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协助文明比较和文明互鉴。

内容简介

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借助文明比较讲出中国自身的道理,以增进文化自觉,就成为历代学人的追求。然而,比较历史研究长期在所谓的普遍主义和封闭的特殊主义两端徘徊,难以达到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效果,也就难以在普遍历史中对中国文明予以准确定位。鉴于德国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内在地带有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特点,本书详细考察了这套方法的逻辑与得失,尝试发展一种和而不同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以期助力思考全球化时代的文明比较与文明互鉴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争论百年的问题意识
  • 第二节 韦伯式比较历史社会学如何可能
  •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上篇 方法论基础
  • 第二章 具体因果解释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韦伯科学学说的缘起
  • 第三节 对实证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批判
  • 第四节 作为社会文化科学逻辑基础的因果关系
  • 第五节 理念型:社会文化科学中的概念形成
  • 第六节 归因的逻辑形式: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
  • 第七节 作为对象界定、概念形成与因果归属关键的价值关联
  • 第八节 社会文化科学中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问题
  • 第九节 小结:作为中心的因果关系
  • 第三章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作为有机整体的历史个体
  • 第三节 作为发展进步的普遍历史
  • 第四节 目的论的摒弃与经验科学的兴起
  •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文明比较与文化自觉
  • 第一节 作为认识旨趣的历史个体
  • 第二节 虚实相生的理念型
  • 第三节 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较
  • 第四节 普遍历史与中国文明的理念型
  • 第五节 将心比心与文明间共识
  • 第六节 小结
  • 下篇 政治与伦理
  • 第五章 共同体之爱的政治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家的伦理之爱:韦伯的宗教类型学
  • 第三节 家庭、民族与自然政府
  • 第四节 祖国与国家
  • 第五节 作为伦理国家的立宪君主国
  • 第六节 立宪、专制、共和与纳粹:观念与经验的错位
  • 第七节 小结:爱的政治及其教益
  • 第六章 权力与伦理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国家理由:政治作为独立价值领域的兴起
  • 第三节 撩拨魔鬼:对纯粹信念伦理的摒弃
  • 第四节 历史负责:责任伦理的效果取向
  • 第五节 正当性:政治伦理的行政管理转向
  •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