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胡乔木被称为“中共第一支笔”,本文集将他过去半个世纪写的文章,加以整理出版。

内容简介

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是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领导人。他一生辅佐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博学深思,勤奋笔耕,是才学超群的在党内外享有盛名的理论家和辞章家。

本文集共三卷,分为五辑。第一卷是作者从一九四一年六月到一九八六年二月所写的政治评论,主要的是为解放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所写的社论,共一百一十四篇,其他的评论和评论性新闻十二篇。

第二卷多半是在党的会议上的讲话,这一卷文章的选目、分类和整理修订,除少数篇目外,均经过乔木本人的审定。文集分为两辑,前一辑是党史部分,后一辑是理论和政策部分。这些文章大多是1978年以后的作品,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文革”期间“左”的错误有深刻的分析和论述。

第三卷分为两辑,与前两卷相衔接,称为第四辑、第五辑。第四辑收录的是乔木同志建国后在各种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有与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的谈话。第五辑收录的是乔木问志从30年代青年时期至90年代老年时期撰写的各种体裁的有代表性的文字,包括评论、论文、随笔、小品、杂文、序跋、宣传提纲和回忆纪念文章等等。

此次重印,除版本改变和修改错别字外,其他均保留了初版时的原貌。

目录

  • 胡乔木文集(第一卷)
  • 版权信息
  • 再版说明
  • 本卷序言
  • 第 一 辑
  • 救救大后方的青年(一九四一年六月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 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国民党缺少什么(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苏必胜,德必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一九四一年七月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 出路和迷路(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闻 捷(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 最近的国际事件与中国(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 打碎旧的一套(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 开展冬学运动(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 庆祝边区参议会开幕(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 再论精兵简政(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教条和裤子(一九四二年三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为什么在职干部教育摆在第一位?(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 整顿三风必须正确进行(一九四二年四月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自我批评从何着手(一九四二年四月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 贯彻精兵简政(一九四二年四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反对教育工作中的急性病(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整顿三风中的两条战线斗争(一九四二年五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宣传唯物论(一九四二年六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 报纸和新的文风(一九四二年八月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 精兵简政———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解放日报》社论)
  • 列宁活着呢(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 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中国思想界现在的中心任务(一九四三年五月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请重庆看罗马(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 根据地普通教育的改革问题(一九四四年四月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论普通教育中的学制与课程(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 边区政府准备热烈庆祝国庆节(一九四四年十月四日《解放日报》新闻)
  • 今天和辛亥(一九四四年十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此次文教大会的意义何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解放日报》社论)
  • 纪念孙中山 批判蒋介石(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二日《解放日报》社论)
  • 评国民党大会各文件(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 蒋介石元旦演说与政治协商会议(一九四六年一月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努力发动解放区群众(一九四六年一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和平实现(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二日《解放日报》社论)
  • 评“扩大政府组织之意见”(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军队国家化的根本原则与根本方案(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三日《解放日报》社论)
  • 坚持和平,保护和平(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恢复交通(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再论放手发动群众(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重庆事件与东北问题(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中国法西斯派的纲领(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 欢迎马歇尔将军(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 国民党改革问题的两个道路———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一年(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二日《解放日报》社论)
  • 评国民党二中全会(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驳蒋介石(一九四六年四月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 再评破产的政治理论(一九四六年四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 东北应无条件停战(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解放日报》社论)
  • 美国应即停止助长中国内战(一九四六年六月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要求美国改变政策(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一年的教训(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 争取全面抵抗的胜利(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三日《解放日报》社论)
  • 要求真正的停战令恢复一月十三日位置(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三日《解放日报》评论)
  • 两个声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 立刻解散非法的“国大”(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 祝蒙阴大捷(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九日新华社社论)
  • 破车不能再开———评第四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一九四七年六月四日新华社社论)
  • 哀号无济于事(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日新华社时评)
  • 总动员与总崩溃(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三日新华社社论)
  • 祝鲁西大捷(一九四七年七月三十日新华社评论)
  • 人民解放军二十周年(一九四七年七月三十一日新华社社论)
  • 蒋介石的秘密演讲录(一九四七年八月六日新华社评论)
  • 人民解放军的全国性反攻开始(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一日新华社新闻)
  • 救国必须灭蒋(一九四七年九月十八日新华社社论)
  • 中国和亚洲———美国人民的朋友,美国反动派的仇敌(一九四七年十月三十日新华社社论)
  • 蒋介石解散民盟(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四日新华社评论)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十月革命三十周年(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七日新华社社论)
