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人固有一死的角度认识自己,超越死亡焦虑。

内容简介

你是否有太多不合理或过于强烈的欲望?你是否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某种重症疾病?你是否在拼命追求金钱和权力?你是否过度痴迷于某种宗教以及执着于追求不朽的感觉?你是否经常无意识地做出冒险行为,以至于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胁?死亡焦虑几乎是一切焦虑的根源,让我们陷入以上情绪和防御行为怪圈。

作者针对来访者的这些问题,给出的根本解决方法就是正视死亡焦虑。让我们深入地思考生命、自我和死亡,从而超越死亡,向死而生。本书是作者引用大量的文献对死亡这件事的深入思考,并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死亡焦虑的解决方法,从而让读者能更好地活着,更好地面对死亡。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第一章 焦虑死亡
  • 第一节 死亡焦虑的内涵
  • 第二节 死亡焦虑的特征
  • 第三节 死亡焦虑的背后
  • 第四节 死亡焦虑的防御
  • 第二章 认识死亡
  • 第一节 死亡的特性
  • 第二节 谁的死亡
  • 第三节 死亡的意义
  • 第三章 超越死亡
  • 第一节 死亡焦虑的纾解
  • 第二节 向死存在
  • 第三节 自在之道
  • 第四节 于关系中永生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向死而生:在死亡的幽谷里点亮生命的烛火

    —— 读《发现死亡:从焦虑到超越》有感《发现死亡:从焦虑到超越》并非一本令人轻松的书,它如一面冰冷的镜子,迫使读者凝视那个我们惯于回避的终极命题 —— 死亡。然而,正是在这看似令人窒息的凝视中,我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蜕变,印证内心的一个信念:唯有真正直面与接纳死亡的必然性,方能激发出对生命最炽热的珍惜与最坚韧的力量;唯有拥抱存在的全部真相,包括其固有的痛苦,幸福的意义才得以澄澈显现,灵魂的韧性才得以淬炼成形。书中精辟地剖析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 “死亡焦虑”—— 一种被压抑、被转移、被消费主义和文化娱乐所粉饰的深层恐惧。作者指出,这种回避非但不能消解焦虑,反而如影随形,扭曲着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使我们沉溺于肤浅的欢愉或盲目的忙碌,却从未真正 “活过”。书中很多案例和研究都表明,当个体无法整合死亡意识时,更容易陷入存在性空虚、意义感的丧失,甚至以破坏的方式寻求存在感。这让我不仅反思:我们日常的焦虑、迷茫、对物质的过度追逐,其底层是否都暗藏着对生命有限性的无意识恐慌?本书的核心洞见在于指引了一条 “超越” 之路 —— 不是战胜死亡,而是通过与死亡 “和解” 之后,实现对生命质量的 “超越”。书中很多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当我们不再逃避,而是以勇气和觉知去 “直面” 死亡,反而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罗曼・罗兰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当我们意识到 “向死而生” 的紧迫性,那些曾被忽视的日常 —— 一缕阳光、一声问候、一场专注的投入 —— 都焕发出惊人的光彩与价值。当我们真正接纳了死亡,就必然伴随着对生命整体(包括痛苦)的接纳。对死亡的坦然接纳,必然伴随着对生命全貌的拥抱 —— 那必然包含的苦涩、失落与挣扎。作者指出:试图剥离痛苦,追求纯粹无菌的 “幸福”,如同拒绝承认四季轮回般徒劳。因此,幸福并非痛苦缺席,而是在穿越痛苦深渊后,对生命本身深沉而完整的体认,是苦难磨砺后灵魂透出的微光。《发现死亡:从焦虑到超越》带给我的,并非对死亡的征服,而是一场内心的和解与觉醒。它告诉我们:在直面死亡深渊与拥抱生命泥泞中锻造出的,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 “韧性”—— 它不是无知无畏,而是在看清了生命全部的脆弱、短暂与艰难后,依然选择以温柔而坚定的姿态,去爱,去创造,去承担,去全情投入这场注定有限的旅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写得很全面

      如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