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讲述华为发展史的新著。

内容简介

一位低调的商业思想家,数十位40岁出头的企业战略家和几千位30多岁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十多万20到30岁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大军,纵横全球五大洲。

他们过去三十年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还能继续持续吗?年收入三千多亿元,华为的赚钱密码是什么?下一步华为会走向哪里?会崩溃或消亡吗?

本书是《华为真相》时隔十二年后的修订版。作者以坚韧不拔之志,克服种种困难,采访了数百位“华为人”,访谈整理稿多达400余万字,录音材料200小时以上,对原著进行了超过70%的修订,补充了十几万字新内容,历时五年,写就本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了解华为
  • 推荐序一 世界的华为
  • 推荐序二 中国企业的骄傲
  • 推荐序三 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
  • 修订版前言
  • 上编 华为真相
  • 走进华为
  • 任正非最新发声
  • 华为为何如此强大
  • 任正非与稻盛和夫
  • 文化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 华为的国际化思维
  • 砸掉部门墙
  • 任正非的思想脉络
  •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
  • 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向何处去
  • 参考文选
  • 技术策略
  • 1992年:疯狂年代的“孤注一掷”
  • “七国八制”乱中华
  • 任正非:失败了我只有跳楼
  • C&CO8机首战义乌
  • 政策扶持,“巨大金中华”崛起
  • 万门机打开农话市场
  • 北京研究所
  • 技术“拿来主义”
  • 思科怒告华为侵权
  • “压强战术”狙击国内对手
  • 两大创新之痛
  • 站在技术领先者行列
  • 华为云战略
  • 参考文选
  • 市场攻伐
  • 100:1的“人海战术”
  • 不计成本
  • 价格进攻
  • 客户关系就是核心竞争力
  • 从“喝酒+回扣”到“咨询+营销”
  • 坚持“普遍客户”原则
  • 与客户(电信局)成立合资公司
  • 华为的服务创新
  • 构筑一流交付平台
  • 参考文选
  • 人才秘技
  • 万人招聘震撼全国
  • “魔鬼训练”
  • 对人才进行包装
  • 把秀才变成兵
  • 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
  • 华为大学
  • 参考文选
  • 资金链
  • “高利贷”时期
  • 朱镕基一言“救”华为
  • 电信局为何纷纷为华为担保
  • 资金暗道:邮电职工持股会
  • “员工持股”一箭双雕
  • 上市迷局
  • 华为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
  • 参考文选
  • 华为基本法
  • 初衷并非基本法
  • 转向“管理大纲”
  • 反思三大问题
  • 把讨论引向深入
  • 未定之局
  • 参考文选
  • 过冬
  • 最后的疯狂
  • “冬天”冷得出奇
  • 《北国之春》呼唤创业精神
  • 出卖“安圣”的真相
  • 裁员、裁员、再裁员
  • 回归传统企业竞争要义
  • 华为的危机管理
  • 参考文选
  • 跨国营销与中国式外交
  • 从香港出发
  • 俄罗斯之旅
  • 十年磨一剑
  • 外交路线就是销售路线
  • 亚非拉兄弟手拉手
  • 拿下加拿大,北美破冰
  • 经济:外交的基础和先导
  • 海外战略布局遭遇重重壁垒
  • 当市场遇上政治
  • 破解国际化怪圈
  • 参考文选
  • 资本大鳄
  • 互补性战略合作
  • 与“狼”共舞
  • 财务管理转型
  • 工业地产大鳄
  • 巧用资本神器
  • 参考文选
  • 巅峰时刻
  • 笑傲江湖
  • 抢滩俄罗斯,覆盖独联体
  • 与全球所有顶级运营商合作
  • 跃居世界500强
  • 云时代下的华为
  • 打破垄断,承建跨大西洋海缆系统工程
  • 开启荣耀时代
  • 参考文选
  • 中篇 任正非
  • 人生
  • 父亲的告诫:知识就是力量
  • 贫穷:成功者的“第一桶金”
  • 长子情结
  • 财富秘闻
  • 家庭
  • 参考文选
  • 思想
  • 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
  • 华为的主流价值观
  • 保卫知识产权
  • 智慧驾驭媒体
  • 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
  • 任氏管理思想基础
  • 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
  • 思想工作是精神生产力
  • 没有独裁,民主不可能生长
  • 华为动力
  • 让“一线”拥有更多决策权
  • 加快组织改革,简化组织管理
  • 任正非论“奋斗文化”
  • 任氏管理思想的印记
  • 参考文选
  • 下编 华为批判
  • 管理突围与管理批判
  • 乱世英雄的年代
  • 改革从人力资源开始
  • IPD
  • 分权的挑战
  • 人治之下
  • “一把手”与制度
  • 华为人力资源战略和方向的四大变革
  • 华为的“互联网+”模式
  • 参考文选
  • 文化批判
  • 战争文化
  • 斗争文化
  • 紧跟主流文化
  • 封闭文化
  • 华为企业文化与国际化矛盾批判
  • 参考文选
  • 高层动荡与人性批判
  • 坚持自我批评,才能成大事
  • “无情”大将李一男
  • “红颜知己”孙亚芳
  • 轮值CEO制度与接班人难题
  • 参考文选
  • 附录 华为简史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支持,但是不用神化

