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以通俗凝练的语言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面貌。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体例上突破一般小说史的框架,变按历史顺序分阶段评析为分类编写的方法,即以文言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历史演义等八类小说,按时间先后分章叙述。全书合则为完整的小说史,分则为各类小说的演变史。不但对名著作了深入的新论述,而且对一般小说史较少提及的小说,都给予适当评价。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 中国古代小说的分期
  • 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
  • 2.成熟期(魏晋至唐)
  • 3.转变期(宋元)
  • 4.繁荣期(明代)
  •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
  • 6.演进期(1900—1911)
  • 二、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 1.创作思想
  • 2.作品题材
  • 3.人物塑造
  • 4.结构与语言
  • 5.融合与发展
  • 三、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回顾
  • 四、 本书的编写体例与范围
  • 第一章 文言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一、小说的界定和分类
  • 二、小说的源流
  • 三、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志怪小说
  • 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 二、唐宋金元志怪小说
  • 第三节 轶事小说
  • 一、魏晋南北朝的轶事小说
  • 二、唐宋金元轶事小说
  • 三、明清轶事小说
  • 第四节 传奇小说
  • 一、唐传奇
  • 二、宋元明传奇小说
  • 第五节 《聊斋志异》
  • 一、作者的生平和创作
  • 二、歌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
  • 三、暴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 四、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 五、优美动人、色彩特异的人物形象
  • 六、离奇曲折、起伏多变的故事情节
  • 七、简洁精练、丰富多彩的语言
  • 八、继承和创新
  • 九、《聊斋志异》的仿作
  • 第六节 《阅微草堂笔记》
  • 第二章 白话短篇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宋元小说话本
  • 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和概况
  • 二、执著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
  • 三、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
  • 四、独具风采的艺术特色
  • 五、开创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 第三节 “三言”和“二拍”
  • 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 二、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
  • 三、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
  • 四、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 五、卓越的人物塑造艺术
  • 第四节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
  • 一、李渔的生平和创作
  • 二、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
  • 三、戏剧化的小说艺术特色
  • 第五节 明清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 一、明末白话短篇小说
  • 二、清代白话短篇小说
  • 三、明清其他白话短篇小说综述
  • 第三章 历史演义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三国演义》
  •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 二、乱世英雄的颂歌
  • 三、震撼人心的道德悲剧
  • 四、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
  • 五、类型化艺术典型的范本
  • 六、虚实结合的辩证艺术
  • 七、历史地位与影响
  • 第三节 列国志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 一、《列国志传》的演化
  • 二、《东周列国志》
  • 三、《孙庞演义》、《乐田演义》
  • 第四节 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 一、隋唐系统小说的递嬗
  • 二、隋唐系统小说演化的启示
  • 第五节 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 第六节 明末清初的时事小说
  • 一、反映客魏阉党祸国殃民的小说
  • 二、反映后金政权与明王朝在辽东对抗的小说
  • 三、有关李自成起义的小说
  • 四、全面反映南明历史的小说
  • 第四章 英雄传奇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水浒传》
  • 一、成书过程与作者
  • 二、《水浒传》主题的辨析
  • 三、传奇式英雄形象的塑造
  • 四、鲜明的民族特色
  • 五、地位与影响
  • 第三节 《水浒传》的续书
  • 一、《水浒传》续书简介
  • 二、各抒胸臆,续成新篇
  • 三、打破窠臼,别开生面
  • 第四节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
  • 第五节 《说岳全传》等民族英雄传记小说
  • 第六节 以帝王发迹变泰为题材的小说
  • 第七节 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 第五章 神怪奇幻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西游记》
  • 一、成书与作者
  • 二、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 三、对立统一的辩证艺术
  • 四、地位与影响
  • 第三节 《西游记》的续书
  • 一、不粘不脱的延续生发
  • 二、有所创新的形象描写
  • 三、续书讽喻的思想意义
  • 第四节 《封神演义》
  • 一、作者与成书
  • 二、探索历史与侈谈天命的捏合
  • 三、浪漫类型和现实个性的结合
  • 四、程式描写和特征描绘的混合
  • 第五节 历史幻想化的神怪奇幻小说
  • 一、历史故事的幻想化
