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围绕夷夏、家国和天人这三个主题,就当时北中国的史学和历史记忆的形成提出了视角独到的认识。

内容简介

十六国北朝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极具特点,本书从史官制度与家国传承、民族史传和夷夏关系、专史撰述和天人之际三个面向入手,勾勒了十六国北朝史学对于汉唐间史学之继承发展和总结开新的基本面貌,并在若干方面深化了人们对于魏晋南北朝史学的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前言
  • 上篇 史官制度与家国传承
  • 第一章 十六国北朝的史官制度与史学发展
  • 一、起居注制度的重视和完善及其记注之功
  • 二、国史编撰的制度化和成绩
  • 三、史官职掌,良史意识和史学发展
  • 第二章 北魏崔浩石经石史考
  • 一、崔浩石经石史的创制经过
  • 二、崔浩石经石史的形制和篇幅
  • 三、崔浩石经石史的文化史思考
  • 第三章 北齐与设馆修史
  • 一、史官制度之确立完善和国史编撰
  • 二、李彪的良史意识和以专人专职修史的编纂思想
  • 三、北齐对北魏东魏史学遗产的继承
  • 第四章 北齐北周隋史家王劭史学考论
  • 一、生平和著述
  • 二、如实求真的《齐志》
  • 三、《读书记》的历史考证
  • 四、关于王劭史学地位的思考
  • 附表: 十六国北朝史官与史学表
  • 一、说明
  • 二、十六国史官与史学表
  • 二、北朝史官与史学表
  • 中篇 民族史传与夷夏关系
  • 第五章 十六国时代:大一统民族观的播迁和认同
  • 一、十六国史学概貌
  • 二、十六国史家的大一统民族观
  • 三、时代召唤走向一统的历史智慧
  • 第六章 邓渊和崔浩时代:别造一天下
  • 一、邓渊之死
  • 二、崔浩之狱
  • 第七章 李彪、崔鸿和郦道元时代:描摹太和改革与天下一道蓝图
  • 一、李彪:“宜依迁固大体”
  • 二、崔鸿:“仰表皇朝统括大义”
  • 三、郦道元:因水文以描摹太和蓝图
  • 第八章 魏收时代:大一统民族观与民族通史《魏书》
  • 一、通统命意:《魏书·序纪》
  • 二、家传性的列传
  • 三、“僭伪君臣”:对十六国东晋南朝的记载
  • 四、“一统天人之迹”:贯串《魏书》十志的义旨
  • 附表: 《魏书》“史臣曰”统计表
  • 下篇 专史撰述与天人之际
  • 第九章 传统经济史记述的继承和发展
  • 一、传统经济史记述的两翼:食货和农书
  • 二、魏晋南北朝正史唯一的经济史专篇:《魏书·食货志》
  • 三、一部6世纪及此前黄河中下游的农业史:贾思勰《齐民要术》
  • 第十章 郦道元《水经注》与中古中国的环境史图景
  • 一、以水为纲,布丽人文的叙述主旨
  • 二、以水为纲与中古的水道水文状况
  • 三、布丽人文与中古的社会生产生活
  • 四、研究《水经注》的一点设想
  • 第十一章 十六国北朝佛教史记述的朴素理性色彩
  • 一、法显和《法显传》
  •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 三、魏收《魏书·释老志》:独创正史典志的宗教史专篇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