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养孩子先教养自己,重建平和与亲密的亲子关系。

内容简介

人们过于关注如何养育子女,对如何为人父母则不够关注。父母并不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而当他们审视的时候,往往会把孩子视为问题所在,进而为自己辩护。

父母也需要成长,孩子是上天的完美设计,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他们不断试探我们划定的边界,被动或公然挑衅我们的权威,经历创伤,面对失败,感到孤独、困惑和挫败……孩子的这些童年经历会直接影响父母,逼着我们做出选择:是从无意识的情绪出发,盲目地做出回应,还是有意识地以耐心、信任、智慧和清晰的思维加以应对?

本书将有效帮助父母打破亲子之间频繁出现的无效或有害行为模式,向成长为高效智慧型父母迈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通过犯错得以成长
  • 第二章 出发点
  • 第三章 怒龙现身
  • 第四章 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孩子
  • 第五章 由内而外的育儿方式
  • 第六章 父母教给我们的东西
  • 第七章 育儿囚牢
  • 第八章 脱离囚牢的育儿方式
  • 第九章 克服亲子两极分化
  • 第十章 父母“走过程”
  • 第十一章 沟通
  • 第十二章 同样的孩子,不同的育儿方式
  • 第十三章 给孩子做咨询的基本技巧(别问“为什么”)
  • 第十四章 结语
  • 附录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亲子关系课

    农业社会的亲子关系因为千年不变,如何处理关系能从和父辈生活中慢慢体悟,而现代工业社会家庭分裂,年轻人高中就会住校,从小学开始学习的也是工业社会需要的 “科学” 通识知识,家庭关系(夫妻,亲子和父母的关系)没有学习,确实会迷惑和太多的误区,我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幸运的是父母健在,孩子还在上学,在家庭关系相处中的很多遗憾还能弥补。这本书是作者提出 “教养孩子先教养自己” 的理念,全书大量教学课堂的实际记录,千人千面,亲子关系也错综复杂,没有一定之规,可读本书,借书中课堂案例给自己反思,我总结的两点:关键是和孩子的平等,现代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是个体间的平等,男女之间,老幼在能力上差距越来越微不足道,农业社会时长辈是知识经验的来源,经验(财富)的传承渠道,而现代父辈的生产经验和知识,孩子完全可以向 AI 智能体学习,义务教育也表明孩子属于国家资产,更不要说知识的快速迭代,因为父母(包括祖父母)首先要调整的就是和孩子平等相处,既然是平等要和谐相处,就只有赞美和相互尊重一途。前几天听吴军老师课程,他是受西方教育比较深,不是很认同中国传统的 “孝顺”,关于 “孝顺” 华杉老师理解的更深,华杉老师在解读《论语》时强调,孔子所言 “色难” 直指孝道本质,不单是赡养,需要情感关怀,并将孝道视为 “德之本也”。我这辈人从小教育上是打破传统,为的是强调平等和个性解放,但民间家庭还是延续传统的 “孝” 道,本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以 “家” 为核心微缩和扩展,“孝顺” 培养的是一种牺牲精神,母亲对儿女的献身精神是天性,但儿女对父母要有 “牺牲奉献” 的精神才能战胜天性。第一点是西方欧美教育的长项,书中参加作者培训的很多是亚裔,尊重孩子,发现孩子优点是重点,而第二点是西方和本书缺乏的,传统中国大家庭四世同堂,就是为了给孩子榜样作用,表现为大部分人都是隔代亲,可 “子欲养而亲不待”,亲子关系应该向祖孙关系学习,相互尊重和关爱,摒弃急躁和焦虑,父母牢记 “子女是你离开世界后,还要生活很久的人”。2025 年 #317

      6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孩子成为我们的情绪导师

      现代亲子关系的困境好像无处不在:父母们倾尽心力关注 “如何养育子女”,却对 “如何成为父母” 茫然无知。当问题出现,本能反应是将孩子钉在问题根源的十字架上,借此回避自我审视的痛感。这种回避催生出两类典型父母 —— 控制型父母挥舞愤怒作为武器,智慧型父母则以信任与同理心搭建桥梁。前者制造疏离,后者滋养联结,而两者的分水岭恰是情绪成熟度。作者认为:“我们不是解决亲子问题,而是通过情绪成长将亲子问题抛在身后”。当父母困于 “情绪年龄”,那些被孩子激发的愤怒、焦虑与失望,终将扭曲成亲子关系的阴影。书中案例揭示的真相令人心惊:孩子实则是激发父母情绪反应的天才。白天工作的煎熬尚可强撑,归家后孩子的细微举动却轻易引爆怒火。这种失控并非偶然,恰暴露了父母内心未被觉察的情绪创伤。作者将育儿现场转化为修行道场,引导父母从 “拯救者型” 或 “迫害者型” 的剧情角色中觉醒,转向 “个人当责” 的内省之路。孩子试探边界的行为不再被简化为叛逆,而是被重新诠释为上天馈赠父母的成长契机 —— 他们以最本真的状态映照出父母潜藏的不安,迫使父母在盲目反应与清醒应对间做出选择。为打破无效互动的锁链,作者提出以下四种方法:负责的姿态、真诚的赞赏、勇敢的道歉、温暖的鼓励,这些基于共识的沟通技术,绝非浮于表面的话术,而是根植于父母内在转变的自然流露。当父母学会将育儿焦点从 “纠正孩子” 转向 “滋养自身情绪成熟”,家庭关系的能量便发生逆转 —— 孩子不必再承担父母情绪债务,父母也不再被无意识的焦虑驱策。书中反复强调的智慧型父母形象,展现出温润而坚定的力量。他们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生命本质,以耐心为土壤,以信任为养分,陪伴幼苗穿越风雨。这种陪伴的本质,是让孩子在认知中将父母锚定为最可靠的生命伙伴,让亲密关系成为幸福成长的基石。恰如作者三十余年教练生涯所见:“从未遇见糟糕的父母,只见过困于无效互动模式的绝望身影”。

        1
        2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