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2千字
字数
2013-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胡华生平与精神追求,第一手资料。
内容简介
《胡华文集(第6卷)》分为五编,前四编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诗歌、自述性文字等,第五编附胡华生平年表及其身后事,通过生活点滴折射胡华作为革命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非凡人生、崇高品格及精神追求。既有他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业绩,又有他为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奠基的辛勤汗水;既有他伏案辛苦工作的剪影,也有他谆谆教导后辈音容。是了解胡华其人、其思、其业的第一手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编 书信
- 关于“胡华书信”的说明
- 胡华致函
- 1. 1953年4月25日致浙江省湖州市读者张宜清
- 2. 1953年9月22日致陆更夫烈士之弟陆承志
- 3. 1953年10月3日致陆承志
- 4. 1954年4月26日致陆承志
- 5. 1956年3月20日致日本国历史学家阿部真琴
- 6. 1956年3月20日致日本国岩村三千夫
- 7. 1956年10月11日致苏联历史学家潘克拉托娃院士
- 8. 1957年5月致日本国阿部真琴
- 9. 1957年5月致日本国中村市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坂本清马
- 10. 1958年4月2日复日本国坂本清马
- 11. 1960年8月30日致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办公室刘哲主任并崔书记等
- 12. 1960年9月5日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别列兹内教授
- 13. 1962年11月20日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办公室负责同志
- 14. 1962年11月20日致日本国坂本清马
- 15. 1965年2月24日致中国人民大学郭影秋副校长
- 16. 1966年12月19日写给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文革会”等单位函
- 17. 1970年1月17日示长女胡宁
- 18. 1972年2月14日从江西干校回家乡探母过春节示诸儿
- 19. 1974年10月16日致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外事组
- 20. 1976年12月21日致中央宣传口负责人耿飙
- 21. 1977年11月29日致何干之夫人刘炼
- 22. 1978年6月9日致人民大学党史系何东
- 23. 1978年6月26日致人民大学成仿吾校长、郭影秋副校长
- 24. 1979年4月20日示刘涓迅、胡宁
- 25. 1979年6月5日致郑州大学陈志凌、周文顺
- 26. 1979年7月16日致陈志凌
- 27. 1979年8月致中央办公厅负责人曾三、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冯文彬
- 28. 1979年9月11日致郑州大学党史人物研究会办公室郑发全、陈志凌
- 29. 1979年9月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夏庄合
- 30. 1979年10月31日致陈志凌
- 31. 1979年12月21日致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彭明、陈志凌
- 32. 1979年12月30日致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陈志凌
- 33. 1980年1月25日致陈志凌
- 34. 1980年1月17日致江西青年教师王阿寿
- 35. 1980年3月18日致陈志凌
- 36. 1980年6月11日致人民大学党史系于震洲、王昌国
- 37. 1980年8月20日致陈志凌
- 38. 1980年9月15日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清庆瑞
- 39. 1980年11月22日致重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郑洪泉
- 40. 1981年11月23日致《中共党史人物传》责编郭洛夫
- 41. 1981年12月12日致浙江奉化中学校友张林冬
