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停止赞美忙碌!》。

内容简介

本期重点文章《是时候击碎加班怪圈了》《忙碌不是美德》《雇用与招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你的B程表需要更多空白
  • 是时候击碎加班怪圈了
  • 2023年5月刊聚光灯文章 如何留住一线员工忽视低薪员工的高昂代价
  • 支持灵活办公,好处意想不到
  • 硅谷银行的硬币两面
  • 职场女性,勇气先于自信
  • 让数字工具消灭枯燥工作
  • 行动起来!应对全球老龄化
  • 数字平台,盘活人才
  • 风险资本的新冒险旅程
  • 流程再造,交给
  • 最大的网络安全风险在你的组织内部
  •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的八大任务
  • “遍历性谬误”与领导动力飞轮
  • 营销
  • 数字化转型
  • 协作与团队
  • 反垄断法
  • 罗布乐思CEO谈大规模在线社区创新
  • 忙碌不是美德
  • 当代职场忙碌图鉴
  • 碧桂园:打造反脆弱能力
  • 营销
  • 用数字化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挑战
  • 雇用与招聘
  • 微压力:识别它,抵御它
  • 当微压力开始滚雪球
  • 你的微压力从何而来?
  • 领英CEO瑞恩·罗斯兰斯基:招聘时,技能比学位更重要
  • 创新
  • 自管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加班是美德?!

    动荡残酷的竞争环境,让雇主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无意识地转化成对员工的严格考勤和长时间工作。而大部分打工者哪怕不认同 996 是福报,也别无选择地需要用主动或被动加班来获得职场安全感。于是,所有人都嘴上抱怨,却身体服从,一起维系甚至强化着现代社会的 “忙碌美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4 年 1 月 31 日《哈佛商业评论(月刊 2023 年 04 期)》我感受最深的主要还是有两个,那就是加班和微压力。在加班这件事情上,我刚开始是觉得习以为常的,但后面我就发现了加班对于我的影响较大。当团队同事们不断磨洋工,以弥补加班带来的不悦时,我也受到了不良影响。我也会感到十分消极、枯燥,久而久之,我对夜幕和周末的来临感到十分疲倦,甚至生活中好像少了许多盼头,那种无力感实在难受。一个公司,一家企业,为什么需要经常让员工免费加班呢?我想,就算是有加班费,这家经常需要员工加班的公司,也是在运作上存在问题的,也是在公司制度和氛围建设上存在问题的。长期加班只会提高员工的不良情绪,只会加大员工的流动率,只会让整个公司死气沉沉,又何必呢?对于微压力,我我也真正意识到其中的特别之处。为什么每次明明已经下班,明明已经完成了任务和许多指标,却还是 “惶惶不可终日”,这还是因为周围各种各样的微压力造成的。他人的妄加评判,团队的人员流动,家庭的琐碎,行业的竞争,能力的更新迭代,这一切,都会让我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就会耗尽了前进的动力,眼里失去了光芒。如何应对加班和微压力呢?我想,心态是第一位的。首先,延迟满足。每天的自我满足时间可以往后移 2 小时,让自己的快乐延迟 2 小时。其次,就是要每天制定一个放松计划。可以下班后让自己找一个宁静的地方,深呼吸,冥想 10 分钟。最后,就是花半小时的时间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读读书,写写文章,录制短视频,听听音乐,这都是可行的。创作是可以带来乐趣的。而将兴趣爱好与创作相结合,便足以抵消加班和微压力带来的不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勇气再生勇气。它就像一块肌肉,无论动作有多小,每用一次,这种力量都会变得更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HBR)创建于1922 年,是哈佛商学院标志性杂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哈佛商业评论》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长期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世界顶尖智慧资源平台,汇集了全球一流的商学院研究成果及来自各行业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对商业实践的总结洞见。 2002 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正式进入中国,于2012年7月起由财讯传媒(SEEC)推出全新《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简称HBRC),并致力于为国内的商业管理提供世界级价值参考标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通过杂志、中文网、数字化内容为中国商业人士和全球思想领袖提供缜密的商业见解和最佳实践,提升中国社会及华人世界的管理理念、改进实务运作,对管理者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