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3千字
字数
202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男婴笔会”展现的气场,是一种童心的禀赋。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历时三年采访、整理完成,以“口述实录”的方式,真实、客观地记录“男婴笔会”五位作家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刘丙钧和编者张晓楠长达二十余年的幼儿文学创作和编辑出版的心路历程。
全书分为“男婴笔会”的由来、创作、感悟三编,描述、呈现了“男婴笔会”、“大低幼”的创作、编辑、出版活动和理念,生动介绍了读者、作者、编者三位一体的独特的创作、编辑、出版模式。
六位口述者童心洋溢、睿智幽默、谈笑风生,文中多有鲜活生动的故事和细节,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幼儿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发展历程以及益的探索,对于读者理解“男婴笔会”的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儿童文学作者、编辑、出版人、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中国幼儿文学的研究亦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文前彩插
- 口述者简介
- 代序 我与『男婴笔会』
- 第一编“男婴笔会”的由来
- 第一章 相遇、相识和相知
- 高洪波:亦兄亦弟胜师友
- 金波:是缘分,也是天作之合
- 白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刘丙钧:谊重缘厚潭水深
- 葛冰:一段“生死之交”的情谊
- 张晓楠:为了光亮而聚合
- 第二章 儿童文学作家是生就的
- 金波:纯真的个性
- 高洪波:天然的“儿童眼”
- 白冰:进入儿童生命状态
- 刘丙钧:命中注定的缘分
- 葛冰:从儿时的幻想游戏到儿童文学创作
- 第三章 “中少大低幼”与“男婴笔会”的双向赋能
- 葛冰:“男婴笔会”的起步
- 金波:《幼儿画报》办刊宗旨的实践和丰富
- 刘丙钧:“男婴笔会”的“5+1”
- 高洪波:一种特殊的互动模式
- 白冰:空间、平台和机会
- 第四章 艺术民主的氛围
- 高洪波:艺术民主中的集体智慧
- 葛冰:争论、碰撞、启发
- 白冰:有商有量,取长补短
- 刘丙钧:互相宽容、互相信任
- 金波:文人宜散也宜聚
- 第二编“男婴笔会”的创作
- 第五章 从自由写作到“戴着镣铐跳舞”
- 高洪波:“男婴笔会”的早期图像
- 刘丙钧:第一次写“命题作文”
- 葛冰:“命题作文”中的自由创作
- 金波:“命题作文”中的编辑含量
- 白冰:从自由创作到集体讨论
- 第六章 儿童性、文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 白冰:“命题作文”更要源于生活的发现
- 高洪波:经典性与当下性、现实性
- 刘丙钧:现实生活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源泉
- 葛冰:幼儿文学中的“教”与“乐”
- 金波:引发、激发到焕发
- 张晓楠:追求为孩童创作的最高境界
- 第七章 摆脱主题先行的框框写“命题作文”
- 白冰:创作的关键在于创意
- 葛冰:从故事和细节出发,画龙点睛
- 金波:有益、有趣、有用
- 高洪波:好的主题创作润物细无声
- 刘丙钧:把主题融化在作品里
- 第八章 把经典转化成适合婴幼儿阅读的作品
- 葛冰:让经典贴近婴幼儿的生活
- 白冰:从幼儿的感觉出发,用幼儿的心灵去感悟
- 高洪波:把经典写出新意
- 金波:幼儿传统文化启蒙的选择和转化
- 刘丙钧:赋予传统文化故事新的含义
- 第九章 “男婴笔会”的艺术探索
- 高洪波:由指尖游戏到心灵阅读
- 金波:美文 美绘 美听
- 葛冰:小切口、大主题、巧构思
- 白冰:诗意和想象
- 刘丙钧:“大题小作”,儿童视角
- 张晓楠:为孩童写大文章
- 第三编“男婴笔会”的感悟
- 第十章 金波的感悟
- 幼儿文学的三个概念
-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的文学
- 幼儿文学是听觉的艺术
-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修炼自己
- 第十一章 高洪波的感悟
- 为幼儿培育精神味蕾
- 儿童文学作家要有 “三心二意”
- 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
- 幼儿文学的幽默感
- 第十二章 白冰的感悟
- 探索、引领和发展
- 婴儿文学和幼儿文学的细分
- 浅语、前语、潜语
- 幼儿文学的艺术特点
- 第十三章 葛冰的感悟
- 幼儿文学“无小事”
- 给婴幼儿写作要“过三关”
- 反面构思与顽童形象
- 第十四章 刘丙钧的感悟
- 读者、作者、编者的互动机制
- 幼儿文学的教育性
- 韵律美、诗意美
- 后记“男婴笔会”的气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接力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青少年读物的出版机构。年均出版图书400余种,2015年接力出版社图书销售码洋突破6亿元。26年来,连续八届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有近500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各种奖项,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