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和《醒世姻缘传》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版本、作者、文本的各个角度对这三本大家最熟悉和感兴趣的古代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内容简介

红学界对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的临终“红学”遗言争议备至,但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它又意味了什么。本书从该问题入手,以俞先生1986年讲话为契机,对《红楼梦》后40回作者问题、版本问题等提出全新的看法,解决了几个比较重大的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学界的疑难问题。

而韩国最近却新发现一部朝鲜时代用铜活字印刷的《三国志演义》,这件在中国古代小说界具有震撼力的大事引起了怎样的学术争议?《醒世姻缘传》曾受到胡适的高度评价,它究竟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引来胡适和徐志摩的无限痴迷与赞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红楼梦》研究的新时代
  • 第一节 1990年“红学遗言”
  • 第二节 《红楼梦辨》中的否定
  • 第三节 不停息的思考
  • 第四节 转变的原因
  • (一)从未间断的学术思考
  • (二)“三段论”的反推
  • (三)学术品格
  • 第五节 《红楼梦》研究史与研究方法
  • (一)第一阶段:旧红学
  • (二)第二阶段:考证与评论的发端
  • (三)第三阶段:政治性研究
  • (四)第四阶段:文学、文化性的研究
  • 第六节 《红楼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 (一)对《红楼梦》悲剧结局认可的历史必然性
  • (二)人物形象的合理发展,前后一致
  • (三)前后的一体性
  • (四)文艺规律和创作经验的认可是在与庸俗的人物自传式的行事考证的交锋中凸显的
  • 第二章 后40回中不能“续”的情节
  • 第一节 雍正的上谕和贾母的“实话”
  • (一)财产的纠葛
  • (二)在艺术上“甄家”与“贾家”的前后内在关联
  • 第二节 “平安州”不平安
  • 第三章 《甄女词》隅说
  • 第一节 题红诗
  • 第二节 甄英莲与甄士隐
  • 第三节 《甄女词》之“三重”
  • 第四节 《甄女词》的重中之重——咏香菱之七律
  • 第四章 《红楼梦》“黛玉谈诗”的格律问题
  • 第一节 缘起
  • 第二节 “虚字”和“实字”与“虚句”和“实句”
  • 第三节 曹雪芹的律诗技巧
  • 第五章 读《红楼梦》随笔十则
  • 第一节 宝玉小解
  • 一 “翻遍”古今中外之小说的“大话”
  • 二 宝玉的私生活:“洗澡”与“小解”
  • 三 《醒世姻缘传》中的“小解”描写
  • 第二节 从“曹”与“贾”的字形说起
  • 第三节 贾琏怎么总是盯着“鲍二”的老婆
  • 第四节 第13回与第64回的关联
  • 第五节 王子腾与王子胜:增添与更换
  • 一 问题
  • 二 王子腾:在第25回之前
  • 三 第25回:王子胜突然出现
  • 四 第70回:王子胜再度出现
  • 五 小结之一
  • 六 王子腾之死
  • 七 王子胜:在后40回中
  • 八 小结之二
  • 第六节 凤姐是谁的女儿
  • 第七节 何谓赤金绦
  • 第八节 从阿斗、杜十娘到琏二爷
  • 第九节 檀云回家
  • 第十节 宝玉之“不悔”与雪芹之“悔”
  • 第六章 论《红楼梦》第17回、第18回分回
  • 第一节 从分回位置看版本排序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字数与分回
  • 三 故事情节与分回
  • 四 两个假设
  • 五 先分回留下的痕迹
  • (一)舒本分回留下的痕迹
  • (二)梦本分回留下的痕迹
  • (三)一个问题的浮出
  • (四)一个旁证
  • (五)杨本、蒙本、戚本、彼本分回的痕迹
  • (六)未分回本子居中
  • 第二节 从回目文字的变动看版本排序
  • 一 两个系统
  • (一)舒本和梦本、程甲本属于一个系统
  • (二)杨本和蒙本、戚本属于一个系统
  • (三)两个系统的先后
  • (四)两个系统内部的各自顺序
  • 二 不能逃避的问题
  • 第七章 《红楼梦》“神、仙、人”的悲剧表达
  • 第一节 以“神”发端:“止淫水”与叛逆性格的渊源
  • 第二节 同而不同的仙话
  • 一 “木石前盟”必须在仙境中培养
  • 二 冷眼旁观的仙人
  • 三 “红楼”里的梦
  • 四 仙境终非久留之地
  • 五 人皆欲成仙,我偏要入世
  • 第八章 《三国志演义》朝鲜铜活字本试论
  • 第一节 缘起
  • 第二节 简略的年表
  • 第三节 寻找铜活字本的底本
  • 一 从书名看铜活字本
  • 二 从作者、出版者署名看铜活字本
  • 三 从分卷看铜活字本
  • 四 从行款看铜活字本
  • 五 从正文看铜活字本
  • 六 静轩诗的有无
  • 七 小结
  • 第四节 推测铜活字本排印的年代
  • 第五节 奇大升所指为何种版本
  • 第六节 研究《三国志演义》铜活字残本的意义何在
  • 第九章 《三国志演义》魏氏刊本试论
  • 第一节 缘起
  • 第二节 魏氏刊本是简本
  • 第三节 “二刻”意味着什么
  • 第四节 节目的缺失
  • 第五节 简本:删交战场面
  • 第六节 简本:删细节
  • 第七节 简本:删人物对话
  • 第八节 简本:删人物介绍
  • 第九节 简本:删论、赞、诗
  • 第十节 魏、杨二本文字比较:同误
  • 第十一节 魏、杨二本文字比较:同与异
  • 第十二节 各节结尾的同与异
  • 第十三节 魏、杨二本图像的比较
  • 第十四节 结语
  • 第十章 《三国志演义》第33节与第34节之间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三种不同的类型
  • 第三节 结尾为什么不同
  • 第四节 两封书信
  • 第五节 两次调整与修改
  • 第六节 释疑
  • 第十一章 《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
  • 第一节 小说、书写历史及真实历史的“千层糕”
  • 一 作者
  • 二 内容
  • 第二节 多面孔叙述人
  • 第三节 “转换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
  • 第四节 “牛排式”结构与网状结构
  • 第五节 《醒世姻缘传》大结构中的“主线移位”
  • 第六节 叙事时间
  • 第七节 “板块式”故事叙事微结构
  • 第八节 《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的叙事方式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