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要想获得真相,就要先了解证据。
内容简介
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专家的话可信吗?绿色食品真的更好吗……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疑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和“假新闻”的世界,许多公众人物毫无根据的断言更加剧了不确定性。为了在迷雾中寻找真相,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证据。然而,证据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证据?
本书通过对法律、科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探索,分析了证据的本质并纠正了我们对证据的常见误解。证据不是非黑即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不完美、可以做出不同解读的证据,这些证据甚至可能互相矛盾。证据的价值也并非固定不变,在法庭、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不同情景中,乃至在不同法律框架下,证据的有效性都是不同的。
在生活中,我们获取的大量信息都源于亲朋好友的分享、媒体报道、目击者陈述和专家意见等,而这些陈述的可信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肖尔也深入探讨了如何评估他人陈述的可信性、辨别专家意见中的偏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偏见,因为我们在参考证据之前,往往已经有意无意地扭曲或选择性忽视了我们不喜欢的那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作为事实
- 关于证据的概念
- 对真相的需求
- 关于事实和观点
- 关于法律的几句话
- 预览
- 第二章 斑马、马与推断的本质
- 证据有什么用?
- 贝叶斯牧师的布道
- 回到斑马
- 证据有整体性吗?
- 第三章 举证责任
- 轻微有罪?
- 小心驶得万年船?预防原则
- 形容词的暴政
- 关于统计显著性的长脚注
- 第四章 如何用统计学说出真相
- 逃票者、监狱操场、蓝色公交车及其他故事
- 关于什么的证据?
- 关于画像的说明
- 以抽样为证据
- 第五章 证词,不仅在法庭上
- 乔治·M.科汉的证词
- 关于传闻的错与对
- 道听途说——谣言作为证据
- 第六章 证词的检验
- 佩里·梅森与荧屏上的交叉询问艺术
- 校准证词
- 第七章 谎言和说谎者
- 什么是谎言?
- 故弄玄虚
- 测谎的前世今生与是是非非
- 法庭之外
- 更深远的两点启示
- 第八章 我们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吗?
- 作为一名……
- 照相机不会说谎——是真的吗?
- 第九章 关于专家和专业知识
- 对我们的饮食(或许过于密切)的观察
- 疫苗接种的过去与现在
- 关于共识的概念
- 科学的局限与专业知识的局限
- 第十章 犯罪科学
- 反复出现的启示
- 关于DNA的说明
- 第十一章 不断扩张的专业知识领域
- 这是伦勃朗真迹吗?
- 证据与历史
- 第十二章 过去与现在的相关性
- 法律的奇特态度
- 品格——好与坏
- 法庭之外
- 关于画像的另一个说明
- 第十三章 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 动机的机制
- 模糊但有用的区分
- 走近潘格罗斯博士
- 尾声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