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掌握有效提问的思维逻辑,就不会被AI取代。

内容简介

从哪里发现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性提问的针对点是什么?如何拎出未解的困惑?如何挖出问题的研究价值?如何提升问题的一般化水平?分析框架与提问有何关系?理论对于提问有什么作用?个人经验及伦理对提问有何限定?……

针对提问的50个问题,北京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张静教授在本书中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论述,旨在帮助那些有撰写研究性文章需求的读者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对于撰写学位论文的高校学生、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学者,以及期待突破瓶颈、提升研究能力的研究者而言,本书都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提问的目的
  • 始于探索
  • 任意提问
  • 人文与社科
  • 拙进质疑
  • 学位论文的深度
  • 研究选题
  • 系统性思维
  • 为困惑增加信息
  • 从现象出发
  • 从理论出发
  • 指向因果关系
  • 反事实提问
  • 假设性提问
  • 政策研究
  • 有关价值的提问
  • 有关意义的提问
  • 面向争议
  • 面向复杂性
  • 面向改善
  • 前沿问题
  • 关键问题
  • 因果的角度
  • 一般化提升
  • 应用研究的提问
  • 关切公共事务
  • 问题的建设性
  • 问题的价值
  • 深化与颠覆
  • 将问题理论化
  • 理论与辨识
  • 理论与经验
  • 理论与提问焦点
  • 分析框架
  • 思维逻辑
  • 认知信念
  • 判断与知识
  • 个人经验
  • 主观意愿
  • 固有范式
  • 世界观
  • 语言表达
  • 比较与衡量
  • 关联推想
  • 合理性
  • 联系专业概念
  • 非预期现象
  • 真问题
  • 伪问题
  • 意识形态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