  • 关于“一二·九”和“一二·一”(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三十日新华社信箱)
  • 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总结和第三年的任务(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新华社社论)
  • 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一九四八年九月三十日新华社社论)
  • 战争贩子布立特关于中国的狂妄报告(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三日新华社评论)
  • 屠夫、奴才和白痴(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日新华社时评)
  • 假和平与真和平(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六日新华社评论)
  • 北平解放(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新华社新闻)
  • 国民党怎样看北平和平解放(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新华社评论)
  • 孙科原形毕露(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新华社时评)
  •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新华社新闻)
  • 要求南京政府向人民投降(一九四九年四月五日新华社社论)
  • 蒋介石死党准备卷土重来的一个铁证(一九四九年四月五日新华社新闻)
  • 北平人民要求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南京血案表明态度(一九四九年四月八日新华社新闻)
  • 庆祝上海解放(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新华社社论)
  • 袁仲贤将军为英舰紫石英号逃跑事发表谈话(一九四九年七月三十一日新华社新闻)
  • 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二日新华社社论)
  •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社论)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中苏友好万岁!(一九四九年十月六日《人民日报》社论)
  • 庆祝解放广州和歼灭白崇禧主力(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六日新华社时评)
  • 学习松江的榜样,普遍召集市县人民代表会议(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新华社社论)
  • 解决劳资争议的正确途径(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新华社社论)
  • 为什么我们对美国侵略朝鲜不能置之不理?(一九五○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社论)
  • 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日《人民日报》社论)
  •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一九五一年一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评朝鲜停战谈判(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印度缅甸拒绝签订美英对日和约(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社论)
  •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一九五三年一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苏联共产党的统一和巩固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利益(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二日《人民日报》社论)
  • 为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五年(一九五四年十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统一认识,全面规划,认真地做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社论)
  • 读一九五六年国家预算报告(一九五六年六月十六日《人民日报》社论)
  • 致 读 者(一九五六年七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战士(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人民日报》社论)
  • 社会主义各国的伟大团结万岁(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社论)
  • 驳西方世界关于匈牙利问题的叫嚣(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四日《人民日报》社论)
  •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
  • 为什么要整风?(一九五七年五月二日《人民日报》社论)
  • 是不是立场问题?(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四日《人民日报》社论)
  • 不平常的春天(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社论)
  • 这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社论)
  • 斗争正在开始深入(一九五七年七月八日《人民日报》社论)
  • 党不能发号施令吗?(一九五七年七月十日《人民日报》社论)
  • 在肃反问题上驳斥右派(一九五七年七月十八日《人民日报》社论)
  • 用人可以不问政治吗?(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社论)
  • 伟大的革命宣言(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社论)
  •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人民日报》社论)
  • 乘风破浪(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 伟大的一年(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九日《人民日报》社论)
  • 美国赶快悬崖勒马(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报》社论)
  • 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社论)
  • 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一九五九年五月六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
  • 警惕军国主义的逻辑(一九八二年八月二日《解放军报》评论)
  • 积极吸收合格的大学生入党(一九八四年七月五日《中国青年报》文章)
  • 大量吸收先进青年入党(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社论)
  • 两岸合作 振兴中华(一九八六年二月七日新华社春节献词)
  • 胡乔木文集(第二卷)
  • 版权信息
  • 第 二 辑
  • 整党问题(一九五〇年六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九五一年六月)
  • 党的“八大”的基本精神(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社会主义学院的报告)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一九七九年一月六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院大会上的报告)
  • 关于叶剑英国庆三十周年讲话稿起草情况的说明(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七日于在京中委和候补中委讨论会上的发言)
  • 《历史决议》要注意写的两个问题(一九八〇年三月十五日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一次谈话纪要)
  • 《历史决议》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几个论断(一九八〇年月二十一日在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 关于《历史决议》的几点说明(一九八年五月十九日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
  • 对《历史决议》学习中所提问题的回答(一九八年月十四日在中共江苏省委举办的学习班上讲话)
  • 关于《党章》修改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
  • 十二大的重要成就(一九八二年十月八日在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报告会上的讲话)
  • 略谈八年抗战的伟大意义(一九八七年八月七日《人民日报》 )
  • 答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提问(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
  • 中国在五十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一九八九年三月至四月在美国访问时所作的学术讲演)
  • 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一九八九年三月至四月在美国访问时所作的学术讲演)
  • 中国领导层怎样决策(一九八九年三月至四月在美国访问时所作的学术讲演)
