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反映《实践论》《矛盾论》的来龙去脉、思想观点、理论价值、理论特色。

内容简介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1937年在抗日军政大学为青年干部授课的部分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两部经典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四章,围绕《实践论》《矛盾论》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观点、历史意义展开全面深入解读,包括实践的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矛盾法则、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着重介绍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以及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不能不写”的著作
  • 第二章 《实践论》的内容解说
  • 第三章 《矛盾论》的内容解说
  • 第四章 “两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依据《矛盾论》主要原理,化解人际矛盾冲突可获启发如下:1. 正视矛盾普遍性,避免理想化: 认识到矛盾无处不在(普遍性原理)。人际冲突是关系中的常态而非例外,无须过度紧张或试图彻底 “消灭” 矛盾。平静接受其存在是解决的第一步,避免陷入 “必须绝对和谐” 的误区。2. 精准分析矛盾特殊性: 每个冲突都有其独特原因(特殊性原理)。避免一概而论或套用过往经验。深入分析具体诱因(如沟通方式、利益冲突、价值观差异、情绪误解等),区分表面争执与核心分歧(区分主次),才能对症下药。3. 把握主次矛盾转化: 关注核心分歧(主要矛盾),优先解决直接影响关系根基的问题。次要摩擦可能随主要问题解决而缓解或转化(主次矛盾转化原理)。同时,意识矛盾的性质可能随情境变化(如经济压力放大家庭琐事矛盾),需动态调整处理策略。核心: 接受必然性、深入找根源、分清主次并动态看待冲突,方能有效化解人际矛盾,甚至将冲突引向积极方向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两论” 的问世,标志着作为毛泽东思想核心和灵魂的哲学思想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同时标志着以毛泽东思想为科学指南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也因此,才能领导当时力量相对弱小、处境艰难的中国共产党在矛盾重重的民主革命洪流中实现大逆转、取得大胜利,并奠定根本的思想理论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记录

        第一遍鸟瞰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