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8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开辟了理解城市文化和空间的新方法。
内容简介
作者的研究从根本上把城市看作是人们历史地生活、工作和从事社会实践的“物质”场所,城市的历史局限不仅是由感性经验或文化意义,而且是由物质社会条件确定的。
该书让人们意识到所谓新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势不可挡的消费和贪婪图景中如何使人类需要变得黯然失色,本书的论点不仅是对争论中的城市的及时介入,也是对当代城市理论的一种全面挑战。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导言 交换与感性的城市
- 第一章 (不)连续的城市
- 全球城市、技术与厌世态度
- 阶级、专业化与空间
- 差异与总体性
- 《撞车》的后原因世界
- 第二章 看(不)见的城市
- 从笛卡儿的凝视到德里达的斜视
- 文本主义与/作为形式主义
- 斜视与城市
- 华兹华斯视野中的未述之事
- 视觉、所有权与全球资本的视觉主体
- 第三章 唯物主义、感官的城市、知觉的唯物主义分析
- 雷蒙·威廉斯、“情感结构”和具体经验
- 情感唯物主义与生命政治城市
- 历史唯物主义、感性与城市视像
- 换一种角度看《艰难时世》
- 第四章 美学与全球城邦:美的回归
- 美学、情感与城邦
- 康德与交换的城市
- 尼采的都市退却
- 美学和文化研究的任务
- 第五章 设计感性:宜家与都市商场
- 作为消费的美学和民主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