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教师之不易:教学、科研与服务的探讨

内容简介

仲丽娟老师作为上海市教委选拔出的普教系统研究人员赴美访学,在美东最大的“教师教育”培训基地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在石淑芳教授的指导下,亲历并卷入了美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本书采用叙事手法,两个“我”交相辉印,既分离又交融,介绍了美国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过程,尤其是困难和努力,细节中让人感叹美国教师之不易。美国学生能获得一流的服务,与学校的评价体系和教师的不懈付出密切相关。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拥有红龙的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学校概况、聆听校长、教师课堂、学生学术节、评价指标和淑芳的考核情况。第二部分:“悬崖边的挑战”,以淑芳的课程Come to the Edge为例,介绍了教师的教学情况。其中包括与学生的沟通、到小学实习。从这一部分,读者管中窥豹,可以了解到美国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学风貌。第三部分:“从数字‘移民’到‘原住民’之师”,介绍了淑芳的科研情况。她从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到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博士,因为奖学金的缘故,后来主攻信息技术与教学专业,这是一个艰难的转折。正如美国著名学者Marc Prensky所言,她这样的人是数字时代的“移民”,而她的学生一出生就接触信息技术,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这一部分留下了她的学术成长轨迹,由此也可了解到美国师范大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关联。第四部分:“行走在康奈尔和孔子之间”,介绍了淑芳的服务情况。淑芳的家在康奈尔大学所在地伊萨卡。她认识了伊萨卡小学的校长后,把这个资源介绍给学校。每年,师范生到小学实习,小学也得到淑芳的指导和帮助。淑芳是山东人,她又把曲阜师范大学与学校成功牵手,两校教师互访、学生交流,产生了国际影响。从这一部分,读者可以看到美国大学对教师在服务方面的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Acknowledgements
  • Foreword
  • 前言
  • Preface
  • 第一章 家园般的学校和别样的课程
  • 1. 选择和变迁
  • 2. 家园般的学校
  • 3. 精彩的大学课堂
  • 4. 大学附属托儿所里的中国新年活动
  • 5. 四所小学的面貌
  • 6. 创新科技高中见闻
  • 7. 在纽约给上海学生授课
  • 第二章 教室之外的景致
  • 1. 群山之间的湖区户外教育活动
  • 2. 各种主题的教授会议接踵而至
  • 3. 小聚餐,大世界
  • 4. 拜会校长和国际中心主任
  • 5. 淑芳谈教学、科研和服务
  • 6. 阅读链接
  • 第三章 讲台前的磨炼
  • 1. 教学:从零开始
  • 2. 项目:一直行走在路上
  • 3. 读写:提升高度与境界
  • 4. 师生:搞好关系需要不同的招数
  • 5. 学术节:为学生的进步而喝彩
  • 6. 阅读链接
  • 第四章 从“数字移民\"到培养“数字原住民\"
  • 1. 蹒跚走进学术研究之门
  • 2. 艰辛的读博岁月
  • 3. 在线教育路上的两位良师挚友
  • 4. 委屈的“只要耕耘,莫问收获”
  • 5. 州立大学系统内的合作研究
  • 第五章 行走在孔子和康奈尔之间
  • 1. 科特兰“陶都”带来的心理冲击
  • 2. 曲阜,我的精神家园
  • 3. 起草《谅解备忘录》和给校长、教务处长的两封信
  • 4. 撰写超越我的视野范围的项目申请表
  • 5. 两校互访
  • 6. 组织实施纽约中部25个学区的中小学参与的“21世纪领导力论坛”
  • 7. 为科特兰社区服务
  • 8. 大学委员会里的责任和奉献
  • 后记
  • Epilogue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