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基于广泛的在线调查、文本研究和访谈探讨了新媒体技术下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网站、博客、脸书、推特、游戏、在线社区等平台的体育传播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分析了体育赛事的数字版权、网络关注度测评、网络社群等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第一章 导论:吸引眼球
  • 一、多屏体育
  • 二、数字体育传媒
  • 三、快速变革的意义
  • 四、本书的结构
  • 第二章 电视和网络
  • 一、这难道也叫做电视吗
  • 二、侵权、保护及谷歌的威胁
  • 三、数字盗版
  • 四、保护广播商业模式
  • 五、渠道和内容的交叉
  • 第三章 网络化体育传媒
  • 一、关注度测评
  • 二、选择、控制和竞争平衡
  • 三、参与度较低的体育运动
  • 四、互联网的力量
  • 第四章 博客、社交网站以及信息事故
  • 一、跨媒介体育
  • 二、博客报道奥林匹克
  • 三、推特、脸谱和色情短信
  • 四、信息事故预防
  • 五、肖像权和责任
  • 第五章 在线人群和体育迷
  • 一、在线留言板和论坛
  • 二、一项关于粉丝民主的实验
  • 三、粉丝俱乐部的快乐和伤悲
  • 四、体育与国家
  • 第六章 体育新闻:整合中的“漏船”
  • 一、对新闻的判定
  • 二、记者的工作:搜寻线索和数字处理
  • 三、在线平台和“创意的争夺”
  • 四、新技术和悬而未决的纠纷
  • 第七章 电子游戏和体育传媒的重塑
  • 一、凝练和复制
  • 二、电视在改变,体育运动也在改变
  • 三、梦幻体育
  • 四、性别和体育游戏
  • 第八章 未来:网络、电信和获取路径
  • 一、收看权
  • 二、体育传媒的重要意义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电视正在消亡,或将长盛不衰。这是 2010 年在一个有关体育广播电视高峰论坛上被讨论的话题,论坛举办地是承办了 2000 年夏季奥运会的悉尼。论坛举办两天就需要注册费 2000 澳元,但组织者承诺参与者会有与众多体育传媒的高级决策者讨论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机会(Informa 2010)。论坛的重要发言者包括澳大利亚最大的媒体与广告集团创始人哈罗德・米切尔(Harold Mitchell),以及与悉尼的好莱坞影星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共同拥有南悉尼橄榄球俱乐部的亿万富翁皮特・霍姆斯(Peter Holmes)。霍姆斯声称他的俱乐部已经涉足广电领域,并且为球迷和客户精心的设计在网站和电子媒体。对霍姆斯和其他与会者而言,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或免费电视,而是基于网络的媒体,例如网站和移动电视,这个话题在整个论坛中被广泛讨论。超过半数的与会者都特别关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而其他与会者也在关注诸如广告、营销、免费电视和付费电视等话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