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讲述抗战时期学人的壮怀激烈岁月,重现傅斯年、陶孟和等学者大师的勇毅与温情。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发现李庄”系列第一卷,按迁到李庄的各个机构分类,基于对大量一手史料的收集与梳理,以及对于相关学人后人、亲友的第一手访谈资料叙写而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李庄歌(代序)
  • 前面的话
  • 楔子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 第一节 喜极而泣
  • 第二节 异地同庆
  • 第三节 悲欣交集
  • 第一章 大地山河一担装,去后方
  • 第一节 十年艰难铸重器
  • 第二节 漂泊西南天地间
  • 第三节 船泊李庄
  • 第四节 牌坊头开场锣鼓
  • 第二章 那时的先生兮
  • 第一节 一箪食一瓢饮
  •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
  • 第三节 先生兮不亏人
  • 第四节 吃人谣传与枪炮保护
  • 第五节 自律与自由
  • 第三章 板栗坳的史语所
  • 第一节 傅斯年:去重庆 回李庄
  • 第二节 董作宾与《殷历谱》
  • 第三节 战时中国最好的图书馆
  • 第四节 《六同别录》
  • 第四章 体质学所的孕与殇
  • 第一节 吴定良与史语所
  • 第二节 体质人类学的时运
  • 第三节 筹备处之殇 吴定良之恸
  • 第五章 小镇上的中博院
  • 第一节 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 第二节 马长寿的川康民族考察
  • 第三节 谭旦冏与传统手工艺调查
  • 第四节 李霖灿的东巴奇缘
  • 第六章 陶孟和与中研院社会所
  • 第一节 门官田与石崖湾
  • 第二节 陶孟和:孤独的强者
  • 第三节 战争损失与赔偿研判
  • 第四节 山间桢楠 国之栋梁
  • 第七章 月亮田的营造学社
  • 第一节 梁柱崩折
  • 第二节 撑持天地与人看
  • 第三节 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
  • 第八章 李庄同济 六载风雨
  • 第一节 禹王宫 校本部
  • 第二节 东岳庙工学院
  • 第三节 同济医学:颂声载道令誉隆
  • 第四节 同济理学院与童第周
  • 第五节 “中国不会亡”
  • 第六节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 第七节 桃李芬芳 弦歌一堂
  • 第九章 战时中国测绘科学重镇
  • 第一节 中国高校独有的测绘系
  • 第二节 中国唯一的测绘科研机构
  • 第三节 测量组携手测量系 刘家院比邻文昌宫
  • 第四节 唯见江心秋月白
  • 第十章 走出李庄
  • 第一节 念兹别离 永怀缱绻
  • 第二节 天下同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庄不再是一个地理意义的小山村,是衣冠南渡、文化抗战的重要场域;是一大批学人一大批学术成果的汇聚地;今日学界仍在传承其学脉和精神,仍在吸吮 “李庄” 的隔代或异代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李庄也是读懂中国。《李庄三部曲》第一部侧重 “经过”,概述李庄长江古镇背后的 41-46 年六年间,短暂的文化中心变迁(中研院史语所、社会所,中博院,营造学社,同济大学先后辗转搬到南溪古镇山村,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成等群星荟萃,安心一隅,潜心学术,延续火种)。书里很多内容印象深刻,比如:李四光与李宗仁私交好,从长沙撤离时地质所留在了桂林;营造学社作为民间组织挂靠中博院,梁思成无奈跟着从昆明搬到李庄;袍哥、乡绅与知识分子挤在一个小村庄;中研院侧重精深,大学侧重广博;板栗坳有中国战时最好的图书馆;月亮田的营造学社,刘敦桢因为受不了林徽因的霸道,与梁思成分离,等等。另外,书名副标题,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此话来自傅斯年),放到现在显然不准确,李庄白肉在川菜中地位不低,还是非常火的。

      转发
      1

    出版方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一家以出版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范围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同时编辑出版《龙门阵》杂志。 初心不忘,书籍不朽;守正创新,再启征程。四川人民出版社将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促进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文化自觉,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