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社会学会前会长、传奇的工厂民族志实践者布洛维核心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国内首次翻译引进。从对西方劳动过程研究经典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出发,布洛维叙述了四十年来深入到不同国家的工厂中做工的见闻与经验。

他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各种生产政体进行历史比较研究,讨论不同国家和制度下的生产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生产体制的微观因素,以及国家与市场等宏观因素。最终,布洛维希望寻找到社会主义实现的理想道路,以及工人阶级在实现这一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书中,布洛维创造性地提出的“生产政治”与“工厂政体”概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劳工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他“返回到生产的中心性”和“把工人阶级带回分析”的主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的回归,启发了当代劳工社会学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序言
  • 引言 把工人带回来
  • 第一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过程
  • 1. 导言
  • 2. 资本主义控制:实质和表象
  • 3. 阶级:自在还是自为?
  • 4. 技术:清白的还是污浊的?
  • 5. 总体:表达的或结构的?
  • 6. 美国的特殊性
  • 第二章 卡尔·马克思与魔鬼工厂
  • 1. 马克思的典型分析对象:市场专制主义
  • 2. 兰开夏:从企业国家到父权制
  • 3. 兰开夏:从父权制到家长制
  • 4. 新英格兰:从家长制到市场专制主义
  • 5. 俄国:移民工人和企业国家
  • 6. 从魔鬼工厂到俄国革命
  • 7. 反对《资本论》的革命
  • 第三章 发达资本主义工厂政体的变动面向
  • 1. 从专制政体到霸权政体
  • 2. 杰公司和联合公司中的工厂政治
  • 3. 生产机构和国家机构
  • 4. 新型专制主义的兴起?
  • 第四章 工人在工人的国家里
  • 1. 资本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
  • 2. 红星拖拉机厂
  • 3. 工厂政治的多样性
  • 4. 国家社会主义下的阶级斗争
  • 第五章 欠发达的隐蔽之处
  • 1. 欠发达理论中的生产与政治
  • 2. 从原始积累到扩大再生产
  • 3. 劳动过程与殖民遗产
  • 4. 殖民专制主义的兴衰
  • 5. 劳动过程与生产机构的分离
  • 6. 从生产政治到国家政治
  • 7.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转型
  • 结论 迈向全球视角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