- 42. 1982年1月23日示刘涓迅、胡宁
- 43. 1982年3月1日致北京化工学院姜华宣
- 44. 1982年3月22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曾景忠
- 45. 1982年6月3日致石油学院余世诚
- 46. 1982年6月9日致张林冬
- 47. 1982年9月1日致《中共党史人物传》撰稿人田子渝
- 48. 1982年9月7日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祝贺成老生日)
- 49. 1982年10月27日致郭洛夫
- 50. 1982年11月30日致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高军
- 51. 1982年12月30日致郭洛夫
- 52. 1983年1月13日致北京大学张注洪
- 53. 1983年2月18日致郭洛夫
- 54. 1983年3月30日致湖北大学田子渝
- 55. 1983年5月6日致郭洛夫
- 56. 1983年6月6日致陈志凌
- 57. 1983年7月1日致姜华宣
- 58. 1983年8月16日致郭洛夫
- 59. 1983年9月8日致余世诚
- 60. 1983年10月10日致姜华宣
- 61. 1983年10月12日致余世诚
- 62. 1983年10月24日致湖南刘晴波、方大铭、吕芳文
- 63. 1983年10月27日致方大铭、吕芳文
- 64. 1983年11月5日致毛致用、焦林义并湖南省委诸领导
- 65. 1983年12月27日致郭洛夫
- 66. 1984年1月11日致郭洛夫
- 67. 1984年1月28日致郭洛夫
- 68. 1984年2月7日致郭洛夫
- 69. 1984年2月20日致郭洛夫
- 70. 1984年2月23日致郭洛夫
- 71. 1984年3月15日致吉林大学陈瑞云
- 72. 1984年3月16日致郭洛夫
- 73. 1984年3月28日致郭洛夫
- 74. 1984年4月7日致郭洛夫
- 75. 1984年4月7日致陕西出版局、出版社并何其昌等
- 76. 1984年4月17日示刘涓迅
- 77. 1984年4月27日示刘涓迅
- 78. 1984年5月19日致陕西人民出版社章彬并南岗、王敏
- 79. 1984年5月25日致《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翟作君、责编郭洛夫
- 80. 1984年5月30日致湖南省党史研究室康政、王中杰
- 81. 1984年5月31日致郭洛夫
- 82. 1984年6月1日致郭洛夫、王敏
- 83. 1984年6月7日致郭洛夫
- 84. 1984年6月9日致郭洛夫
- 85. 1984年6月10日致郭洛夫
- 86. 1984年6月17日致郭洛夫
- 87. 1984年6月20日致郭洛夫
- 88. 1984年6月30日致郭洛夫
- 89. 1984年7月10日致郭洛夫
- 90. 1984年7月23日致郭洛夫
- 91. 1984年7月26日致郭洛夫
- 92. 1984年8月28日致郭洛夫
- 93. 1984年9月11日致湖南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何鹄志
- 94. 1984年10月2日致郭洛夫
- 95. 1984年10月20日致王中杰
- 96. 1984年11月17日致郭洛夫
- 97. 1984年11月17日致陕西人民出版社何其昌、章彬
- 98. 1984年12月5日致郭洛夫
- 99. 1984年12月26日致中共奉化县委组织部
- 100. 1985年1月14日致郭洛夫
- 101. 1985年1月21日致王中杰
- 102. 1985年1月28日致郭洛夫
- 103. 1985年2月1日致湖南省社科联谷茨
- 104. 1985年2月13日致郭洛夫
- 105. 1985年2月25日致郭洛夫
- 106. 1985年2月26日致江西万安县史志办王阿寿
- 107. 1985年2月26日致上海戏剧学院舒志超
- 108. 1985年3月4日致郭洛夫
- 109. 1985年4月9日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弗雷德曼
- 110. 1985年4月24日致郭洛夫
- 111. 1985年4月24日致舒志超
- 112. 1985年5月5日致郭洛夫
- 113. 1985年5月27日致郭洛夫
- 114. 1985年5月29日致舒志超
- 115. 1985年6月7日致郭洛夫
- 116. 1985年6月17日致舒志超
- 117. 1985年8月11日致郭洛夫
- 118. 1985年9月11日致郭洛夫
- 119. 1985年9月11日致舒志超
- 120. 1985年9月25日致郭洛夫
- 121. 1985年10月4日致郭洛夫
- 122. 1985年10月28日致陈志凌
- 123. 1985年11月8日致郭洛夫
- 124. 1985年11月12日致郭洛夫
- 125. 1985年11月13日致舒志超
