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掌握电影剧作,创作出吸引人的故事。生活是故事素材,共鸣让我们前行。

内容简介

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的秘密绝不限于《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介绍的内容,《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只是部分概括了其中某些规律。如果能掌握其中一些具体的创作方法、创作规律和创作流程,也许你就能创作出吸引入的故事。记住是也许,不是一定,这只是具备了创作的相关条件,而自身的悟性、毅力、辛劳、机遇等很多必要条件都会决定你能否创作出好作品。很多经验还需要你在创作中大胆地思考、积极地探索、勇敢地体验。生活远比故事精彩,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故事素材,它教会我们如何谦卑地观察世态万象、让我们悲悯地洞悉人情冷暖、让我们为生命当中一点点微末的温暖欣喜振奋,然后产生共鸣,通过屏幕上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来传递生活的本质和人类共通的情感,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前行。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插页
  • 第一章电影叙事及其审美形态
  • 第一节 故事与叙事
  • 第二节 电影故事写作的文化差异
  • 一、美国:商业+娱乐+艺术+价值输出
  • 二、亚洲:精巧+纯粹+商业+丰富
  • 三、欧洲:艺术+风格+思想+宗教
  • 四、中国:教育+艺术+娱乐+商业
  • 第三节 电影故事的审美形态
  • 一、喜剧效果
  • 二、悲剧色彩
  • 三、正剧品格
  • 思考与练习
  • 第二章影响剧本写作的主要因素
  • 第一节 影响剧本写作的外部因素
  • 1.民族文化背景
  • 2.地理地缘
  • 3.宗教信仰
  • 4.价值观念
  • 第二节 影响剧本写作的内部因素
  • 1.电影制作技术日益发展丰富着电影的表达空间
  • 2.西方艺术思潮对电影创作的深层释义
  • 3.现代艺术创作观念的启发
  • 4.类型片以及观众接受心理对影片类型的影响
  • 5.有创意的市场运作模式在影片发行推广中作用重大
  • 思考与练习
  • 第三章电影剧本的写作过程及规范格式
  • 第一节 由里到外的写作方法:故事梗概—分场大纲—剧本
  • 一、故事梗概
  • 二、分场大纲
  • 三、由分场大纲到剧本
  • 四、从外到里的写作方法
  • 第二节 电影剧本的构思
  • 一、构思的触发
  • 二、构思的过程
  • 三、构思的创新
  • 第三节 电影片名
  • 第四节 电影剧本写作的规范格式
  • 一、剧本的一般格式
  • 二、美式剧本的格式
  • 三、注意事项
  • 思考与练习
  • 第四章电影故事的题材加工与主题提炼
  • 第一节 故事的灵感和题材来源
  • 1.题材来源于素材
  • 2.故事的灵感与来源
  • 第二节 艺术感觉的集中呈现——联想与想象
  • 1.想象是进入故事构思的突破口
  • 2.情感是故事构思的内在动力
  • 3.联想是拓展故事表现的必然途径
  • 第三节 故事的主题
  • 1.主题的概念
  • 2.主题的特征
  • 第四节 视点和角度
  • 思考与练习
  • 第五章电影故事的人物
  • 第一节 生活中的人与故事中的人
  • 一、故事的原型:神话与童话
  •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 三、故事中的人物:英雄/Hero/主人公
  • 第二节 人物与结构
  • 一、故事的结构
  • 二、人物与结构
  • 第三节 人物设计
  • 一、源头:观察和研究人
  • 二、人物前史
  • 三、人物的出场要令人难忘
  • 四、利用道具展现人物
  • 五、人物的造型与对白
  • 六、人物的动作
  • 七、被动主人公的塑造
  • 八、人物弧光与人物揭示
  • 九、人物的价值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练习
  • 第六章电影故事的情节与结构
  • 第一节 故事的悬念
  • 一、故事是时间艺术
  • 二、悬念的设计
  •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故事的结构
  • 一、故事的构成
  • 二、故事的结构
  • 三、故事的节奏及其表现
  • 第三节 伏笔与分晓
  • 一、作为故事叙事线索
  • 二、承载故事核心精神
  • 三、伏笔的设置必须牢固
  • 四、伏笔的设计必须小心谨慎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练习
  • 第七章电影剧作中的时空观念
  •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时空特点
  • 1.时间与空间
  • 2.电影艺术的时空特点
  • 第二节 电影叙事中时间的四种形态
  • 1.事件发生过程的真实时间
  • 2.事件在电影中的时间呈现
  • 3.影片的放映时间
  • 4.观众主观感受到的时间
  • 第三节 《源代码》——整体的时空观念
  • 1.本片的时空数量
  • 2.本片的时空结构
  • 第四节 通过剪辑完成叙事
  • 思考与练习
  • 第八章电影对白与声音
  • 第一节 描述性语言
  • 1.独白
  • 2.旁白
  • 第二节 人物的对白
  • 1.对白的作用
  • 2.对白的特点
  • 3.如何创作对白
  • 4.对白与潜台词
  • 5.对白的检验方法
  • 第三节 音响效果与音乐语言
  • 1.视觉与听觉的差异
  • 2.声音的表现力
  • 3.音响的功能与作用
  • 4.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练习
  • 第九章银幕化的改编
  • 第一节 改编的要义:文学作品与电影剧本的区别
  • 1.小说与电影语言的区别
  • 2.剧本的文体特征
  • 3.改编的要义
  • 第二节 电影:符号化与视听化的表达
  • 1.电影的符号化表达
  • 2.电影的视听化表达
  • 3.改编实例分析:《傲慢与偏见》《朗读者》——从文学到电影
  • 思考与练习
  • 第十章微电影的剧本写作
  • 第一节 微时代的信息接受方式
  • 第二节 微电影的艺术特性
  • 一、什么是微电影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或者“类”电影短片,内容涵盖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它们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 二、微电影的特点
  • 三、微电影与视频短片和微博的区别
  • 四、微电影的艺术特性
  • 第三节 微电影表现形式的丰富性
  • 一、微电影的展现形式在微电影这个名词还没诞生前,短片主要来自于草根阶层以各种相机、DV、手机拍摄的视频,这是许多既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又没有先进的制作技术而又渴望展现自己才华的导演们的无奈之举。随着外部市场条件和受众接受的进一步成熟,真正把短片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些品质较高的作品。虽然微电影和短片在时间上都较短,但是微电影在故事内容上更显丰富,它在叙事、结构、节奏等方面与传统电影并无二致。网络视频短片和传统电影在网络平台上的结合,使微电影的概念应运而生,它的发展模式有以下三种。
  • 二、微电影丰富的表现形式
  • 第四节 微电影的构思、创意和角度
  • 1.创意是灵魂,构思要精妙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安静地只做一件事情,人们往往是在上下班途中、等待的时候或其他不需要特别用心的场合获取信息,放松自己。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要想在冗杂的信息大战中脱颖而出,创意是必不可少的,创作者应有敏锐的观察力,打破习惯性思维,发别人所未发,想别人所未想,提出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创意。创意是微电影的生命,其精妙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新颖、故事的新奇和情节的独特上。很多微电影作品独具慧眼,从一般人感觉不到或者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到独特的闪光点,把那些揭示生活真谛、探索人性复杂性的素材化为自己的题材。观众对精品的期待不会因时空的有限而放宽艺术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故事情节是否独一无二就成为决定微电影成败的关键,人物的塑造反倒成了次要因素。
  • 2.叙事是手段,变换出奇效
  • 第五节 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 1.创意是灵魂,剧本是根基
  • 2.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 3.打造品牌形象,创新赢利模式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练习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