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5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集结傅莹过去数年公开发表演讲、文章和国际场合对话实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的一些政策和考虑。
内容简介
出版傅莹此文集的初衷在于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这是作者公开出版的第二部文集,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文集分成世界秩序、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亚问题、南海局势等九个篇章,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希望此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态势和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世界秩序
-
2014年是世界秩序转折之年
-
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
-
在共同的屋顶下——中国的全球秩序观
-
失序与秩序再构建
-
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
-
守住21世纪的和平
-
百年后的回顾——反思两次世界大战
-
在世界变局中构建中国责任
-
国际秩序与中国作为
-
大国需要培育信任
-
在充满不确定性形势下看经济全球化
-
全球的变革与中国的角色
-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美关系
-
中美要培养在国际事务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探索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
-
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
中美之间,重塑共识?
-
G20峰会前看中美合作与分歧
-
对话基辛格(一):美国因高估中国而对华焦虑
-
对话基辛格(二):中国的选择影响全球新秩序
-
对话基辛格(三):世界秩序和中美关系
-
对话基辛格(四):关于世界秩序的讨论
-
与福山谈话实录
-
中俄关系
-
中俄关系:是盟友还是伙伴
-
亚洲和平
-
东亚的安全与中国的责任
-
中国周邻和睦是福
-
东亚能否坚持区域合作的方向?
-
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与前景展望
-
朝核问题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吗?
-
南海局势
-
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案说不
-
南海局势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
一带一路
-
亚欧联通的百年梦想
-
中国之道
-
不同视域下的中国
-
走和而不同之路
-
中国会怎样影响世界
-
中国的改革发展让亚洲和世界更安全
-
如何看中国的国际地位
-
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
-
关于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叙事
-
和平最符合人民利益、最有利于人类发展
-
其他
-
忆吴建民大使
-
后记
展开全部
每日一书:《看世界》。中国在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需要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要成为什么样的世界大国?美国作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主导性国家,不愿继续承担全球义务,从一些领域的 “领导责任” 中退出,这对美国自身及其盟友产生比较大的震荡。2017 年 12 月我在欧洲参加了三场论坛,人们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美国是否会继续收缩国际战略和部署?换言之,没有了美国 “领导” 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二是谁来填补 “真空”?会是中国吗?基辛格博士的名著《世界秩序》一书对此有最全面的阐述,他对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根基延续至今的世界秩序有很深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主张这个秩序需要现代化。这个世界新秩序包括三个支柱。一是作为道义制高点的西方价值观;二是作为安全基石的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以美国制定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和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中国进入了物质消费的时代,致富和快乐几乎成为普通家庭的中心话题。有人用 “小时代” 来定义今天的中国,一个相对富裕和轻松的时代,衣食无忧。中国人对美国的赞赏可能主要是冲着美国的发展经验去的,在肯定美国的同时也把自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希冀寄于其中。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进程没有也不会终结。与此同时,中国人对美国的不喜欢往往与两国之间存在的 “结构性矛盾” 有关,恐怕也是所谓中美 “战略互疑” 的重要原因。2008 年,两国和平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领土争议,划定 4300 多公里的边界线,从根本上消除了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隐患。中俄美三国目前的相互关系如同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其中,华盛顿和莫斯科的这条边距离最长。在三国关系当中,中俄关系的态势显然更加积极和稳定,中美关系一直起伏不断,俄美关系非常紧张,因为俄罗斯现在正遭受美国的严厉制裁。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度过了 “黄金二十年”,合作得到长足发展,经贸关系尤其令人瞩目。自 1991 年至 2010 年底,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从不到 80 亿美元增长了约 37 倍,达到近 3000 亿美元。这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而东南亚除了内部存在困难的个别国家,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总量也都增长了 5 倍以上。南海形势是从 2009 年、特别是从 2012 年后开始紧张起来的。1953 年 7 月 27 日,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为一方,以联合国军总司令为另一方,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但是那只是一纸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也就是说,相关国家虽然休战了,但仍处于战争状态。这是朝鲜半岛局势长期以来稳定不下来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国是一个海陆两栖大国,东部地区面积是内陆地区的四分之一,但是创造了全国 GDP 的 80%,内陆地区与发达的东部差距比较大。中国的西部在地理意义上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如果向西向南发展则有条件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中国要不断提高与世界打交道的能力。李光耀可能是对中国的成长很有前瞻性预见的人,他曾谈到,中小国家将面对一个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人”。与传统的发达国家现代化历程相比,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具有 “压缩型” 特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思维的进步无法简化或者压缩,我们的时代思考如何跟上时代的变革,可能是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230903 傅莹#《看世界》#确定性 #摇摆性#国际秩序
# 确定性 ” 摇摆性 '# 国际秩序 #联合国# 国际银行 #凡事都有缘由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 #桌面上握手 #桌底下踹脚 最喜欢有📌实战经验,活着的大咖作者 。 如你也想看,强烈建议从 “中美关系 - 对话基辛格” 启动… 🔴 世上有些事儿,对有的人如此显而易见,却会让另外一些人出乎意料。 具备代表性多元反馈: 1 美国的成就和美国人的📌优点得到很高评价。锐,资深媒体人:美国拥有发达的服务业,商业管理水平高,电影制作和高等教育体系都是一流的。林,学者:美国的危机管理、投资管理、社会分工和协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都令人称道。侯,母亲:美国人热情、幽默、具有人文情怀,对大自然和生命充满尊重与热爱,富有探索精神。海,资深外交官:美国具有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科技和商业人才辈出,引领并改变世界。似乎让美国独霸世界不行,没了美国也不行。思、勇和昆,都是大学教授:喜欢美国的法治、平等精神、大熔炉文化的包容性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钧,学者:美国人总是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不断奋斗。敏,海外华人:中国人会永远铭记抗战中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支持。2 不少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做法持保留意见,首先是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澜,媒体人:中国这么大,而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点翻来覆去只有那么几个议题和个别人,使得美国民众获得的中国信息比较片面。薇,女记者: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把中国看成 “铁板一块”,实际上中国社会是非常丰富和多元的。许,浙江生意人:不喜欢美国动不动就对中国的内政、人权指手画脚,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历史都有很大差别。华,退休干部:美国对中国的偏见和批评会刺激对美反感和一些民族情绪的上升。姚,博士生:美国不把中国当成真正的伙伴,在出口上有许多限制,总是在猜忌中国。王,年轻公务员:在美国的概念中,世界只有两种人,美国公民和非美国公民,对美国公民无罪推定,对非美国公民有罪推定。3 许多人认为📌美国言行不一致,希望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上承担更多责任。郭,年轻创业者:美国人非常自大,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米莎,资深外交官:美国唯我独尊,凡不听我的、不与我为伍的、不符合我利益的,都坚决打压。陈,退役将军:美国思维固化,凡是盟国做的都是对的,坚定支持;凡是国会通不过的,任何国际承诺都无效。虹和英,公务员:中国人崇尚谦虚礼让,好面子,不喜欢美国人居高临下那一套。普、明、雷,年轻外交官:美国人说一套做一套,对国内是一套,对国外又是一套。一方面在其他国家鼓吹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又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大搞强权政治。杨,生于 1999 年的高中生:美国电影中暴力和血腥的场景太多,不尊重人的生命,与它宣扬的价值观不同。郑,大学教授:美国既要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又越来越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吴,大学讲师:喜欢美国人,有很多美国朋友,但不喜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策和行为,过于进攻性。广,退休体育界人士:美国坚信 “强权就是真理”,这某种程度上增添了国际矛盾和冲突。 你怎么看呢?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