  • 二、幻想故事的历史化
  • 第六节 民间故事演化的神怪奇幻小说
  • 一、宗教故事的演化
  • 二、幻想故事的改编
  • 第七节 《绿野仙踪》
  • 一、作者与成书
  • 二、现实与理想
  • 三、冷人与热人
  • 四、勾勒与皴染
  • 第六章 婚恋家庭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金瓶梅》
  • 一、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
  • 二、市井社会的众生相
  • 三、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 四、《金瓶梅》的续书
  • 第三节 《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家庭小说
  • 一、《醒世姻缘传》
  • 二、《林兰香》
  • 三、《歧路灯》
  • 四、《蜃楼志》
  •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 一、才子佳人小说概况
  • 二、才子佳人小说的传奇模式
  • 二、才子佳人小说的诗意表现性
  • 三、才子佳人小说的悲喜兼容性
  • 三、才子佳人小说的历史地位
  • 第五节 《红楼梦》
  • 一、作者与成书过程的推论
  • 二、生命体验与悲剧创造
  • 三、题材更新与叙事艺术的变化
  • 四、写实艺术与性格描写的进步
  • 五、艺术传统与小说诗化的创造
  • 六、流传、影响与研究
  • 第六节 《红楼梦》的续书
  • 一、现实题材披上荒诞的外衣
  • 二、美化现实、宣扬伦常的反悲剧倾向
  • 三、从典型向类型的逆转
  • 第七节 狭邪小说
  • 一、传统题材在长篇中的再现
  • 二、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价值
  • 三、细腻而又空灵的艺术表现
  • 第八节 儿女英雄小说
  • 第七章 社会讽喻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魔幻化的社会讽喻小说——《斩鬼传》等
  • 第三节 《儒林外史》
  • 一、作者与版本
  • 二、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民族精神的探索
  • 三、小说视野的开拓与讽刺艺术的发展
  • 四、地位与影响
  • 第四节 《镜花缘》
  • 一、作者与版本
  • 二、庞杂而新颖的社会内容
  • 三、丰富而幽默的讽喻艺术
  • 第八章 公案侠义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公案小说
  • 一、包拯故事的作品
  • 二、海瑞故事的作品
  • 三、清官形象的传奇艺术
  • 第三节 公案侠义小说
  • 一、《施公案》与《彭公案》
  • 二、《三侠五义》及其续书
  • 第四节 武侠小说
  • 一、《争春园》与《绿牡丹》
  • 二、《永庆升平》
  • 三、《圣朝鼎盛万年青》
  • 四、《七剑十三侠》
  • 主要参考书目
  • 一、 小说书目提要
  • 二、 作家作品研究资料
  • 三、 小说史研究专著
  • 四、 小说文献综论
  • 五、 史学哲学专著
  • 编后记
  • 修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说源自说书,要的就是精彩

    中国古代小说 “不入流”,其中一个原因受儒家思想影响,文学多是强调 “喻世”“警世”“醒世” 的教化作用,强调文学作品 “寓教于乐”“娱目醒心”,通过 “娱目” 达到 “醒心” 的目的。但以狭邪小说为例,作者们不仅耳闻目睹,而且有的作家本身也有这方面的嗜好与体验,他们选择狎妓题材,描写狎妓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狎妓风气盛行的真实状况。尽管如此,我们应客观看待此类题材的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封建文人出入花街柳巷的狎妓生活,确实是在封建制度下腐化堕落的表现,我们更还应看到这种现象背后所蕴藏的一种文化形态 —— 即爱欲与事业的矛盾心理。还有一个原因即:小说源自说书,语言比较通俗化。古时说书人社会地位不高,迎合大众喜闻创作,加之未受良好教育,所讲难免偏离史事导致以讹传讹,内容叙事上这种非善即恶,快意恩仇的脸谱化叙事,裹挟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且由脱胎其中的小说延续,干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在这个 “书写 - 感知 - 理解” 的环节中,历史作品基础是客观事实,“小说的基础却是事实加上或是减去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就是小说的虚构特权。但不能因其虚构,就被扣上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的帽子,在此我们可以举例反驳,如:魔幻化社会讽喻小说的作者都很关心现实,关心人生。由于关心,所以对日下的世风、丑恶的现实更有一种忧患感、痛苦感、愤激感。然而,他们却把苦恼藏在奇异的轻率之中,在自己的作品中采取了一种轻佻的形式:嘻嘻哈哈,玩世不恭,把痛苦变为滑稽,从而在滑稽中宣泄愤激之情,表现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善良而真诚的愿望。齐裕焜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提到:“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各类文学作品的普遍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古代小说开始成熟,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 传奇体小说。” 其实很多学者都持有这种观点,是否是以虚构的叙事散文为标准?“虚构” 与 “故事” 成了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源流的核心,而 “虚构” 之尺度和 “故事” 之长度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考核小说文体 “成熟” 与否的首要标志,在小说文体的源流问题上形成了一些颇为流行的思想观念。一是以 “虚构” 为标尺,唐代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成熟的文体。所谓小说的 “文体独立”、“小说文体的开端”、小说文体的 “成熟形态” 等都是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耳熟能详的表述,这种思想观念已然成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中的 “定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 “本源” 是多元的,其形态也是多样的,各文体形态之间其实绝大部分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传承关系,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不是 “一线单传”,也非 “同宗变异”,因此,古代小说文体源流之研究应该在简要梳理小说文体变化线索的基础上,将研究重心放在各文体形态自身的 “追本清流” 上,理出各小说文体自身的源流,从而揭示其各自的 “体性” 特征。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