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基于实证性研究,描绘美国非营利部门整体图景的首次尝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作者主要基于实证性研究,对当代美国非营利部门的形成背景、发展概况、法律环境、与政府的关系、监管与自律,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本书通过对美国的国际性非营利机构、国内利益集团组织、公民权利组织、基金会、对外政策游说团体、宗教组织、环境保护组织以及顶尖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等的实证研究,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各类非营利组织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和文化的影响。本书可使国内各界进一步了解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基础、制度、功能和特点,对促进依法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有所助益,也为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部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如何实现社会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章 美国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发展概况
  • 一 美国公民社会的定义与概况
  • (一)本研究对美国公民社会的定义
  • (二)联邦免税待遇
  • (三)美国公民社会发展现状
  • 二 美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高潮和推动力
  • 三 对美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分类原则:利益结合事业
  • 四 经济利益群体中的主要组织和作用
  • (一)经济利益群体组织的若干显著特点
  • (二)产业组织
  • (三)工会组织
  • (四)专业组织
  • (五)政府间组织
  • 五 公民权益群体中的主要组织和作用
  • (一)公民权利组织
  • (二)公众利益团体
  • (三)公民兴趣爱好组织
  • 六 公益慈善群体中的主要组织和作用
  • (一)公益慈善群体的重要作用及多样性
  • (二)公益慈善群体中的宗教组织及其作用
  • (三)公益基金会
  • 七 智库与国际事务群体中的主要组织和作用
  • (一)智库组织
  • (二)对外政策协调组织
  • (三)其他对外组织
  • 八 美国公民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一)重重困难和问题
  • (二)未来的机遇与发展
  • 第二章 美国政府对非营利部门的管理
  • 一 宪法是调节政府与所有公民社会组织关系的根本依据
  • (一)公民结社自由的宪政基础
  • (二)联邦最高法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例
  • (三)联邦最高法院涉及非营利组织的其他重要案例
  • 二 国会监督与21世纪的重要立法
  • (一)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
  • (二)21世纪对非营利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国会立法
  • 三 《国内税收法典》与联邦税务局
  • (一)《国内税收法典》
  • (二)联邦税务局:监管与服务并重
  • 四 其他监管非营利组织的联邦机构
  • (一)联邦选举委员会
  • (二)美国邮政管理局
  • (三)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 (四)联邦贸易委员会
  • 五 州级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监督
  •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各州相关法律
  • (二)州政府监管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机构
  • (三)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的监管机构及工作概要
  • (四)纽约州政府的监管机构及工作概要
  • (五)州与联邦机构的协调
  • 六 地方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有限管理与监督
  • (一)县或市政府的管理
  • (二)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资金互动关系
  • 七 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关系:对美国做法的归纳
  •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美国非营利部门自身的治理与自律
  • 一 公民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一)非营利部门的超高速发展
  • (二)损害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重大丑闻
  • (三)推动改善内部治理的其他因素
  • 二 公民社会机构治理的核心内涵与基本原则
  • (一)肯尼思·戴顿关于治理的经典论断
  • (二)“非营利部门工作小组”提出的治理准则
  • (三)联邦监管机构对治理的理解与引导
  • 三 “部门体系”:公民社会治理的“基础设施”
  • (一)具有综合代表性的组织
  • (二)“看门狗组织”
  • (三)数据库机构
  • (四)行业和区域的伞形非营利组织
  • 四 公民社会治理的通行规则与实践
  • (一)治理机构
  • (二)财务管理
  • (三)道德保护
  • (四)筹款募捐
  • (五)信息公开
  • 五 典型案例研究:美国红十字会的治理改革
  • (一)治理改革的缘起
  • (二)治理改革的实施
  • (三)治理改革的初步效果
  •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利益集团与美国公共政策
  • 一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 (一)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美国商会促进美国自由贸易议程
  • (二)工会组织的影响:联合汽车工人工会(United Auto Workers,UAW)的案例
  • (三)专业协会的影响:美国医师协会对医疗改革法案的影响
  • (四)单一集团的影响:全国步枪协会
  • 二 公民权利团体与国内政治
  • (一)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与美国黑人权利问题
  • (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与美国的公民权利
  • (三)“人权运动”组织与美国同性恋者权利
  • (四)公共利益团体与公共事务
  • 三 慈善基金会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一)卡内基基金会(纽约卡内基公司)与美国社会的发展
  • (二)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美国公共慈善事业
  • 四 思想库(智库)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
  •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与美国选举政治:以2012年大选为例
  • 一 “外围团体”:美国选举政治语境中的特殊组织群体
  • (一)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PAC)
  • (二)联邦免税非营利组织
  • 二 “公民联合组织案”的裁决对选举财务规则的改变
  • (一)曲折前进的选举财务改革
  • (二)联邦最高法院对“公民联合组织案”的裁决
  • (三)联邦上诉法院对“‘现在就说’组织案”的裁决
  • 三 新法律环境中的“外围团体”与2012年大选
  • (一)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兴起
