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书中,聂夫一边生动地讲述自己从事基金投资的半生岁月,一边阐述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技巧,既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又让人获益匪浅。

内容简介

约翰·聂夫作为一位杰出的投资领域专家,执掌温莎30余载。在此期间,聂夫带领温莎从最初的遭受重创迷失方向,走到最终以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3%的成绩遥遥领先,深获投资者的认可。本书正是约翰·聂夫先生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它们禁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书中,作者聂夫用一种较为轻松的语调将自己观点逐个做了陈述,便于读者理解和领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导读
  • 前言
  • 致谢
  • 序幕 花旗的投资传奇
  • 第一部分 走进温莎
  • 第1章 踏上向着东方的旅途
  • 1.1 炮弹和自动收报机
  • 1.2 吉兆的开端
  • 第2章 追根究底的爱好
  • 2.1 有关企业股票
  • 2.2 冰块先生驾到
  • 第3章 基本训练
  • 3.1 成为音乐人
  • 3.2 普通股还是优先股
  • 3.3 得遇良师
  • 第4章 银行家的房子
  • 4.1 摇摆不定的第一步
  • 4.2 自然产生的问题
  • 4.3 中等的工资
  • 4.4 太正确但是不行
  • 第5章 火的洗礼
  • 5.1 被洪水淹没
  • 5.2 体现自身价值
  • 第6章 执掌温莎兵符
  • 6.1 策略的演变
  • 6.2 当红基金经理蔡在买进
  • 第二部分 永恒的原则
  • 第7章 构成风格的要素
  • 7.1 低市盈率
  • 7.2 基本增长率超过7%
  • 7.3 收益有保障
  • 7.4 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
  • 7.5 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
  • 7.6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 7.7 基本面好
  • 第8章 地下廉价商场
  • 8.1 每日低价股跟踪任务
  • 8.2 惊讶中的机遇
  • 8.3 坏消息带来好消息
  • 8.4 股价越跌,前景越光明
  • 8.5 寻找水深火热中的股票
  • 8.6 寻找基本面不断改善的公司
  • 8.7 寻找投资机会的后门
  • 8.8 寻找被错误归类的公司
  • 8.9 寻找临界值质量
  • 8.10 为“免费赠品”创造机遇
  • 8.11 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
  • 8.12 逛商店中的投资机会
  • 8.13 延长视线,扩大视野
  • 8.14 偶感而发,跟着感觉走
  • 第9章 低市盈率投资组合的维护
  • 9.1 无处不在的反转点
  • 9.2 谨防流行观点扰乱视听
  • 9.3 温莎的蓝图:衡量式参与
  • 9.4 不要追逐高知名度成长股
  • 9.5 黎明之前夜最黑
  • 9.6 衡量低知名度成长股的可贵之处
  • 9.7 慢速成长股是投资组合中的常驻居民
  • 9.8 周期股将卷土重来
  • 9.9 市场不在周期股利润高峰处兑现
  • 9.10 周期股的周期性正在衰减
  • 9.11 不要为投资比重煞费苦心
  • 9.12 从上至下还是由下到上
  • 9.13 学习行业运作的内在机理
  • 9.14 建立事实清单
  • 9.15 卖出的理由
  • 9.16 坚守出售策略
  • 9.17 你没必要买入并永久持有
  • 9.18 选择现金和债券的时候
  • 9.19 变革的时代
  • 第三部分 市场流水账
  • 第10章 无聊的季节(1970~1976年)
  • 10.1 1970年:综合性企业和中国票据
  • 10.2 1971年:漫步在危险丛林
  • 10.3 1972年:如果摩根觉得好……
  • 10.4 1973年:神奇的坦迪
  • 10.5 1974年:回到现实
  • 10.6 1975年:温莎的凯旋
  • 10.7 1976年:股票的乐趣
  • 第11章 快四码扬尘回(1977~1981年)
  • 11.1 1977年:调整部署,新的开始
  • 11.2 1978年:乐观者俱乐部
  • 11.3 1979年:短暂的停留时间
  • 11.4 1980年:逆风飞扬
  • 11.5 1981年:钟摆顺势摆动
  • 第12章 正确的选择(1982~1988年)
  • 12.1 1982年:新思维
  • 12.2 1983年:板块轮动
  • 12.3 1984年:凌厉的上涨
  • 12.4 1985年:希望vs基本面
  • 12.5 1986年:轻车行驶
  • 12.6 1987年:咔,砰!