    作者非常的实在,开篇便讲华为的低调,从不接受采访,他没有和任正非谈过话,所有的材料都来自己华为公开信息、任正非讲话、先前在华为工作过的人员采访等等。所以我说凑这么厚的一本书确实也不容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絮絮叨叨也不容易。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对华为和任正非的无限敬仰,还有他对中国能出现更多像华为一样中国的优秀企业的希望,希望能通过他的观察将华为的经验总结出来供更多的公司来学习和借鉴。但是事实上成功从来都是不可复制的,然而失败总是周而复始的。这本书不能称之为华为史,因为它不是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也并没有按照一条清晰的历史时间线讲述华为的成长,大体上的架构是提炼出一个华为管理上的观点,找到一些公开的历史事件和任正非的讲话作为支撑,然后赞扬一番云云,所以这本书应该叫做华为三十年优秀案例及工作亮点汇编,但这就不吸引眼球了。书都有它的价值,作者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细读,肯花精力,自己重新梳理也能梳理出华为成长的历史主线。所以开始读的几章,我一度怀疑作者是不是华为宣传部的,穿个马甲在给自己领导写经验总结材料,边写边感动自己,试图感动别人。比如,华为所谓的 “灰度” 管理,又有哪家国企、事业单位、政府能够借鉴?法律和制度下,非黑即白,“灰度” 对公就是 “灰色”,又何谈公平公正和公开?归根结底华为是任正非的华为而已,灰度的拿捏自然是任正非的拿捏。作者也重复的在强调华为 “全员持股”,任正非仅占 1% 的股份而已,无论怎么样,哪怕任正非仅有 0.01% 的股份,华为仍然是任正非的华为,因为华为就是一家彻彻底底的私企而已。华为至今仍然披着它神秘的面纱,这个庞大的帝国从现代企业的结构来说是相对封闭的,这种封闭式的企业结构和内部自称民主式的管理,不断在神秘上加码,没有资本市场的披露,再加上自己近乎操控式的外宣模式,这种神秘就越加神秘,每一篇任正非的讲话稿就像病毒式的侵扰着无数充满好奇和八卦外界人士的目光,探究的人多了,便把研究华为变成了一门学问,正是这表层的成功吸引着无数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管理者的目光,学习华为逐渐变成了越来越多人满足市场雪球的一门生意,比如开设华为管理之道的课程,比如将内部培训外化变成培训资源,用一种拿来主义的眼光来用华为,外界的变化结合着华为的神秘,使华为更加神秘。

      转发
      2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