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1千字
字数
202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实践和文化调适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身体社会学、个体化等理论基础,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实践过程和文化调适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书首先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脉络和研究谱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消费实践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剖析其身体实践的行为呈现与现实图景;然后,分析他们身体消费实践的内在逻辑与选择偏好,并阐释其行为的规训机制与支配策略,以及这一行为的社会表征与文化意蕴,并对规训技术和数字化影响下的三重赛博格身体进行了探讨;反思这一群体个体化生活方式的建构逻辑与行动策略。
本书可供从事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社会学、身体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高校、研究机构的人员借鉴、学习,也可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参考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第一章 作为社会建构的身体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农民工研究的模式转换
- 二、身体研究的本土推进
- 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一、个体化理论
- 二、个体化理论的适用性
- 三、分析框架
- 第三节 研 究 方 法
- 一、方法论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三、资料分析方法
- 第二章 身体社会学:理论脉络与研究谱系
- 第一节 身体理论的发展脉络
- 一、古典思想中的身体论述
- 二、社会理论中的身体表达
- 第二节 身体研究的多维面向
- 一、作为物质形态的身体
- 二、作为文化象征的身体
- 三、作为技术对象的身体
- 第三节 研 究 反 思
-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身体实践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数 据 与 测 量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测量
- 三、数据分析
- 第二节 消费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个体特征对消费的影响
- 一、个体特征对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
- 二、消费支出结构
- 三、消费观念
- 四、消费文化
- 第四节 消费对留城意愿的影响
- 第五节 统 计 结 果
- 第四章 身体实践的行为呈现与现实图景
- 第一节 面部保养:个人身体的视觉标识
- 一、护肤、化妆:形象的维护与改变
- 二、美容:容貌的塑造方式
- 第二节 服饰消费:自我展示与认同的符码
- 一、服装:社会身体的直接显现
- 二、配饰:自我风格与气质的仪表
- 第三节 形体塑造:理想身体的追求
- 一、锻炼与健身:新的消费时尚
- 二、饮食与理疗: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规划
- 第四节 整形美容:选择性的身体技术
- 一、微整形:定制化的身体改造
- 二、“完美”身体:自我满足与荣耀
- 第五节 电子产品:身体实践的媒介
- 一、智能手机:数字社会的必需品
- 二、电子媒介:社会连接中的自我发展
- 第五章 身体实践的选择偏好与行为逻辑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
- 一、超越“利他主义”:与父辈消费观念的代际差异
- 二、追求生活品质:生命周期内消费观念的变化
- 三、类城市风格:与同辈群体消费观念的分异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特点
- 一、从依附型消费者到自主型消费者
- 二、时尚重于品质的消费格调
- 三、追求个性与务实的统一
- 四、消费欲望与支付能力的失衡
- 五、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与多样化
- 六、消费模式的市民化倾向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差异
- 一、功能化效用还是审美化效用:性别差异
- 二、文化堕距与身份焦虑:生命历程差异
- 三、扩张消费还是抑制消费:场域差异
- 四、“生产的身体”还是“消费的身体”:行业分化
- 第四节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内在机制
- 一、犒赏自我的物质激励
- 二、满足内心的精神愉悦
- 三、建构身份认同的有效载体
- 第六章 身体实践的规训机制与支配策略
- 第一节 收入与圈子的双重协奏
- 一、收入增长与消费支出的非对称性
- 二、消费欲望与支付能力的调适
- 三、所属群体与渴望群体的消费示范
- 第二节 职业与生活的两极律动
- 一、从劳动规训到形象规训的身体管理
- 二、休闲与交往中的社会化身体建构
- 三、自我发展定位与区别化身体表征
- 第三节 技术与传媒的立体渲染
- 一、科技发展与身体可塑性的强化
- 二、大众媒体的消费诱导和示范效应
- 三、消费工具升级与消费限制弱化
- 第七章 身体实践的社会表征与文化意蕴
- 第一节 身体重塑:城市适应的直接展现
- 一、新社会空间中的继续社会化
- 二、继续社会化中的身体建构
- 第二节 “消费式”融入:城市性的获得与身份认同
- 一、时髦的身体:身体资本的挖掘与城市性的获得
- 二、“示同”与“示差”: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建构方式
- 第三节 城乡差异与不平等的应对
- 一、身体界限:城乡二元结构的映射
- 二、“去乡土性”的身体消费
- 第四节 身体审美陷阱与身份认同焦虑
- 一、审美陷阱:身体消费实践中的技术压制与暴力
- 二、认同焦虑:“两栖消费”中的存在性差异与冲突体验
- 第五节 消费空间的“新穷人”与阶层分化的显性化
- 一、双重剥夺:消费空间的“新穷人”
- 二、消费品位差异:消费分层的外显
- 第八章 赛博格身体:技术、数字化与身体
- 第一节 肉身的改变:第一重赛博格
- 一、身体的嫁接:半机械、电子人与市场逻辑
- 二、身体的增强:疾病、免疫与身份区隔
- 三、身体的变形:跨性别、脱轨与性别认同
- 第二节 空间的规训:第二重赛博格
- 一、被计算的身体:劳动的数字化管理
- 二、被挤压的身体: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 第三节 虚拟的救赎:第三重赛博格
- 一、休闲的身体:劳动密集型就业、零工经济与“三和大神”
- 二、展演的身体:形象塑造、情感劳动与他者之镜
- 三、消费的身体:虚拟、迷失与自我焦虑
- 第九章 个体化生活方式:身体实践中的结构与行动
- 第一节 身体实践与个体化生活方式的建构
- 一、“脱嵌”:解放中的消费
- 二、去传统化:“自由”中的消费
- 三、再嵌入:重新整合中的消费
- 第二节 结构维度:身体实践的结构性约束
- 一、“压缩式现代化”:制度限定中的消费趋同性
- 二、从“标准化人生”到“选择性人生”:内嵌的消费差异性
- 第三节 行动维度:生活方式的个体化隐喻
- 一、“为自己而活”:自我生涯的书写
- 二、流动的体验:自由选择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 第四节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国家规制与自反性个体
- 一、国家主导下的个人主体性再造
- 二、个体化生活方式与社会整合
- 三、“奋斗自我”:个体与社会的互动
- 结语: 身体实践中的主体性与文化调适
- 参考文献
- 附 录
- 附录1 调 查 问 卷
- 附录2 访 谈 提 纲
- 内容提要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