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阿多诺自言,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否定的辩证法》。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多诺试图揭示胡塞尔现象学作为认识论所呈现的种种二律背反及其社会根源。为此,在“导论”中说明了批判方法及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态度后,阿多诺随后用四章内容展开论证。

在第一章“对逻辑绝对主义的批判”中,他指出这一立场切断了社会历史与认识有效性的联系,其实质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物化意识;

在第二章“种类和意向”与第三章“关于诸认识论概念的辩证法”中,阿多诺集中于意向性理论及相关概念,并指出这一理论未能实现对认识过程的真正说明,不过是反映了物化社会的主客关系;

在第四章“本质和纯粹自我”中,阿多诺指出纯粹自我观念并不能真正支撑起现象学体系,它的原型是异化的现实主体。

本书从开始写作至完整出版历二十余载,见证了阿多诺转向马克思主义并走上社会批判理论之路的历程,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关系时不可绕开的重要文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导论
  • 操作与对象
  • 内在批判
  • 中介第一者
  • 数学化
  • 方法概念
  • 主体的提升
  • 作为真实之物的持存之物(Bleibendes)
  • 要素
  • 回退
  • 起源哲学和认识论
  • 体系和罪责
  • 认识论中的反对力量
  • 体系的强制
  • 关于二律背反学说
  • 唯名论
  • 动机和本体论趋势
  • 虚假具体化和形式主义
  • 新和旧
  • 第一章 对逻辑绝对主义的批判
  • 哲学、形而上学、科学
  • 科学化的矛盾
  • 论直觉概念
  • 胡塞尔的科学主义
  • 不情愿的辩证法
  • 科学之在先被给予性
  • 逻辑“实在论”
  • 逻辑的自在
  • 逻辑绝对主义的预设
  • 本质和展开
  • 计算器、逻辑学和机械学
  • 逻辑学之物化
  • 逻辑“对象”
  • 实义表达和助义表达
  • 逻辑规律和思维规律
  • 逻辑绝对主义的困境
  • 发生与有效性的关系
  • 发生和心理学
  • 思维和心理主义
  • 关于矛盾律
  • 关于同一律
  • 偶然性
  • 放弃经验物
  • 现象学动机和本质学动机
  • 第二章 种类和意向
  • 自在命题和本质
  • 体验和“意义”
  • 对单一“意义”的批判
  • 本质直观的起源
  • “观念化的抽象”
  • 抽象和“这个”
  • 含义分析的优先性
  • 意向相关项的功能
  • 意向相关项和理念(或形式)
  • 两种还原之间的关系
  • 意向相关项的混杂特征
  • 本质和“意识的实际组成”
  • 主体主义和本质学的二律背反
  • “本质变更”
  • 作为虚构的本质
  • 第三章 关于诸认识论概念的辩证法
  • 作为认识论的现象学
  • 实证主义和柏拉图主义
  • 胡塞尔的被给予性概念
  • “奠基”
  • 事实之物的本体论化
  • 物作为被给予之物的模型
  • 在自身中被中介的被给予性
  • 被给予性的主体
  • 纯粹直观的悖谬
  • 作为充实的材料
  • 感觉和感知
  • 感知学说的二律背反
  • 感觉和唯物主义
  • 作为要素分析的认识论
  • “形态”
  • 意向性和构造
  • 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的登场
  • 被遗忘的综合
  • 对相关理论的批判
  • 纯粹同一性和意向相关项的核心
  • 客体化行为的优先性
  • 作为线索的物
  • 意向相关项的二律背反
  • 批判的退场
  • 敌视体系
  • 胡塞尔向先验唯心主义的过渡
  • 体系的脆弱性
  • 第四章 本质和纯粹自我
  • 胡塞尔及其后继者们
  • 现象学的突破企图
  • 取消自身
  • 内在性特征和概念拜物教
  • “态度”
  • 想象和身体
  • 范畴直观
  • 悖谬的顶峰
  • 源自逻辑绝对主义
  • 非感性因素的充实
  • “觉知”
  • 客体主义的动机
  • 论证的幻灭
  • 作为反思哲学的现象学
  • 废墟中的体系
  • 被提升的要素和恢复的要素
  • 自然博物标本室
  • 抽象的安全理想
  • 一时之物的永恒化
  • “埃多斯”本我的起源
  • 意识、纯粹本质、时间
  • 先验本我和事实性
  • “自我”的歧义性
  • 唯我论
  • 先验经验的疑难
  • 唯心主义的终结
  • 本书所引文献说明
  • 术语索引
  • 人名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