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诺奖得主代表作之一,记录一个永远无法回到前世的“事件”。

内容简介

1963年,23岁的安妮·埃尔诺发现自己怀孕了。羞耻感像瘟疫一样袭来,她明白自己的怀孕将使她和她的家庭成为社会的失败者,她知道自己不能留下这个孩子。四十年后,埃尔诺写下这个故事,讲述了她从未克服的创伤。

在当时堕胎属于犯罪的法国,她试图自行解决,但徒劳无功。在恐惧和绝望中,她终于找到一名地下医生,结果最后却被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差点丧命。在本书中,埃尔诺梳理了她的记忆,清晰准确地挖掘出了这段特殊经历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安妮·埃尔诺作品集”中文版序言
  • 事件
  •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安妮·埃尔诺作品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事件》怎么说呢?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不过这个故事不能构成她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实力,所以豆瓣的打分也是颇有偏颇。故事讲的就是一位女大学生,意外怀孕,选择堕胎,差点闹出人命来的故事。通过故事我们看到了男性世界的无所谓,或者说不负责任;看到了社会对于堕胎这种事情的漠视还有打击;看到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冷漠。也许很多的人都会经历一些意外,可是整个意外不能仅是年轻人自己的冲动,难道不应该有对于她们的保护?为何要选择 “黑诊所” 呢?面子问题?声誉问题?还有可笑的身边朋友的推荐,她们难道只是听说?是否也是亲身经历?男性为何没有准确的姓名?是不是泛指男性都是如此?在孕期还想着那种事情,甚至是他们自己家里,还有他的老婆。事件就是一个事件,也仅仅是个意外,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是不是有些不一样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布拉扎咖啡馆,点了一杯热巧克力,把要批改的试卷拿了出来,却一行也没读下去。我一直在想,自己一定要去洗手间看一下。一对年轻的情侣正靠在桌子上低头彼此亲吻着。我最终站起身,询问酒保洗手间的位置。他指了指大厅深处的门。门直接通向一个储藏室,里面有一个洗手池,上面挂了一面镜子,右边是第二扇门,就是洗手间的门了。这是一座土耳其式厕所。我不记得三十五年前咖啡馆的厕所是不是也是这样。在那个时候,这并不是能够让我注意到的细节,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是这个样子:水泥地上开个洞,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脚踏板,方便人踩在上面并蹲下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