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中国人际关系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呈现在1980-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社会是如何运作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个人崇拜的背景当中去。

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追踪到清代之前关系学的历史成因,由此分析了现代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人际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的相似角色。关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置身何处,对此都心领神会。但是由于20世纪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情况。一种被命名为“关系学“的东西便由此诞生。关系学也由此演变出了其最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译者的话
  • 致谢
  • 中文版前言
  • 导论 在中国的田野工作、政治与现代化
  • 关系学的“发现”
  • 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关系学
  • 在一种恐惧文化下的田野工作
  • 人类学家的主体位置
  • 中国现代性的国家规划和本土批评
  •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 第一章 关系的方言和辞汇
  • 民间话语
  • 官方话语
  • 民间话语中的关系学的关键字和概念
  • 第二章 关系的范围和使用的背景
  • 城市与乡村
  • 性别层面
  • 城市职业阶层
  • 使用背景的多样性
  • 看门人的社会
  • 企事业和行政场合的用法
  • 第三章 关系学中的“艺术”:伦理、计策及礼仪诸方面
  • 关系基础:亲属制度、朋友关系以及其他的私人关系
  • 情意:义气、感情和人情
  • 扩大关系网
  • 给予和接受的计策、义务和形式
  • 回馈的义务
  • 第四章 关系学最近的历史:传统的形式和历史的再现
  • 三种官方的历史
  • 关系学和中国文化
  • 1949年以后的关系学的兴衰
  • 从“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市场力量的进入
  • 关系艺术并未销声匿迹
  •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
  • 第五章 礼物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 国家再分配经济中的权力技术
  • 礼物经济中的反技术
  • 命题
  • 第六章 “借古非今”:古代中国的仪式伦理与国家理性
  • “批林批孔”
  • 重新解释过去
  • 第七章 毛崇拜、关系的主体和个体的回归
  • 红色风暴:国家主体和毛崇拜
  • 个体主体的回归
  • 关系主体性的增减
  • 第八章 中国根茎式的关系网和民间组织
  • 个体与社会之间
  • 个体与团体或协会之间
  • 根茎式的亲属制度与关系政治:从“关系网”到“民间”
  • 结论 返回到实地
  • 交换的阴柔的力量
  •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组织媒介的仪式
  • 人情胜过关系
  • 后记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传统中国社会是个 “人情社会”,关系学在中国人的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朋友肯定像我一样,一听到这些就觉得是传统文化里的 “糟粕”。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送人情”、“拉关系” 这些事。但是这本书却从社会学角度给我们分析了中国人的关系学,听完这本书,让我对 “关系”“面子”“人情” 有了更深地了解,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会有失偏颇。“关系” 的本质是什么呢?如果我饿了,你送给我一个面包。这不叫关系,这是单向馈赠。如果我饿了,你送给我一个面包,我为了感谢你,给你唱首歌。这也不叫关系,虽然是双向的以物易物,但只进行了一个回合。真正的关系,是存在持续不断地交换中。如果你送给我一箱苹果作为新年礼物,我立即回赠你一箱梨,你是否会感觉有点怪怪的呢?觉得哪儿不对劲就对了。关系学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回报有延期,不能立刻回报。二是价值不确定性。对等回报意味着咱俩两清了,互不相欠,关系同样也结束了。那送礼跟贿赂有啥区别呢?这两个概念值得我们好好辨析一下。首先它俩目的不同,送礼并没有明确价值回报预期,而贿赂目的很明确。其次,送礼背后是复杂的关系网,而贿赂就是纯粹的交易。最后送礼意味着互相往来,而贿赂从来都是单向输送利益,不见礼尚往来。上述都是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关系学,但大家都有感觉,如今好像 “人情淡薄” 了很多。这是因为现在的物质极大的丰富,金钱能买到各种商品与服务。用金钱进行衡量时,很多问题就被算的更清楚及时。与其说是关系学的没落,不如说是人们的关系在慢慢发生变化。〈关注公众号 DoctorCC,医生就在你身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

      过时的老书了,这是一本上个世纪 90 年代西方中国热的时候,西方对中国好奇,如对日本 “武士道”,中国 “关系” 成为热词。作者虽然是华裔,但受西方传统价值观影响,对中国观感还是隔靴搔痒,本书也是哗众取宠之作。如果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处于农业乡村文明向工业城市文明的转换期,在农业乡村社会,人民固定在土地上,相互之间要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就要讲究揣摩心思,人情往来,千年积累下来的繁文琐节,讲究的是有礼有面,社交习俗都在其中,无论是《儒林外史》还是《金瓶梅》都有生动描写,现在山东号称的礼仪之邦,也是送礼之邦。农业社会的宗亲乡党结构的各种外延,到现在也纠葛不断。作者访问中国期间,中国一方面刚从清教徒式的文革中醒来,又还没有和市场经济完全接轨,自然社会运转就产生需要 “关系” 这种特殊沟通方式。西方游牧民族,经商传统,从来就是亲兄弟明算账,丑化说在前面,我 90 年到国外,感到所谓人情冷漠,本质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结果,一切服务都商品化,社会运转效率提高,自然在日常交往就越来越少 “关系”。西方社会普通人有 “关系” 也进不了圈子,不是廉洁而是阶层固化的产物,如同种姓制度,不看 “关系” 看出身。中国社会也越来越商品化,“关系” 也明码标价,城市工业化的必然。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作者再来现在中国已经不需要 “关系”,但要金钱了,她不应该鄙视当年的 “关系”,而应该怀念那时中国人淳朴的人情 “关系”。其实西方的 “关系” 是 “圈层”,精英阶层的篱笆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研究” 是香烟和酒的谐音,对方是在暗示你送礼。当时时兴一句话:“手榴弹,炸药包;二十响,驳壳枪。” 这指的是送礼的常用选项。“手榴弹” 就是一瓶好酒。“炸药包” 是指一盒高级点心。“二十响,驳壳枪” 说的是二十支装的整包香烟,比喻只要弹药充足,就能打开任何后门。

          1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