  • 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在李大钊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 党史著述中的空前力作(一九九一年六月十日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上卷)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纪念建党七十周年作(一九六月二十五日《人民报》)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题记(一九九一年八月)
  • 第 三 辑
  • 关于目前新闻工作中的两个问题(一九五〇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 谈思想改造(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在民盟和农工民主党会议上的讲话)
  • 大跃进中理论宣传的几个问题(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五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
  • 科学态度和革命文风(一九七八年六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的报告)
  •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一九七八年十月六日《人民日报》 )
  •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些提法问题(一九七九年一月三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一次碰头会上的讲话摘要)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九八一年四月十六日同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部分同志的谈话)
  • 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一九八一年八月八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 对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的说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在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一日给一位同志的信)
  • 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点意见(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国文联四届二次全委会招待会上的讲话)
  • 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 )
  • 关于教育的本质及其他(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与何东昌的谈话)
  • 学习《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八二)》(一九三年七月十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九八四年一月三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的讲话)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九八六年月二十日在中共届六全会上的发言)
  • 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一九八六年九月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 思想领域里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七日在首都新闻界座谈会上的讲话)
  • 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一九九〇年四月十一日给两位同志的信)
  • 祝贺列宁全集第二版出版发行,努力学习列宁著作(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六十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 后 记
  • 胡乔木文集(第三卷)
  • 版权信息
  • 第 四 辑
  • 制订译书计划,提高翻译质量(一九五年十一月六日在第一届全国翻会
  • 要加强地方报纸的评论工作(一九五年十一月二日在报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 怎样写好文件(一九五八年三月四日在写文件方法座谈会上的讲话)
  • 谈民间文学工作(一九六四年月与民间文学研究所同志的谈话)
  • 对出版几种青年读物的意见(一九六五年月十二日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同志的谈话纪要)
  • 新诗要在继承自己的传统中提高(一九七年一月十四日在诗歌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一九七年八月二十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究所同志的谈话
  • 报刊要成为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一九八〇年二月六日在北京新闻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 对开展美术工作的一点建议(一九八〇年三月一日在中国美协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 携起手来,放声歌唱鼓舞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一九八〇年三月二十日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拿出更多好的研究成果来纪念鲁迅(一九八〇年四月三日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撰稿座谈会上的讲话)
  • 关于史学工作的几个问题(一九八〇年四月日在中国史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根本任务(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八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 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一九八年月二十三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常扩大会上的讲话)
  • 谈军事题材文学的创作(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对我们电影艺术的进步要有信心(一九八年十二月七日在全国故事片电影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 如何看待反走私斗争(一九八二年月十日在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上的发言)
  • 博物馆事业要逐步有个大的发展(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在中国博物馆学会座谈上的讲话)
  • 做好保护珍稀动物的宣传工作(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日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大上的讲话)
  • 谈新闻工作的改革(一九八五年月二十三日与中宣部新闻局同志的谈话)
  • 对福建工作的几点希望(一九八五年三月日至二十三在福建与有关负责同志的谈话)
  • 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五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对上海文化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一九八六年月二十日与上海市委同志的谈话)
  • 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几个问题(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四日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希望重视音乐戏曲的改革工作(一九八七年月十六日在音乐、戏曲工作座谈会上的话)
  • 巩固和发扬汉字简化的成果(一九年月二十日在《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 第 五 辑
  • 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
  • 严重注意投降妥协的言论
  • 关于新教育的二三事———给一位同志的信
  • 反迷信提纲
  • 说 难
  • 小品三题
  • 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
  • 报纸是教科书
  • 谈 道 德
  • 短些,再短些!
  • 爱和恨和宣传
  • 湖南农村中的一条新闻
  • 湖南农村中的又一新闻
  • 美国人替中国算命
  • 李双双和管得宽
  • 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
  • 大家都来拯救仙鹤和其他珍贵动物
  • “最好水平”
  • 试看如此“父母心”
  • 《散宜生诗》序
  • 痛惜之余的愿望
  • 《随想》读后
  • 劫机与“人道”
  • 希望实行“文明承包”
  • 我们需要健康的批评空气
  • 纪念柳亚子先生
  • 《杨刚文集》序
  • 谈八十年代和五十年代
  • 从三个容易写错的字说起
  • 推荐一篇好文章
  • 再推荐一篇好文章
  • 请多读书
  • 希望人人都看《花环》
  • 序新版《无望村的馆主》
  • 鼓励正当致富,反对歪道发财
  • 一点希望——代发刊词
  • 回忆张闻天同志
  • 痛悼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同志
  •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 无私无畏,鞠躬尽瘁———深切悼念胡愈之同志
  • 祝《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
  • 鲁迅对中外文化的分析态度
  • 读韦君宜《病室众生相》
  • 我所知道的田家英
  •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校读后记
  • 怀念共产主义的老战士陶铸同志
  • 介绍马一浮先生
  • 怀念萧三同志(代序)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