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标哈佛写作课的新生写作宝典,让每一个大学生都不再是论文写作的小白。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12讲,选题、文献、思维、论证、结构、点睛、首尾、图表、棱镜、量表、修改与阅读,这些都是学术性写作的关键要素。每一讲包括许多学生习作的片段,也设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目。

本书的理念在于激活思维,能力塑造,以及让读者们真切的理解,大学通识的目标与价值,让每位大学生都成为通识写作的爱好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你的写作是谁教的?
  • 前言
  • 第1讲 好选题是文章的驱动力: 浅谈学术性写作的选题
  • 1. 区分主题、选题、问题和谜题
  • 2. 经历、观察和阅读都可以激发选题
  • 3. 选题的评价标准是小、清、新
  • 第2讲 从混乱到秩序: 学术性写作的文献能力
  • 1. 要一手文献,不要N手文献
  • 2. 不要轻易说填补学术空白
  • 3. 筛选文献可以采用“滚雪球”法
  • 4. 文献综述不是记流水账
  • 5. 从文献到文章:从混乱到秩序
  • 第3讲 思维: 学术性写作的核心能力
  • 1. 非认知能力:21世纪的核心胜任力
  • 2. 逻辑思维:让你的文章骨架清晰、表意流畅
  • 3. 共情思维:激发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 4. 批判性思维:做独立自主的学术人
  • 第4讲 两分论八分证: 学术性写作的论证艺术
  • 1. 要论证不要空谈
  • 2. 论证四件套:问题、主张、论据、结构
  • 3. 避免谬误:贯彻论证过程的批判性思考
  • 第5讲 搭建结构: 赋予学术写作完整有生命的形式
  • 1. 学术文章可“套路”
  • 2. 先写提纲,再写文章
  • 3. 让文章流动起来
  • 第6讲 画龙还需点睛: 学术性写作标题和摘要的撰写
  • 1. 适度标题党:让标题开口说话
  • 2. 精选关键词:为学术文章打上标记
  • 3. 打磨研究摘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第7讲 神龙见首也见尾: 学术性写作如何开篇和结语
  • 1. 开篇三要素:背景、问题、意义
  • 2. 结语三原则:首尾呼应、合理拔高、脚踏实地
  • 3. 非套路式的开篇和结尾:讲故事的艺术
  • 第8讲 学术写作中图与表的运用
  • 1. 好图胜千言
  • 2. 一表纳万语
  • 第9讲 学术写作中棱镜的运用
  • 1. 什么是学术棱镜
  • 2. 如何应用学术棱镜
  • 第10讲 量表: 学术写作的有效评价工具
  • 1. 什么是评价量表
  • 2. 如何应用评价量表
  • 第11讲 慢工出细活: 学术作品的修改与打磨
  • 1. 修改才是写作的常态
  • 2. 修改文章的三重境界
  • 第12讲 如何从阅读走向写作
  • 1. 读书,而不仅仅是论文
  • 2. 读经典,而不仅仅是流行
  • 3. 主题阅读是走向学术生产的基础
  • 附录 学术小白读后感摘录
  • 1. 娄颖灏 机械94 2020年春季学期选修健康主题写作课
  • 2. 谭心逸 电91 2020年春季学期选修健康主题写作课
  • 3. 郑懿 未央书院 2020年秋季学期选修健康主题写作课
  • 4. 齐宇 未央书院 2020年秋季学期选修报纸主题写作课
  • 5. 戴逸清 英02 2021年春季选修报纸主题写作课
  • 6. 徐赫临 自94 2019年秋季学期选修健康主题写作课
  • 7. 杨彦之 美术学院 2021年春季学期选修健康主题写作课
  • 8. 傅恒 建筑系 2021年春季学期选修健康主题写作课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万万没想到

    是的万万没想到一本随手翻到的小书竟在最后给自己带来了热泪盈眶的感动正值写论文写到头大的时期反复删改却始终不甚满意似乎曾经接触过的一切都在此刻蜂拥而至塞了水泄不通的一大箩筐又似乎自己对过往的一切都一无所知才导致了文字层层叠叠的堆砌让人难以喘息恰逢此时遇到了苏老师娓娓道来实证满满的这本写作课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重新梳理了整个写作过程中的迷雾重重引起了诸多思考与共鸣突然意识到独立选题无处可依正是从学生成长为学者的重要一环应该珍惜孤独成长的机会从不断的阅读中汲取蜕变的力量 最后,诚恳的说这是一篇值得阅读的好文字推荐在写作上希望持续精进的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系统学习写作的好书

      一本值得推荐给每位大学生的写作和阅读指南,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反复阅读

        不仅要认真读几遍此书,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找出一套制作学术论文的有效流程。结合文章修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提示信息,一篇文章从零开始,走向最终的投稿甚至发表。如此反复两三次,这一本书的内容才可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