- 126. 1985年12月4日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弗雷德曼
- 127. 1985年12月9日致郭洛夫
- 128. 1985年12月13日致郭洛夫、王敏
- 129. 1985年12月23日致陕西何其昌等
- 130. 1985年12月27日致郭洛夫
- 131. 1985年12月29日致郭洛夫
- 132. 1986年1月14日示胡宁
- 133. 1986年1月15日致陕西何其昌等
- 134. 1986年1月21日致南京大学马洪武
- 135. 1986年1月21日致田子渝
- 136. 1986年3月11日示胡宁
- 137. 1986年6月4日示胡宁
- 138. 1986年6月9日致中国人民大学袁宝华校长、黄达副校长
- 139. 1986年6月20日与何长工致毛致用等并湖南省委
- 140. 1986年6月26日致田子渝
- 141. 1986年7月4日示胡宁
- 142. 1986年7月16日致郭洛夫
- 143. 1986年8月21日致郭洛夫
- 144. 1986年9月8日致上海社会科学院陈修良
- 145. 1986年9月8日致华东师大翟作君
- 146. 1986年9月10日示胡宁、刘涓迅
- 147. 1986年9月19日致余世诚
- 148. 1987年2月9日致袁宝华校长,黄达、李文海副校长
- 149. 1987年6月24日致郭洛夫
- 150. 1987年6月30日致郭洛夫
- 151. 1987年7月2日致郭洛夫
- 152. 1987年7月3日致郭洛夫
- 153. 1987年10月8日致郭洛夫
- 154. 1987年10月25日致党史系博士生刘利华
- 155. 1987年10月26日致郭洛夫
- 156. 1987年11月21日致家人
- 157. 1987年11月25日致中国人民大学袁宝华校长
- 158. 1987年11月26日致《中共党史人物传》广州审稿会议全体同志
- 附:书信存目
- 附一:胡华致函存目
- 附二:内地人士致胡华函存目
- 附三:海外人士致胡华函存目
- 第二编 散篇
- 陕北公学校风回忆
- 发扬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 提倡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
- 学习中共党史
- 一息尚存,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 党史,不可不读
- 《中共党史知识手册》序
- 《中国革命史》前言
- 用革命斗争故事进行传统教育
-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 《〈中国革命史讲义〉学习指导》前言
- 建设好光荣的塞上名城
- 《中国百年历史人物图辑》序
-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序
- 《毛泽东思想概述》序
- 《中共党史教学论纲》序
- 《九一八事变研究》序
- 《武汉抗战史料(选编)》序
-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知识》序言
- 人民大学要创建成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典型
- 党史的启示
- 《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序
- 《中国共产党机关发展史》前言
- 一面历史的镜子
- 《卢沟桥事变风云篇》序
- 开展“建碑学史”活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 《中国革命史辞典》序
- 《向警予传》序
- 《长征史》简评
- 读张闻天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辞典》前言
- 《爱国抗日三将军》序
- 勿忘寒窑
- 向读者推荐
- 《闽西革命根据地史》序
- 存目
- 第三编 诗选(66首)
- 1 咏菊(1935年秋)
- 2 贺汪士汉、安若新婚之喜(1945年7月1日)
- 3 中秋节前夕·在车厢中(1946年9月9日)
- 4 于正定县大佛寺口占(1948年3月19日)
- 5 无题(二首)(1948年4月)
- 6 题母照片(1949年4月5日)
- 7 初游颐和园(绝句三首)(1949年5月中旬)
- 8 校园听雨感怀(1949年7月30日)
- 9 解放后重游西湖(1949年9月5日)
- 10 自江南省亲回京车上口占(1949年10月2日)
- 11 雪霁夜写作连旦作(1949年12月18日)
- 12 夜歌(1950年4月1日凌晨)
- 13 登临山海关有感(1955年8月12日)
- 14 病卧北京医院口占(1959年3月28日)
- 15 莫干山疗养有感(1959年8月1日)
- 16 答赠奕斋同志并寄大箕山陈善晃同志(1959年8月6日)
- 17 杭州城(1959年10月)
- 18 庐山牯岭月夜感怀寄呈吴老、范老(1960年8月5日)
