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课堂教学研究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高效方法。

内容简介

课堂教学研究正日益受到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课堂是教师熟悉、经常,乃至重要的工作与生活的场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只借助课堂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本书围绕高效课堂这一主题,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入的诠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
  • 第一节 重新认识备课
  • 一、备课存在的问题
  • 二、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变革
  • 第二节 备课的主要内容
  • 一、研读解析标准
  • 二、分析研究学生
  • 三、解读处理教材
  • 四、开发课程资源
  •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流程
  • 一、制订教学目标
  • 二、安排教学内容
  • 三、生成教学策略
  • 四、设计教学过程
  • 五、编制教案学案
  • 第二章 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
  • 第一节 上课的内涵与特征
  • 一、高效上课的内涵
  • 二、高效上课的基本特征
  • 三、高效上课的实施点
  • 第二节 上课的行动策略
  • 一、课堂讲授的优化策略
  • 二、课堂问答的生成策略
  • 三、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
  • 四、课堂的管理策略
  • 第三节 上课的教育智慧
  • 一、预设与生成
  • 二、教师与学生
  • 三、简约与繁杂
  • 四、传统与现代
  • 第三章 说课:在交流中诠释教学的意义
  • 第一节 说课的内涵与意义
  • 一、说课的内涵界定
  • 二、说课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
  • 三、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 四、说课与校本教学研究
  • 第二节 说课内容的拓展
  • 一、说教学设计
  • 二、说教学实施
  • 三、说教学收获
  • 第三节 说课的实施与评价
  • 一、掌握说课的要求
  • 二、提升说课的艺术
  • 三、关注说课的评价
  • 四、创新说课的形式
  • 第四章 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
  • 第一节 听课的内涵与意义
  • 一、“科学研究”视野下的听课
  • 二、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基本类型
  • 一、课堂观察的多元分类
  • 二、量化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 三、质性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 四、行动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
  •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 二、课堂观察的主要程序
  • 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 四、如何进行现场观察
  • 五、如何做好观察的记录
  • 六、课堂观察资料的分析
  • 七、团队观察与教师的合作文化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主题与框架
  • 一、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 二、学生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三、课堂学习观察的主要维度
  • 第五章 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
  • 第一节 评课的概说
  • 一、评课的意义
  • 二、常见的评课类型
  • 三、评课的组织与实施
  • 四、评课的局限性
  • 第二节 评课的理念与内容
  • 一、好课标准的讨论
  •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 三、评课内容的构建
  • 第三节 评课的方法与策略
  • 一、评课的方法
  • 二、评课的策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目标精确、过程简洁、反馈及时

    作者苏鸿的论述建立在对传统课堂模式的深刻反思之上。书中指出,许多课堂的低效并非源于教师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教学环节缺乏系统优化。从事教师行业的读者翻开目录就能发现,本书结构完全围绕教学核心流程展开,每一章节对应一个具体环节,这种编排方式本身就体现了高效的原则。书中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而是直接切入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论述。例如在备课部分,作者提出 “学习目标三要素”,即精确性、可测性和分层性,并辅以具体学科案例说明如何操作。这种写作风格符合教师阅读习惯,即快速获取信息并转化为实践。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工具的丰富性。书中大量采用表格、流程图、清单和模板,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步骤。例如在评课部分,作者设计了一套包含二十个指标的课堂观察表,覆盖了学生参与度、问题设计层次、反馈时效等关键维度。这些工具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来自作者多年的一线教研实践,具有强烈的实证色彩。教师读者可以直接套用这些工具,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这种灵活性增加了本书的实用价值。说课与听课这两个常被忽视的环节在书中得到了充分重视。作者认为,说课不是简单的教案复述,而是教师思维的外化过程;听课也不是被动记录,而是带着问题的主动解码。书中提供了说课的 “三级跳” 模型:从教材解读跳到学情分析,再跳到教学设计,这种模型帮助教师构建清晰的说课逻辑。而对于听课,作者则提出了 “三角验证法”,即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学生反应和师生互动,从而避免片面评价。这些观点刷新了许多教师对常规教研活动的认知。

      转发
      2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