何觉悟,做一个彻底放松的人,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六祖坛经》讲的顿悟,真正的含义是,你在任何一个刹那,都应该回到那个最终的点上。什么是最终的点呢?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你应该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修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要忘了佛的最终觉悟是什么。也就是说,当下就领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来。让什么停下来呢?让你的习气,你的贪欲,停下来;让你自己的心性,即刻 * 显现,即刻回到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在任何一个刹那,都不要忘了你真正的目的,不要停留在手段上,要记得你的目的地。《六祖坛经》提醒我们,不要困在各种形式里。一定要烧香吗?一定要拜佛吗?一定有什么仪式吗?不一定。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你不能等待,不能有片刻的犹豫,刹那,就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下来,一片宁静。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心灵呢?因为只有心灵属于我们自己。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一直呵护的身体,会渐渐腐朽;我们辛苦奋斗而获得的财富,不会跟随我们而去;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悲痛,但很快会把我们忘记。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什么会陪伴我们而去,向着一个不可知的远方?只有我们的心灵。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里,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身体、财富等等,唯独忘了现在、将来、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4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名句摘要

      经典名句摘要:1,一切万法,不离自性。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4,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5,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6,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7,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8,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10,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11,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1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13,佛妙理,非关文字。14,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15,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佛学~深不见底的一门学问。第一次真的接触佛学是在 16 年,人生不顺一人一车开启了 318 西藏作死之旅。用以为可以向外面寻找点什么,包括这些年也有冥想什么的,看完此书我明白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是有多么的偏颇。我本身就是佛,只不过佛是需要心来照世,而真心被隔离了罩上了玻璃罩。虽然感觉随时能看见但是能看见的和事实中间相隔胜远。往心修,学王阳明,我心之外别无他法。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控制自已内心的法门

          佛自心声,佛是什么?佛是觉悟的人。人是什么?人是迷失的佛。世界万象是你内心的映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众生佛性本无有异,缘有四相,不入无余涅槃。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迷人恃有财宝、学问、族姓,轻慢一切人,名我相。虽行仁义礼智信,而意高自负,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义礼智信,不合敬尔,名人相。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是谓凡夫人四相。        近来生烦恼,或许是因为太执着。执着于 “你是谁”“你该做什么”,对他人充满抱怨。而反过来又是一种 “傲慢”,“我” 看你怎么做,“我” 指责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充满了憎,充满了怨。爱,憎,死,如何化解,无爱就无憎,也就无所谓死了。“无我相” 要如何做到,你放弃了身世放弃了家庭放弃了这些,你还是悉达多,但是你放不下对人世苦难的探究,你创立了各种经,在我遭受苦难的时候,你作为佛,依然能给我指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住在曹溪山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当时两位大师的弘化都很成功,讲坛隆盛,被人们称为 “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 “南顿北渐” 二宗的分别。然而,一般学道修禅的人并不了解两宗的宗旨。六祖惠能对众人说:佛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宗旨,因为传法之人有南北,才有了南宗北宗的区分。然而,佛法本来只有一种,只因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有见性迟、速之分。什么叫作顿或渐呢?佛法并没有所谓的顿、渐之分,而是因为人的根机有利、钝之别,所以才有所谓的顿悟、渐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无所住合生其心

                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用平常心行事生活,无烦无恼,无忧无虑,不要心随境转,从容豁达过一生,得无上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愧为三圣人之一,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认认真真的看完本书,并能体会自我观照的重要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都应该在逻辑上可以自洽,正说、反说、戏说,一样可以通达无碍,我们这个时代所说的唯物辩证法也是如此,而古代的儒家道家思想和佛学中的般若智慧也具备解释宇宙万物的逻辑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劳动人民的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著名的偈语就来自慧能,他不识字,但很有学问,说出了影响全人类的智慧宝典。这本书记载了慧能一生得法传宝的事迹和他启示门徒的言教。据说毛泽东主席很欣赏《六祖坛经》,不管去什么地方,这本是他必带必读的书之一。“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老百姓的。”《六祖坛经》因为极其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这就是它千百年来始终受到关注,生生不息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最早是在中学哲学课上,提到了关于 “风动、幡动” 的故事,六祖的 “仁者心动”,让当时年少的我竟然若有一点所思;又受《读者》几则禅宗故事影响,多少对佛学有了点兴趣。成年后,草草的看过《心经》、《金刚经》,以及了解了些佛学知识,虽不敢说达到什么境界,但感觉对人生有不小帮助。大智慧不易得,也许这就是人有利钝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思善,不思恶。若真明了,生活从此会有千般美好。顶礼六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有限,勉强看两章

                            第一章类似圣经讲耶稣的身世,天生不凡,历经磨难后逆袭征服所有人。第二章阅读理解及推荐答案,愿普天下凡人皆能自悟成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道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宋・茶陵郁我悟,众生是佛,我执,佛是众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惑,妙不可言

                                我们认知都是从自然科学上升到哲学,但是哲学解决不了的,佛学一定可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首先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扫盲了自己对宗教的偏见,也深刻认识到精神世界才是博大精深的学科,自己要达到 “外禅内定” 的境界有可能终身都难以企及,后续自己也会逐步投入一些时间来学习佛学,先从冥想,再到内观,最后达到理想的境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看过关于佛学最通俗易懂的书籍。如果一个人自我无法顿悟,那就需要名师指路。惠能大师属于悟性高,还有名师指路。还勤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容易读懂且共鸣的佛学经典。除了佛陀,能够成经的可能就是六祖。注解也是一大特色,非常平实易懂又包含广阔,是读懂这本经的好推手。六祖生前不识字,涅槃却留一本经。人人佛性均平等,顿悟渐悟有区别。# 评分原则:自娱自乐不推荐。5: 公认经典,不敢妄评;4: 眼前一亮,很受启发;3: 分歧共鸣,不亦快哉;2: 我就看看,作者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六祖坛经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顿悟法门,多读六祖坛经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