  • 12.7 1988年:暴跌之后
  • 第13章 “好小伙”百折不挠(1989~1993年)
  • 13.1 1989年:奋力前行
  • 13.2 1990年:重仓股失利
  • 13.3 1991年:反戈一击
  • 13.4 1992年:反弹
  • 13.5 1993年:乘胜追击
  • 第14章 似曾相识的经历
  • 14.1 高知名度成长股候选
  • 14.2 慢速成长股候选
  • 14.3 低知名度成长股候选
  • 14.4 周期成长股候选(美好的、腐朽的,还有丑陋的)
  • 尾声 河流与市场(1994年10月)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在今天的意义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是价值投资领域的一座宝库,其核心思想穿越牛熊,在今天的 A 股和港股市场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核心思想:温莎投资法的七大法则聂夫的投资哲学被称为 “低市盈率投资法” 或 “温莎投资法”,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这些点在当今市场完全适用:1. 低市盈率(Low P/E Ratio):这是聂夫策略的基石。他寻找的是相对于市场平均水平、相对于公司自身历史水平、相对于其增长率而言,市盈率更低的股票。低市盈率通常意味着市场对该公司预期极低,负面因素已很大程度上被股价消化,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2. 基本增长率强劲(Solid Growth in Earnings):光便宜没用,可能是 “价值陷阱”。聂夫要求公司必须有良好的基本增长,通常衡量标准是 “收益增长率(通常取 7 年平均值)高于市盈率” 。例如,一家市盈率 6 倍的公司,如果其收益增长率能达到 8%,那就很有吸引力。3. 总回报率诱人(Superior Total Returns):聂夫发明了一个重要指标:总回报率(Total Return Ratio) = 收益增长率 + 股息率。他将这个总数与市盈率进行比较,寻找 “总回报率 / 市盈率” 比值高的公司,这个比值通常要两倍于市场平均水平才算 “诱人”。这巧妙地将增长和股东回报结合在了一起。4. 股息收益率良好(Adequate Dividend Yield):股息是投资者在等待估值修复期间实实在在的回报,提供了下行保护和稳定的现金流。聂夫喜欢有持续分红能力的公司。5. 行业龙头地位(Leadership in Its Industry):倾向于购买陷入困境的龙头公司,而不是小盘股。因为龙头公司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资源和品牌护城河,更有可能从困境中复苏。6. 基本面良好(Strong Fundamental Story):低市盈率的原因必须是周期性问题、市场暂时失望或被忽略,而不是公司基本面永久性恶化。需要仔细分析财务报表,确保公司财务健康、现金流稳定、业务有复苏的催化剂。7. 投资组合多元化(Diversified Portfolio):聂夫会在不同行业间分散投资大量符合上述标准的股票,形成一个 “低估值的篮子”。这避免了单一股票的黑天鹅风险,并通过概率制胜 —— 只要有一部分股票实现价值回归,整个组合就能取得良好收益。二、投资金句提炼・“我们买的是失宠的冷门股。” ・精髓:与大众情绪反向而行,在悲观中寻找机会。・“决定股票价格的是收益,而非股息。但是,决定投资者期望的却是股息。” ・精髓:股息是管理层信心和公司现金流的真实体现,能稳定投资者情绪。・“我喜欢购买低迷行业中的低迷公司。” ・精髓:在 “双杀”(行业杀估值、公司杀业绩)时买入,期待未来的 “双击”(业绩复苏、估值修复)。・“市盈率是投资者为换取未来收益增长所支付的价格。” ・精髓:投资的本质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市盈率是衡量价格贵贱的核心尺子之一。・“我的目标是买入那些毫不起眼、甚至令人厌恶的股票,然后在它们重新获得华尔街青睐时卖出。” ・精髓:清晰地定义了 “买” 和 “卖” 的逻辑:在极度悲观时买入,在乐观情绪回归、价值实现时卖出。三、今日 A 股 / 港股案例验证当前(2023-2024 年)的 A 股和港股市场,特别是港股,充满了符合 “聂夫标准” 的标的,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部分传统工业和中字头国企。案例 1:港股大型内银股(如:工商银行 H 股、农业银行 H 股等)・聂夫标准验证: ・低市盈率(P/E):常年维持在 3-5 倍,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高股息率(Dividend Yield):股息率普遍在 6%-8% 甚至更高,提供了极强的下行保护和现金流。 ・基本面:作为中国金融业的绝对龙头,具有系统重要性和垄断地位,“大到不能倒”。虽然增长放缓,但并非负增长,收益保持稳定。 ・总回报率:假设收益增长率为 2-3%,加上 7% 的股息率,总回报率接近 10%。用 10% 的总回报率除以 4 倍的市盈率,比值高达 2.5,远超市场平均水平,非常 “诱人”。 ・失宠原因: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增速、房地产风险对其资产质量的冲击,情绪极度悲观。