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探讨金融危机,解答时代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障。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战略的新调整、政治格局的新变动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深刻揭示这些新变化的动因和实质,以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科学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保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主要作者简介
  • 导论危机中的当代资本主义:调整、变革与影响
  • 一 资本主义仍处于危机之中,难以走出制度困境
  • 1.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
  • 2.不平等现象更加显著,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 3.西方民主光环消逝,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广受质疑
  • 二 危机中资本主义的调整与变革
  • 1.经济领域的新调整
  • 2.政治领域的新态势
  • 3.社会领域的新变化
  • 三 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影响与应对
  • 1.辩证客观看待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
  • 2.认真研究和应对危机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第一章资本主义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与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
  •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企业国有化政策
  • 1.对金融业进行救助的国有化政策
  • 2.本轮金融企业国有化的特点和实质
  • 二 资本主义金融监管举措
  • 1.经济金融化与资本主义危机
  •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金融监管的举措
  • 3.金融监管未能有效遏制经济金融化态势
  • 三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及全球金融治理的改变
  • 1.危机促使全球金融治理架构发生改变
  • 2.危机加速催发中国在多边金融格局中的作用
  • 第二章资本主义国家再工业化与国际产业格局的变化
  • 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出台的缘由
  • 1.扭转产业空心化局面,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再平衡
  • 2.应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占领新一轮经济制高点
  • 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工业化的主要举措
  • 1.制定制造业发展规划,明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
  • 2.明确目标,积极发展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3.加强政府管理,设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机构
  • 4.加强对新兴技术产业的投资
  • 5.加强教育投入,培育人力资本与技能转型
  • 6.提供政策支持,改善投资环境,拓展国际市场
  • 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成效和制约因素
  • 1.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 2.再工业化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长期去工业化形成的后果
  • 四 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变革对世界产业格局的影响
  • 1.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带来世界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 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调整
  • 一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建立及作用
  • 1.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2.福利制度的作用
  • 二 危机凸显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困境
  • 1.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日益增加
  • 2.危机后各界对福利制度的反思
  • 三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调整
  • 1.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改革
  • 2.美国福利制度改革
  • 四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改革的社会反响与前景
  • 1.福利改革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 2.福利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困境
  • 第四章新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新格局
  • 一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因
  • 1.全球贸易萎缩导致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 2.就业的调整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
  • 3.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
  •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分布
  • 5.现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漏洞为贸易保护提供了可乘之机
  • 二 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特征及危害
  • 1.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 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 三 全球贸易治理变革的方向
  • 1.推进多边自由贸易制度建设
  • 2.健全国际贸易自由与发展的治理手段
  • 3.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 4.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贸易救济与相关政策的协调
  • 四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
  • 1.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 2.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 第五章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衰落
  • 一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深陷困局
  • (一)资本主义民主“寡头政治”的特点更加突出
  • (二)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及党派纷争导致的效率低下愈益严重
  • (三)资本主义民主输出造成的危害更为明显,叙利亚成为大国博弈的最新牺牲品
  • 二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衰落的原因
  • 1.民主制度结构问题
  • 2.民主基因缺陷
  • 3.民主危机——文化价值观危机
  • 三 议会民主制广遭质疑,陷入改革困境
  • 四 正确认识西方民主本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 第六章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制度的变化
  •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右倾化:以西欧为例
  • 1.极右翼政党异军突起
  • 2.西欧极右翼政党崛起的原因
  • 3.对传统政治生态格局的影响
  • 二 激进左翼力量的复兴及其挑战:以欧洲为例
  • 1.激进左翼政党复兴的表现
  • 2.激进左翼复兴的原因
  • 3.激进左翼面临的挑战
  • 第七章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 一 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均衡”,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1.发达国家实力下降,世界权力格局被打破,多个发展中心逐渐形成
  • 2.新兴经济体成为塑造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 3.国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
  • 4.国际秩序失范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
  • 二 美国调整对外战略,发达国家合力捍卫全球领导权
  • 三 中国和平崛起之下的积极应对
  • 1.在整体框架上坚持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
  • 2.在经济发展上主张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理念
  • 3.在与世界合作上主张坚持“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理念
  • 4.在安全防务上主张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理念
  • 第八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 一 二战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
  • 1.中产阶级出现的社会经济根源
  • 2.被分割的工人阶级
  • 3.围绕“中产阶级”的争论
  • 二 金融危机对中产阶级的冲击
  • 1.产业空心化对就业的影响
  • 2.危机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合理流动
  • 3.中产阶级的生活日益窘迫
  • 4.中产阶级的发展趋势
  • 三 中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
  • 1.中产阶级的犬儒主义
  • 2.危机以来中产阶级态度的新变化
  • 第九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运动的新变化
  • 一 制度化工人运动的复兴
  • 1.危机对工人的冲击和罢工潮的出现
  • 2.工会力量的恢复
  • 3.共产党等激进力量的介入
  • 4.移民工人成为抗争的新生力量
  • 二 “新社会运动”呈现新态势
  • 1.“新社会运动”的兴起
  • 2.“占领运动”作为21世纪的新社会运动
  • 3.21世纪“新社会运动”的特征
  • 第十章亚非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一 金融危机对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影响
  •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放慢
  • 2.亚非拉地区工业化或现代化进程受阻
  • 二 亚非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形势严峻
  • 1.社会权力长期由利益集团把控
  • 2.民族资产阶级相对弱小且先天不足
  • 3.中产阶级的人数增长缓慢
  • 三 亚非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凸显
  • 1.不断蔓延的罢工活动
  • 2.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动
  • 3.越来越严重的难民潮
  • 附录1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研究前沿
  • 附录2国内外与资本主义研究相关的会议概览
  • 附录3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新进展
  • 附录4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研究前沿
  • 附录5资本主义社会领域新变化研究前沿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