  • (二)2012年大选中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
  • (三)2012年大选中的免税非营利组织
  • 四 “外围团体”政治活动引发的主要争议
  • (一)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独立性备受质疑
  • (二)社会福利组织介入选举政治的限度含混不清
  • (三)选举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
  • (四)对公民政治性组织的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 五 “外围团体”给当代美国选举制度带来的三重困境
  • (一)政治困境
  • (二)司法困境
  • (三)道德困境
  •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宗教组织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
  • 一 美国宗教组织的历史
  • (一)殖民地时代
  • (二)新教时代
  • (三)多元化时代
  • 二 美国宗教组织的现状
  • (一)新教
  • (二)天主教、东正教
  • (三)犹太教、伊斯兰教
  • (四)印度教、佛教
  • (五)其他宗教
  • 三 新时代的挑战
  • (一)意识形态层面
  • (二)社会服务层面
  • (三)宗教组织与公民社会
  • 第七章 美国民间环保团体与气候变化
  • 一 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 (一)战后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兴起
  • (二)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扩张
  • (三)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的主要类型
  • (四)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趋势
  • 二 民间环保组织在加州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 (一)加州应对气候变化的早期阶段
  • (二)《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的酝酿与出台
  • (三)《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的执行阶段
  • 三 民间环保组织在联邦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 (一)老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
  • (二)小布什政府时期
  • (三)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
  • 四 制约民间环保组织政策影响力的若干因素
  • (一)民间环保组织的经费劣势凸显
  • (二)民间环保组织的道德优势弱化
  • (三)气候变化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 本章总结
  • 第八章 非营利部门与美国国家安全
  • 一 作为“圈外机构”的非营利组织知多少?
  • 二 国家安全事业中的三大非营利性组织群体
  • (一)智力服务型组织
  • (二)支援倡导型组织
  • (三)实务(行动)型组织
  • 三 分析与结论
  • (一)非营利组织扮演的角色
  • (二)推动非营利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因素
  • 本章总结
  • 第九章 非营利组织与美国对外政策
  • 一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多元论、精英论与寡头论
  • (一)关于美国政治竞争过程的三种解释
  • (二)非营利组织影响美国外交的文化与制度因素
  • (三)非营利组织对美国外交影响之概观
  • 二 智库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 (一)美国智库的历史发展
  • (二)智库影响美国外交的主要方式
  • (三)如何理解智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 三 非营利组织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施
  • (一)非营利组织与美国的对外援助
  • (二)非营利组织与美国海外推行民主
  • 本章总结
  • (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二)非营利组织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
  • (三)非营利组织与美国的全球地位
  • 第十章 美国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
  • 一 美国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定义与数量
  • (一)对国际性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定义的辨析
  • (二)对数量的综合性估算
  • (三)美国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的若干特点
  • 二 依照主要“提供品”事业进行的分类
  • (一)提供服务的组织
  • (二)提供理念的组织
  • (三)提供“主意”的组织
  • (四)提供资金的组织
  • 三 同国内外各方的关系
  • (一)与国内公众的关系
  • (二)与国内其他组织的关系
  • (三)与联邦政府的关系
  • (四)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 四 发展与驱动力
  • (一)人道精神
  • (二)宗教信仰
  • (三)对外联系
  • (四)国家安全
  • 五 作用与评价
  • 本章总结
  • 第十一章 院外游说集团与美国对中国台湾关系
  • 一 非营利组织与政治游说——概念厘清
  • 二 亲台院外游说组织的成因
  • 三 美国主要亲台院外游说组织及其对美国对中国台湾政策制定的影响
  • (一)院外援华集团对美国对中国台湾政策的影响——以百万人委员会为例
  • (二)院外援台集团的活动及其对美国对中国台湾政策的影响——以中国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为例
  • (三)美国政策倡导型智库对美国对中国台湾政策的影响——以传统基金会为例
  • 本章总结
  • 第十二章 国家民主基金会与美国对缅甸外交
  • 一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对缅甸项目的资助
  • 二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涉缅项目的运作
  • 三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对缅甸项目资助的特点
  • 四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与美国对缅甸的外交
  • 本章总结
  • 第十三章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
  • 一 布鲁金斯学会简介
  • (一)罗伯特·布鲁金斯与布鲁金斯学会的创立
  • (二)布鲁金斯学会现状
  • 二 1916—1945年的布鲁金斯学会
  • (一)概况
  • (二)政府研究所与美国现代国家预算制度的创立
  • (三)布鲁金斯学会与印第安事务管理体制改革
  • (四)反对新政的堡垒
  • (五)小结
  • 三 冷战中的布鲁金斯学会
  • (一)概况
  • (二)布鲁金斯学会与“马歇尔计划”
  • (三)布鲁金斯学会与中美关系的改善
  • (四)小结
  • 四 冷战后的布鲁金斯学会
  • (一)冷战的结束与布鲁金斯学会的转变
  • (二)“9·11”之后的布鲁金斯学会
  • (三)布鲁金斯学会与奥巴马政府
  • 本章总结
  • (一)布鲁金斯学会的特点
  • (二)布鲁金斯学会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
  • (三)布鲁金斯学会对中国智库的启示
  • 美国非营利组织英汉译名对照表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