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一直在变,侯孝贤依然是侯孝贤。

内容简介

一位梅县来的青年,通过自己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保存了一代人的最好时光。“远一点,冷一点”,带着灵光消逝年代所稀缺的完满与克制,他拥抱悲情、挥别南国,追问的一直是好男好女们的戏梦人生。荧幕里,那颗好奇而自由的红气球不时显隐,是一个老灵魂用生命的本质向我们回眸致意。

世界一直在变,侯孝贤依然是侯孝贤。《煮海时光》按创作年序,收录了侯导从影四十年来,每一部作品台前幕后的珍贵回忆。对侯孝贤这样的创作者来说,电影这门艺术既有其传承的美学谱系,又不可磨灭地打上了他独特的人生烙印。钱锺书先生尝言:“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但在这个山寨横行的世界,真正的鸡蛋和母鸡都越来越稀有。本书是灵光消逝的年代里,一次难得的保证相遇:与一个依然拥有灵光的创作者,与一段曾经属于你我的最好时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侯导,孝贤
  • 前言 光影记忆
  • I 童年往事
  • 少年记忆
  • 青年江湖
  • 电影启蒙
  • 入行经验
  • II 追随主流
  • 《就是溜溜的她》 (1980)
  • 《风儿踢踏踩》 (1981)
  •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2)
  • III 光影革命
  • 《儿子的大玩偶》 (1983)
  • 《风柜来的人》 (1983)
  • 《冬冬的假期》 (1984)
  • 《童年往事》 (1985)
  • 《恋恋风尘》 (1986)
  • 《尼罗河女儿》 (1987)
  • IV 历史台湾
  • 《悲情城市》 (1989)
  • 《戏梦人生》 (1993)
  • 《好男好女》 (1995)
  • V 昔日未来
  • 《南国再见,南国》 (1996)
  • 《海上花》 (1998)
  • 《千禧曼波》 (2001)
  • VI 时光流逝
  • 《咖啡时光》 (2003)
  • 《最好的时光》 (2005)
  • 《红气球之旅》 (2007)
  • 《刺客聂隐娘》 (2015)
  • VII 光影反射
  • 忆新电影
  • 小毕前后
  • 电影学院
  • 政治参与
  • 深度广告
  • 电影家族
  • 反思产业
  • 光影反射
  • 附录
  • 侯孝贤作品目录
  • 参考书目
  • 后记 煮海时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真实”的记录者,“煮海”的侯孝贤

    ️ 这本书的书名,源自一个痴情的传说 ——“张羽煮海”。相传,为了解救被龙王囚入海底的龙女妻子,张羽在海边想要煮干海水。仙人心生同情,便授以仙法,锅水热一度,海水热一度,顷刻间,海水沸腾起来,龙宫震动,龙王只得推女出海,张羽遂携妻归。
     
    ️ 某种程度上,侯孝贤的故事,是电影版的 “孝贤煮海”。
     
    ️ 侯孝贤成名的年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对岸,各种社会问题凸显,要求变 革的声音此起彼伏。身为文艺工作者,侯孝贤等一批先锋电影人敏锐地察觉到,宝 岛需要本土电影,观众需要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宝 岛所谓的 “新电影运动” 就此诞生。       
     
    ️ 作为 “新电影运动” 的旗手,侯孝贤的电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得来。他的故事,节奏缓慢,大量长镜头,在给演员极大表演空间的同时,也挑战了早已习惯现代都市快节奏观众的耐心,不喜欢他作品的人,大多看上两眼,然后,骂 娘,走人。
     
    ️ 时至今日,侯孝贤的电影也没有尝试去迎合观众的口味,是他不尊重观众吗?当然不是。在他的电影中,戏剧性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透过镜头,展现某种 “真实”。
     
    ?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自己的创作观念,就是把自己生活的过程,成长的经验,慢慢放在电影里,越往真实上走”,“我选择站在人的角度,就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去看他的一生,尽量客观地来看他所见证的时代变化”。
     
    ? “每个人都有他的面相。你这个脸包括整体所呈现的,就是你整个人成长到目前的状态。这东西很有意思,我拍的就是这种东西,是使用人的成长背景所累积出来的,他的质感。我常常说一句话:’电影本身就是作者本身。’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电影。”
     
    ️ “真实”,是侯孝贤作为杰出导演为影迷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在这本书中,完整收录侯导每部作品台前幕后的珍贵回忆,这是属于导演本人的 “真实”,虽然,这份 “真实” 读起来有些许遗憾。
     
    ️ 作为一本访谈录,访问侯孝贤的白睿文并非电影科班出身,在本书的前几章,白睿文只能反复就影片的意义、象征层面的设置意图等提问,至于侯导反复提及的布列松、小津安二郎、帕索里尼等对他影响至深的导演,白睿文更是没法与之回应,不能与被访人产生深度沟通,是采访的尴尬,也是读者的尴尬。
     
    ️ 好在,这本书并不是一无是处,除了能让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侯导的 “真实”,侯孝贤一些从未对外人道的电影技巧、观念也都展露出来,这过程,缓慢如煮海,看的人心急,偶有收获,却犹如 “张羽如愿携妻归” 般让人欣喜。
     
    ? 一口锅子一把火,一部电影一个人,侯孝贤当然是很难把电影世界的大海煮干的,读者也是很难只通过这一本书全盘了解侯孝贤的,但,那又如何?作为记录侯孝贤电影人生四十年的访谈录,《煮海时光》,已足够具有价值,毕竟,它记录的,是侯孝贤最美好的电影时光。
     
    ️ 用侯导本人的一段话来做结尾吧:“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譬如年轻时候我爱敲杆,撞球间里老放着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如今我已近六十岁,这些东西在那里太久了,变成像是我欠的,必须偿还,于是我只有把它们拍出来。 我称它们是,最好的时光。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念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们,所以才成为最好”。
     
    《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推荐你读。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应该补上侯导这一课。飞机上看了一半,剩下的还是要先看完电影再来读。“我就是对很多东西很痴迷,把它放进去,至于怎么结构成功,我也不知道。” 就是直觉的天才。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侯孝贤画像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描述看这本书的感觉。因为知道侯导患阿尔斯海默症后,开始意识到他可能真的告别电影了,我才开始慢慢的把他过去的电影一步步的重新翻出来看,有些很早就看过比如《风柜中的人》《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海上花》等,有些是十年内看的比如《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悲情城市》,其他的都是这一个月内看完的,过去舍不得看,总期待他一直拍下去,然后慢慢看,十年看几部,我都是这样,结果得知他不能再拍片于是想要了解这个人,于是开始看他所有的电影,他的采访,写他的书,拍他的电影。就如同当年杨德昌离开我们一样,虽然侯导没有离开,但他的作品可能不会再有新的了。这种感觉很难过,可能比他离开了还要难过。你知道关于他的事情越多,你就越喜欢这个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