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十年数千小时志愿工作结晶,讲述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10年2700小时临终关怀工作的结晶,记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图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纪慈恩在临终关怀医院的工作手记,记录了十二位临终者的人生故事。

第二部分是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部分是人生整理手册,涵盖了对患者、家属、普通人、想做志愿者的人的忠告与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我已活在意义中,不需要再去寻找
  • 第一辑 爱别离:我见到的那些离别
  • 第一章 安乐死执行的那天
  • 第二章 忘记死亡,专注飞翔
  • 第三章 谢谢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 第四章 谢谢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你
  • 第五章 涵容死亡,是对生命真正的敬畏
  • 第六章 妈,对不起,女儿让你受苦了
  • 第七章 生命的馈赠
  • 第八章 死亡是一次结账
  • 第九章 我在临终者身上看到的人生
  • 第十章 一个临终者的独白
  • 第十一章 失独家庭的坚强与无奈
  • 第十二章 带着爱,一切将如愿以偿
  • 第二辑 求不得:我生命中那些离别
  • 第十三章 世界的另一端,我用微笑送别你
  • 第十四章 来过,就不会真正离开
  • 第十五章 真真口述:来过,爱过,并一直爱着
  • 第十六章 如果生命注定要离去,我将朝向阳光送别你
  • 第十七章 你不是真的热爱诗和远方
  • 第三辑 整理我们的人生
  • 第十八章 为我们的人生算笔账
  • 第十九章 关于恐惧
  • 第二十章 面对抑郁症,我们欠一句:你可以哭
  • 第二十一章 关于弃婴岛:审判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使命只是让孩子更好
  • 第二十二章 关于疾病与死亡:要接受生命“就到这里了”
  • 第二十三章 关于志愿者:志愿者工作是一件严肃的事
  • 第二十四章 纪慈恩对话录
  • 后记 死亡虽然刻骨铭心,却也微不足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9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来自灵魂的震撼

    推荐这本书,很真实看了以后,共情能力又会多一点。爱自己,有余力再爱别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生的意义

      每日一书:《遗愿清单》。“我从不奢望长久,只希望活得彻底,充分燃烧,展现出纯度。不停上演生老病死,物质世界的变幻无常和岌岌可危,我已知道它的苦,所以应该快乐而不复杂地参与它的游戏。” 我一直觉得人应该有两个名字,一个是父母取的,代表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一个是自己取的,代表了我们对他们期望的回馈。那么人生的意义呢?我已活在意义中,不再需要去寻找。所以,如果硬要给人生加一个意义的话,我想是这样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当你的内心没有困惑的时候,你根本不屑去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很感激所谓的苦难与不幸,它让我完成了人生的终极使命:知道 “我是谁”“我到这个世界来做什么”,我想,这比追寻人生的意义更有意义。死亡的过程是无声无息的,它像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死之前的留恋、挣扎、告别、痛苦都是成蝶之前的路途,当死亡来临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安然了,一切都回归了,成为一个完整的灵魂。也像是洋葱,一生的背负、人际关系的附加、死之前的痛苦与挣扎、与这个世界的眷恋和纠缠,当死亡迫近的时候,一层一层撕开,那些层都不重要,都可以轻易地揭掉,最后留下洋葱的底端,那就是死亡,没有任何附带的东西,也无法再动弹,它就是一个本来的东西,没有办法变化的东西。想起 “死亡”,大多数人都充满了恐惧,可我们从未探索过,我们为什么恐惧死亡,其最浅层的原因是别人说它很可怕。而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人就是 “别人”,我们靠着 “听说” 来的事情恐惧了一生,也因此错过了很多死亡原本可以教给我们的、活着最重要的事情。我望着眼前的这个老人,不知道她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我想,她一定是经历过大风大浪,挺得过刻骨铭心,才可以如此豁达,似乎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一切都沉淀了,平和了,对于死亡,来就来,不慌不躁,不来就不来,其实也与她没什么关系,那是命运的事。突然,她举起夹着监测夹的手指,向我们挥挥手,房间里站了很多人,她像总理接见群众一样,挨个挥手,附上那张最最天真,最最美丽的笑脸,那笑容似乎在说:“我走了,你们要好好的。” 就像是要远行一样。小海放下手,但眼睛还一直看着我,当我还想再抱她的时候,体征监测仪那一声我们最怕听到的声音响了 —— 小海走了,四岁零一个月。我抱着她,不是在挽留,是在祝福。无论怎样,天无绝人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帮助她,但是未来的路,还是需要她自己去走,而且,也许那条路比我们的帮扶更精彩。人总是怀念着那些逝去的人与事,然而,并不是这个人多么不可失去,并不是这件事多么刻骨铭心,只是我们心中有一份柔软,让我们对任何不复存在的事物都会心存爱慕。《遗愿清单》讲述的是两个性格、职业、经济状况完全迥异的癌症患者,在他们最后的日子一条条写下 “遗愿清单” 并去完成,然后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所有人都原谅你了,但是你自己无法原谅自己。生命是公平的,我们表面上看上去并没有一个平衡杆,但是,在每个人心里,它躲不掉。而发生在你身上的 99% 的事别人都是不关心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是否安然,是否坦荡,是否能保持自己灵魂本身的样子。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要完成上天赐予你的功课,它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再到来,那我们要如何在这夹缝中完成我们自己对这份功课的诠释,或许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意义。在体验死亡工作坊里,我会带领大家去探索恐惧的背后,以下是大家总结出来的恐惧死亡的原因。1. 不舍,对生的眷恋。2. 死前没有尊严品质的生活状态。3. 没有淋漓尽致地去生活、去爱。4. 死得很痛苦,得了很长时间疾病而死不掉。5. 对死后的世界一无所知。6. 孤独无助。7. 还没实现自我价值(想要留下些什么)。8. 发现不是家人离不开自己,是自己离不开他们。9. 不恐惧,因为我的信仰。10. 害怕火化的过程。11. 没有为自己活过。12. 对象征死亡的东西恐惧。13. 害怕此生做过的错事在下一世得到严厉的惩罚。14. 怕鬼。15. 怕死尸。然后我问大家,哪一条是真实的?大家摇摇头。我又问大家,哪一条是不能改变的?大家也找不出。那么我们恐惧的是什么?想象,执念,想法,习惯。我觉得和恐惧很接近的词是:担忧,担忧没有发生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恐惧找上门来,偏偏落在我头上,但其实是我们选择了它。我认为死亡是一个时间点,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它是给我们敲响警钟的一个指令,我们的这一生到死亡的时候才开始觉醒、觉知、重视、珍惜与告别,它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和下一段生命交替的一个形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敬畏生命,爱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

        跟这本书相遇是一个很偶然又很必然的一件事情。前不久刚回了一趟老家去照看医院里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都患有不同的疾病。用爸妈的话来说,就是老人很难撑得过今年这段时间。在离开的飞机上,我一边回想老人这些年来跟自己的经历,一边忍不住的掉了一路的眼泪。无助之际就通过读书来化解内心复杂的心情,于是有缘遇到了这本书。作者从事的是临终关怀的相关工作。他与死亡打交道的经历要比我们普通人更超出许多许多许多。这本书里面每一段人生的经历都是一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它都展现出人性的不同的侧面,值得我们去反复回味反思,甚至感同身受。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1条书评

        出版方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最早由出版机构成立的专业数字出版公司之一。 公司秉持诚信、务实、创新、协作的理念,定位于成为专业的数字内容服务提供商,建立数字内容服务产业生态链,为用户提供多元、多层次服务。 公司运营以来,先后取得了多种资质和认证,包括: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秘密载体印刷资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