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独特的艺术社学会视角,透过行业机制审视音乐风格的社会成因,生动再现乡村音乐的“黄金时代”。

内容简介

《创造乡村音乐》讲述了1923—1953年这段乡村音乐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其间乡村音乐完成了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并将“本真性”确立为首要特征。彼得森透过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本真性”的建构本质,揭示出看似高于生活的艺术趣味,实际上也是通过广播、电影、巡演、展销会等日常途径,由普罗大众参与塑造的。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乡村音乐的诸多重要人物及其活动:通过选秀活动红遍全国的约翰·卡森,专注走“视觉系”路线的吉米·罗杰斯,热衷于集体“角色扮演”的《大奥普里》团队,用生命在诠释“本真性”的汉克·威廉斯……他们身上呈现的,是那个时代自由不羁的开创精神。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序
  • 致谢:关于方法的笔记
  • 第一部分 使音乐商业化
  • 第一章 导论:寻找乡村本真性
  • 本真性之制造
  • 体制化
  • 接下来是什么
  • 第二章 亚特兰大:商业乡村音乐的诞生之地
  • 前夜
  • 创造一个生产体系
  • 为什么是亚特兰大的布罗克曼?
  • “露天剥采”系统
  • 结论
  • 第三章 可再生的传统:“卡特家族”和吉米·罗杰斯
  • 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传统
  • “深井采矿”:拉尔夫·皮尔和“卡特家族”
  • 吉米·罗杰斯:流行乡村音乐的集大成者
  • 结论
  • 相册1
  • 第二部分 制造本真性的形象
  • 第四章 老派人的本真形象
  • 在媒体时代的开端想象本真性
  • “旧式”音乐和“失去的”生活方式
  • 结论:老样子
  • 第五章 山野人的本真形象
  • 乔治·海和《大奥普里》的山野人
  • 格伦·莱斯和“贝弗利山野人”:1930—1933
  • 结论
  • 第六章 牛仔的本真形象
  • 制造媒体中的牛仔
  • 共和电影公司的唱歌的牛仔:1934—1937
  • 山野人穿牛仔兄弟的衣服获救
  • 结论
  • 相册2
  • 第三部分 20世纪30年代广播造就的乡村音乐
  • 第七章 广播中的谷仓舞
  • 20世纪30年代谷仓舞的兼容并包主义
  • 广播谷仓舞的节目模式及其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 在“谷仓舞”之外谋生
  • 总结
  • 第八章 广播台巡演
  • 赞助商的形象控制
  • 巡演对音乐的影响
  • 结论
  • 第九章 软壳与硬核:“流浪者”与罗伊·阿卡夫
  • 软壳乡村音乐的上升
  • 20世纪30年代早期奥普里的软壳潮流
  • 罗伊·阿卡夫的硬核复兴
  • 硬核和软壳的表达
  • 结论
  • 相册3
  • 第四部分 使乡村音乐可再生
  • 第十章 低级酒馆音乐的天空:生活、音乐和歌词
  • 在舞厅中培育的西南部音乐
  • 唱片制作的复兴
  • 低级酒馆歌词:个人化的和坦白的
  • 结论
  • 第十一章 乡村音乐的化身汉克·威廉斯
  • 为何是汉克·威廉斯?本真感
  • 汉克·威廉斯之死和变容
  • 结论
  • 相册4
  • 第十二章 创造一个叫作“乡村音乐”的领域
  • 这个领域的体制化
  • 将本真性体制化
  • 新领域找到了一个新名字:“乡村音乐”
  • 结论
  • 第五部分 本真性和乡村音乐的未来
  • 第十三章 本真性:一种可更新资源
  • 界定本真性
  • 本真性的政治
  • 结论
  • 第十四章 圆环可以牢固不破吗?
  • 死亡和重生的圆环
  • 静止和更新的体制机制
  • 结论
  • 参考书目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