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哲学与宗教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9千字
字数
2018-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为对两宋道学思理的接续,本书对于北宋五子及朱子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实体与生生、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仁包四德等,都以当代汉语的习见概念做了解析性的阐发和论证性的思考。
内容简介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是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既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的丰厚积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奠定了基础。当然,如何用现代汉语的哲学概念,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深度、重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内涵,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转变成当代意义上的活的思想,而不是以现代汉语梳理传统哲学的文本脉络、概念关联,通过“翻译”和解释将“理”、“气”等传统哲学概念嵌入到现代汉语的哲学文本当中,始终是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在语言和写作范式两个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
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基本依照《太极图说》的论述次第展开。第一至第三章关注的是本体论问题,第四至第六章是有关心性问题的讨论,第七至第九章则着眼于儒家价值的现代阐释和论证。最后一章“一本”,是对理一元论体系建构中的要点的疏释和总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言
- 第一章 诚体与生生
- 一 对变化的恒常性的论证
- 二 使永恒变化得以可能的世界模式
- 三 分别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 四 生生不已或永恒变化意味着差异的不断产生
- 五 对中国哲学史上相关问题的开展的回顾
- 六 有无永恒质料的问题
- 七 程子、朱子对张载太虚概念的批判
- 八 总结
- 第二章 无独必有对
- 一 主动与被动
- 二 有限与无限
- 三 时间与空间
- 四 体与用
- 五 聚与散
- 六 始与终
- 七 虚与实
- 八 形式与质料
- 九 道与器
- 第三章 万物化生
- 一 邵子对万物化生的思考
- 二 作为质料的形式
- 三 能动的形式与纯形式
- 四 能动的形式与生命
- 五 心灵
- 六 关于“心即理”的讨论
- 七 质料主义的问题
- 第四章 心统性情
- 一 构成心灵的诸要素
- 二 心与性的分别
- 三 人之性与万物之性
- 四 论寂与感
- 五 性、情之别与时间性
- 六 情与知
- 七 基础的情绪
- 八 四端与七情:分化了的情绪或情感
- 九 欲的问题
- 十 志与意
- 十一 思与虑
- 十二 自与我
- 第五章 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
- 一 用与生存境域的展开
- 二 感官
- 三 经验中的时间和空间
- 四 用的关联
- 五 语言和文字
- 六 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 七 用与经验知识的产生
- 八 知识的专门化
- 九 经验知识的确定性
- 十 心灵的自我认知
- 十一 心灵的自我实现与德性之知
- 第六章 成己成物
- 一 再论自与我
- 二 欲求与权利
- 三 自我实现中的他者
- 四 对主观经验的超越:以庄子为例
- 五 论感
- 六 论自爱
- 七 论忧
- 八 忠诚
- 九 服从
- 十 牺牲
- 十一 嫉妒
- 十二 冷漠
- 十三 背叛
- 十四 颠覆
- 十五 沉沦
- 十六 礼俗
- 十七 政治
- 十八 历史
- 第七章 中论
- 一 天人之辨
- 二 心知第一:时间与空间
- 三 心知第二:情绪与情感
- 四 心知第三:思
- 五 应然与自然
- 六 知与无知
- 七 为什么要“允执厥中”
- 八 中之用
- 九 敬畏与和乐
- 十 中与正
- 第八章 仁说
- 一 天地之心
- 二 尽心与知性
- 三 “性相近也”
- 四 “为仁由己”
- 五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 六 “继之者善也”
- 七 “心之德,爱之理”
- 八 仁义阴阳
- 九 仁包四德
- 第九章 四德
- 一 价值与风俗
- 二 创造
- 三 节制
- 四 公正
- 五 开明
- 第十章 一本
- 一 理一元论的关键
- 二 理气
- 三 体用
- 四 心性
- 五 形神
- 六 内外
- 七 生死
- 附录 朱子理气动静思想再探讨
- 一 从程颐对张载的批评说起
- 二 理生气与理必“有”气
- 三 理“有”动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