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梳理先秦至清代文学演变,轻松构建清晰的文学史认知地图。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读者在文学学习中“缺乏系统方法、写作无借鉴、读不懂深层内涵”的痛点,以基于时间与分类的横纵坐标体系为核心方法,搭建起清晰的文学史认知地图。

全书聚焦《左传》《论语》《战国策》等众多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典文本,一方面深入解析其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艺术特点,梳理文学体裁的演变脉络与时代特征,帮助读者洞悉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深层含义,提升阅读理解力;另一方面提炼古代文学家的写作智慧,如《左传》的简练含蓄、《战国策》的夸张铺陈,为读者提供可直接借鉴的写作技巧。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本书兼顾“知识深度”与“实用价值”,既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帮助读者构建文化根基、培养独立深度思维,又以古今结合的视角赋能阅读鉴赏与文字表达,为学生、文学爱好者、职场写作者等不同人群提供人文滋养与能力提升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什么是我们要讲的中国文学史
  • 第一讲 先秦诗 ——《诗经》
  • 第二讲 先秦诗 ——《楚辞》
  • 第三讲 先秦文 ——说理散文
  • 第四讲 先秦文 ——叙事文学
  • 第五讲 先秦文 ——神话传说
  • 第六讲 汉代文 ——赋
  • 第七讲 汉代文 ——《史记》
  • 第八讲 汉代乐府诗
  • 第九讲 魏晋南北朝诗 ——建安风骨
  • 第十讲 魏晋南北朝诗 ——正始到西晋
  • 第十一讲 魏晋南北朝诗 ——陶渊明
  • 第十二讲 魏晋南北朝诗 ——南朝诗
  • 第十三讲 魏晋南北朝诗 ——乐府民歌
  • 第十四讲 魏晋南北朝小说
  • 第十五讲 初唐诗
  • 第十六讲 盛唐诗 ——边塞诗
  • 第十七讲 盛唐诗 ——山水田园诗
  • 第十八讲 盛唐诗 ——李白
  • 第十九讲 盛唐到中唐 ——杜甫
  • 第二十讲 中唐诗(上)
  • 第二十一讲 中唐诗(下)
  • 第二十二讲 晚唐文学
  • 第二十三讲 唐代散文
  • 第二十四讲 唐代小说
  • 第二十五讲 北宋文学
  • 第二十六讲 宋词的兴起
  • 第二十七讲 苏轼
  • 第二十八讲 南宋诗
  • 第二十九讲 从北宋词到南宋词
  • 第三十讲 南宋词
  • 第三十一讲 元杂剧
  • 第三十二讲 散曲
  • 第三十三讲 明代小说(上)
  • 第三十四讲 明代小说(下)
  • 第三十五讲 明代诗
  • 第三十六讲 明代戏曲
  • 第三十七讲 清代小说(上)
  • 第三十八讲 清代小说(下)
  • 第三十九讲 清代戏曲
  • 第四十讲 清代诗词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读性与深度的平衡

    作者李天飞采用了一种双重坐标体系来构建全书框架。纵向以时间为轴,将中国文学史划分为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到明中叶)、近古(明中叶到 “五四” 运动)三大阶段;横向则以文体为纲,聚焦诗、文、小说、戏剧四大板块。这种布局打破了传统文学史 “章节连绵,欲断还续” 的体例,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历史线索。从《诗经》《楚辞》到明清小说,从司马迁的《史记》到韩柳的古文运动,本书覆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本书没有停留在简单介绍作家作品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作者提出了几个推动文学演进的关键因素:“雅” 与 “俗” 的互动(精英与民间)、“北方” 与 “南方” 风格的交流、“复古” 与 “革新” 的竞争融合。这些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文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为什么说 “不懂得向民间学习的文人,难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为什么南北文化的交流能够催生更具深度与活力的文学作品?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有力回答。作为一本面向现代读者的文学史,本书特别注重实用价值。它不仅帮助我们 “洞悉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深层含义”,还着重 “提炼古代文学家的写作智慧”,为我们提供 “可直接借鉴的写作技巧”。书中分析了《左传》的简练含蓄、《战国策》的夸张铺陈等经典写作手法,让古代文人的创作经验成为现代人可学可用的宝贵资源。这种古今结合的视角,使本书超越了传统文学史的理论阐述,具备了赋能阅读鉴赏与文字表达的双重功能。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作者李天飞,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职中华书局,担任过《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组成员。他的专业背景保证了内容的学术可靠性,但他的写作风格却力求通俗易懂。全书语言流畅清晰,无文学史教材的刻板气,取譬引喻,活色生香。这种表达方式降低了阅读门槛,使本书适合学生、文学爱好者、职场写作者等不同人群阅读。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深度与实用价值的文学史导读。它能帮助我们构建系统的文学知识框架,理解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从古典经典中汲取写作营养。在许多人文学科趋于专业化和边缘化的今天,这样一本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注重实际应用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它不仅告诉我们文学是什么,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让古典智慧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史、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或许不能回答所有关于中国文学的问题,但它能点燃我们对文学的兴趣,给其提供探索的方向和方法 —— 这正是一本好的导读类著作应该做的事情。

      转发
      2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