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3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与增长动力变革至关重要。
内容简介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需要坚实物质基础,要求我们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然而,自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面对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容量下降等现实,造就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中国奇迹的要素驱动与大规模投资驱动模式已然无法延续。破解上述两难困局,必须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增长动力变革。为此,本书结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提供的时代机遇,依托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尝试着厘清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转换、动力变革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的宏微观数据开展了相应的实证分析,旨在为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提供参考。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一 选题背景:新时代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挑战机遇
- 二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逻辑思路及结构安排
- 一 逻辑思路
- 二 章节安排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
- 一 研究方法
- 二 主要创新
- 第二章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与动力变革实现路径
- 第一节 不同经济理论下影响宏观增长的因素梳理
- 一 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的影响因素梳理
- 二 发展经济学及工业化演进视角的影响因素梳理
- 三 创新经济学及技术革命视角的影响因素梳理
- 四 产业组织、制度安排等其他影响因素梳理
- 第二节 技术革命、结构转换与动力变革内在关联
- 一 产业结构转换影响动力变革的实现机制
- 二 产业结构转换背后的技术变化因素分析
- 三 发展阶段演进中增长动力的周期性变革
- 第三节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路径选择
- 一 中国奇迹的实现路径及困境
- 二 新时代下实现动力变革的路径选择
- 第三章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
- 第一节 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的内涵与测度
- 一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 二 宏观TFP指数的不同测度方法
- 三 中国宏观TFP指数测度实践
- 第二节 TFP指数的增长核算测算法模型框架
- 一 增长核算框架
- 二 TFP指数测算模型
- 第三节 宏观TFP指数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 一 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作用机制
- 二 产业结构与生产率指数分解回顾
- 三 TFP指数技术与结构效应分解模型
- 第四章 中国TFP变化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 第一节 要素投入估算
- 一 要素投入估算模型
- 二 资本要素投入总量估算
- 三 劳动要素投入总量估算
- 四 分行业要素投入估算
- 第二节 中国的宏观与行业增长核算及TFP增长分解
- 一 宏观增长核算及TFP增长率
- 二 细分行业增长核算及TFP增长
- 三 中国宏观TFP增长率分解
- 第三节 中国宏观TFP增长率及其分解结果分析
- 一 TFP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二 宏观TFP增长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 三 第二产业TFP增长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 四 第三产业TFP增长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 第五节 部分测算结果附表
- 第五章 技术革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动能识别
- 第一节 理论方法基础与文献回顾
- 一 技术革命、主导产业接续更替与经济长周期
-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新时代动力变革的传导机制
- 三 基于高成长企业分布的新动能细分行业识别思路
- 四 高成长企业的特征及筛选标准
- 第二节 高成长细分行业识别步骤与数据基础
- 一 识别步骤
- 二 数据基础
- 第三节 高成长企业筛选与高成长细分行业分布
- 一 基于就业人数的高成长企业筛选及行业分布
- 二 基于总资产的高成长企业筛选及行业分布
- 三 基于营业收入的高成长企业筛选及行业分布
- 四 基于营业利润的高成长企业筛选及行业分布
- 五 高成长企业细分行业分布总体情况
-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分布及发展状况
- 第一节 数据基础及分析思路
-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情况
-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企业整体分布情况
- 二 六大领域样本企业分布情况
- 三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分布情况
- 第三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分布与人员结构分析
-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就业及分布情况
-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学历结构及分布
- 第四节 小结及启示
- 第七章 新动能发展评价及省级区域间对比分析
- 第一节 新时代下经济新动能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
- 一 新时代下经济新动能的内涵界定
- 二 经济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二节 新动能指数构建合成及数据指标收集处理
- 一 新动能指数构建与合成
- 二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 第三节 省级区域经济新动能指数测算
- 一 经济新动能综合指数
- 二 TFP增长潜力指数
- 三 产业结构转换指数
- 四 ICT渗透指数
-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 第八章 技术革命、信息通信技术与宏观经济增长
- 第一节 技术革命、关键要素与技术—经济范式
- 一 五次技术革命及对应的主导产业更替
- 二 关键要素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
-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新技术革命与新经济范式
- 一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技术革命
- 二 新技术革命衍生出的新模式新业态
- 三 新技术—经济范式与经济增长新机遇
- 第三节 ICT对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 一 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的作用机制
- 二 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增长研究回顾
- 三 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测度的方法思路
- 第九章 ICT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 第一节 ICT资本及其他要素投入估算
- 一 资本投入估算
- 二 劳动投入估算
- 第二节 增长核算及替代效应测算
- 一 增长核算结果
- 二 增长来源及替代效应贡献
- 第三节 ICT对中国经济的渗透效应
- 一 ICT与TFP关系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二 ICT资本对TFP影响的协整分析
- 三 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 第十章 数字经济测算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
- 第一节 国内外数字经济测算的历史沿革
- 一 美欧数字经济测算理论与实践
- 二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贡献的测算实践
- 第二节 数字经济特性及增加值测算难点
- 一 数字经济的特性与内涵
- 二 常规核算方法的测度困境
- 三 增加值规模与增量的混淆
- 第三节 以增长核算为基础的测算框架
- 一 基于增长核算测算GDP增长贡献度
- 二 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
-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 第十一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总结性评论
- 第二节 推动中国增长动力变革的建议
- 一 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带动创新能力提升
- 二 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