・聂夫策略分析: ・这正是聂夫会重点研究的 “低迷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市场已将最坏的预期计入价格,提供了极高的安全边际。 ・投资者收取高额股息 “耐心等待”。一旦未来经济预期改善,坏账担忧缓解,估值(市盈率)哪怕只修复到 6-8 倍,投资者不仅能获得股息,还能赚取股价上涨的收益,实现 “戴维斯双击” 的某种变体。案例 2:能源巨头(如:中国海洋石油 - H 股)・聂夫标准验证: ・低市盈率:在油价处于中高位时,其市盈率也常仅在 5 倍左右。 ・高股息率 + 特别股息:承诺高比例分红,股息率极具吸引力,在油价上涨周期中还会派发特别股息。 ・基本面:成本控制出色,现金流创造能力极强。作为国内能源安全的核心企业,其地位无可替代。 ・总回报率:在能源上行周期中,收益增长率可能非常高,结合高股息,总回报率极其可观。 ・失宠原因:市场认为传统能源是 “夕阳产业”,担心未来绿色能源的替代效应,给予了周期股极低的估值。・聂夫策略分析: ・聂夫不会因为行业 “不时髦” 而拒绝它。他看重的的是极低估值下的高现金流回报。 ・只要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分红能力持续,市场暂时的偏见恰恰提供了买入机会。过去几年,坚守高股息能源股的投资者获得了远超市场的超额回报。案例 3:A 股中的 “中字头” 基建巨头(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聂夫标准验证: ・低市盈率:市盈率常年在 4-6 倍之间徘徊,处于历史低位。 ・高股息率:近年来在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引导下,多家公司提高分红比例,股息率变得有吸引力。 ・基本面:全球范围内的基建龙头,订单充足,业务稳定,是 “一带一路” 和国家基建的核心力量。财务稳健。 ・失宠原因:市场认为其是 “笨重的大象”,缺乏成长性和想象力,给予极低的估值溢价。・聂夫策略分析: ・这完全符合 “购买低迷行业中的龙头公司” 的定义。聂夫会看到其被低估的价值和稳定的收益能力。 ・催化剂可能来自政策(“中特估”)、分红提升或海外市场开拓。投资这类公司,赚取的是估值修复和股息的钱,而非高增长的钱。结论与提醒约翰・聂夫的方法在今天的 A 股和港股市场依然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偏爱成长题材、对传统价值股存在广泛偏见的环境中,这套方法能帮你找到被市场遗忘的 “金矿”。但需要注意几点:1. 耐心:价值回归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并非一蹴而就。你必须有能力忍受寂寞。2. 分散:不要单压一两只股票,应构建一个包含多个符合标准股票的组合,以平缓波动。3. 深度研究:要仔细甄别 “价值陷阱”—— 即那些市盈率低是因为基本面永久性恶化而非暂时性困难的公司。必须确保公司的护城河和复苏可能性依然存在。4. 逆向思维:这套方法的成功依赖于你能否抵抗市场主流情绪的诱惑,敢于在悲观中买入。总而言之,聂夫的哲学是一种 “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并通过股息耐心等待价值发现” 的严谨策略,它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可复制的智慧,非常适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应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聂夫生动地讲述自己从事基金投资的半生岁月

      约翰・聂夫作为一位杰出的投资领域专家,执掌温莎 30 余载。在此期间,聂夫带领温莎从最初的遭受重创迷失方向,走到最终以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 3% 的成绩遥遥领先,深获投资者的认可。本书正是约翰・聂夫先生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它们禁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书中,作者聂夫用一种较为轻松的语调将自己观点逐个做了陈述,便于读者理解和领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孙子兵法》

        31 年的投资生涯,温莎 22 次跑赢市场。1964 年投入的一个美元到聂夫退休时翻了 56 倍。温莎基金总回报率是标准普尔的两倍多! 复利的力量!他的投资风格概括起来有 7 条:1. 低市盈率;2. 基本增长率超过 7%;3. 收益有保障;4. 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5. 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6.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7. 基本面好。投资成绩的好坏往往并不取决于某人是否掌握了某种投资圣经,而是取决于投资者是否能够坚持简单却符合逻辑的投资策略。--- 约翰・聂夫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