- 19 登南京雨花台(1960年9月13日)
- 20 登中山陵(1960年9月14日)
- 21 重到太湖大箕山养病纪兴(1960年10月20日)
- 22 酬力群同志新年赠诗并寄张岱、文经二同志(1961年1月)
- 23 春节书怀(1961年春节)
- 24 祝吴老八五大寿(1963年12月)
- 25 登岳麓山俯瞰长沙(1964年4月5日)
- 26 瞻仰岳麓山爱晚亭·毛主席青年时代读书处(1964年4月5日)
- 27 上井冈山(1964年5月4日)
- 28 访井冈山之大井、茅坪毛主席旧居(1964年5月5日)
- 29 黄洋界怀旧(二首)(1964年5月9日)
- 30 赣州通天岩题壁(步王阳明原韵)(1964年5月13日)
- 31 瞻仰红色故都瑞京怀旧(1964年5月21日)
- 32 重上征程花正黄(1964年11月1日)
- 33 咏五台田家岗梨树(1964年12月31日)
- 34 元旦(1965年元旦)
- 35 访五台南禅古寺(二首)(1965年4月20日)
- 36 崖崩窑塌脱险歌(1965年3月13日)
- 37 登五台山望东台·主席登高处(1965年5月18日)
- 38 上五台山怀白求恩大夫(二首)(1965年5月18日)
- 39 登五台山悼念白求恩(二首)(1965年5月)
-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大庆(1969年10月)
- 41 悼念干之同志(1969年11月16日)
- 42 担泔水即景(1971年4月)
- 43 打猪草口占(1971年4月15日)
- 44 迎接一九七二年新春赠诸儿(1972年2月14日)
- 45 回乡过春节赠张岱同志(1972年2月15日)
- 46 访绍兴鲁迅纪念馆(1972年2月22日)
- 47 吊冷超(1972年2月28日)
- 48 游七星岩有感(1973年5月9日)
- 49 到茅台纪实(1973年12月11日)
- 50 魏家渡口观日出口占(1973年12月19日)
- 51 咏桂林山水(1973年12月20日)
- 52 韦公精神真传奇(1973年12月25日)
- 53 闻贺龙同志恢复名誉(1974年10月26日)
- 54 哀悼周总理(1976年1月14日)
- 55 欢庆除四害歌(1976年10月25日)
- 56 由东城赴颐和园途中感怀(1976年11月)
- 57 鸡公山读党史人物传(1980年8月4日)
- 58 辞别鸡公山(1980年8月11日)
- 59 巫峡舟中联句(1981年4月23日)
- 60 京西宾馆口占(1981年7月9日)
- 61 镇江审看党史人物传有感(1982年4月24日)
- 62 扬州行口占(1982年4月26日)
- 63 重游青岛正阳关路(1983年7月14日)
- 64 潮催四化似擂鼓(1983年7月16日)
- 65 黄金台畔思中兴(1983年8月18日)
- 66 自京飞悉尼有感(1986年3月13日)
- 第四编 自述
- 从奉化中学求学到走向革命
- 自传
- 热爱党史 坚持阵地
- 1987年11月在上海住院时自述
- 附 胡华生平年表
- 关于“胡华生平年表”的说明
- 宁迅胡华生平年表(1921—1987)
- 1921年(诞生)
- 1927年(6岁)
- 1928年(7岁)
- 1931年(10岁)
- 1934年(13岁)
- 1935年(14岁)
- 1936年(15岁)
- 1937年(16岁)
- 1938年(17岁)
- 1939年(18岁)
- 1940年(19岁)
- 1941年(20岁)
- 1942年(21岁)
- 1943年(22岁)
- 1944年(23岁)
- 1945年(24岁)
- 1946年(25岁)
- 1947年(26岁)
- 1948年(27岁)
- 1949年(28岁)
- 1950年(29岁)
- 1951年(30岁)
- 1952年(31岁)
- 1953年(32岁)
- 1954年(33岁)
- 1955年(34岁)
- 1956年(35岁)
- 1957年(36岁)
- 1958年(37岁)
- 1959年(38岁)
- 1960年(39岁)
- 1961年(40岁)
- 1962年(41岁)
- 1963年(42岁)
- 1964年(43岁)
- 1965年(44岁)
- 1966年(45岁)
- 1967年(46岁)
- 1968年(47岁)
- 1969年(48岁)
- 1970年(49岁)
- 1971年(50岁)
- 1972年(51岁)
- 1973年(52岁)
- 1974年(53岁)
- 1975年(54岁)
- 1976年(55岁)
- 1977年(56岁)
- 1978年(57岁)
- 1979年(58岁)
- 1980年(59岁)
- 1981年(60岁)
- 1982年(61岁)
- 1983年(62岁)
- 1984年(63岁)
- 1985年(64岁)
- 1986年(65岁)
- 1987年(66岁)
- 附:身后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1年
- 1997年
- 1998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