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解读千年以来中国茶器的历史流变。

内容简介

茶器的发展,技艺是骨架,历史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本书以茶器的颜色为线索,讲述从魏晋以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末,整整一千余年,王朝社会里的茶风民情、帝王茶事、茶路瓷政、国瓷贸易、海外影响等。

在激荡千年的苍莽背景下,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将读者们历来感兴趣却难以真正了解的的汝瓷、越窑、建盏、官窑、秘色瓷、青花瓷、高足杯等专有名词,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写活、写透,用现代人的视角穿越古今,为大众读者捧出一本十分耐读的茶文化图书,更为茶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参考工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器为茶之父
  • 自序
  • 第一章 邢窑白瓷
  • 从隋朝开始,酝酿一个中国茶的盛世
  • 茶事普及,催生了著名的隋代白瓷
  • 贞观之治,邢窑白瓷的新高度
  • 开元盛世,从宫廷到民间的白瓷路
  • 第二章 越窑青瓷
  • 南青北白,从何时开始的茶器说
  • 秘色瓷,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 五代十国,终凝成一段青瓷憾事
  • 第三章 北宋汝瓷
  • 《东京梦华录》背后的茶与器
  • 北宋的文艺茶人宋徽宗
  • 宋代茶道和汝窑的天青梦
  • 狼烟突起处,汝瓷断人间
  • 第四章 不独建盏
  • 建州的禅茶、贡茶与茶风
  • 建盏如何成为中国茶器的传奇
  • 建盏之外,还有国宝级的黑茶器
  • 第五章 南宋官窑
  • 杭州遗梦,宋王朝的忧思换了人间
  • 因茶而打开的天下瓷路
  • 盛世官窑,亦是大宋最后的荣光
  • 官窑之外,不得不说的茶器瓷色
  • 第六章 青花之瓷
  • 元青花,马背民族带来的审美
  • 豪迈元青花的始末
  • 罢废团茶的皇帝,拉开明青花的序幕
  • 永乐青花瓷,人世间最难忘的风情
  • 宣德青花竟然是玩出来的艺术
  • 晚明青花,颓废帝国最后的华丽
  • 一定要把中国茶装进更昂贵的青花瓷
  • 第七章 单色釉器
  • 最温柔的甜白釉,文人茶器的追求
  • 从祭红到胭脂红,皇家茶器的较量
  • 看祭蓝与娇黄,猜不透的人间茶事
  • 多彩的中国茶器,王朝最后的风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挺不错的一本介绍瓷器与茶叶之间的关系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茶器

        看祭蓝与娇黄,猜不透的人间茶事我们已经说过,元朝皇室由于民族习惯以及自身信仰的关系,对蓝白两色有着非同一般的爱好,所以相继有了元青花和卵白釉的问世。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蓝釉的出现,影响了几百年间的宫廷文化生活。蓝釉又称 “祭蓝”“霁蓝”“积蓝”“霁青”“宝石蓝” 等,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即在釉中掺入适量的钴料做着色剂,生坯施釉,在 1280 ℃~1300 ℃高温下烧成。它的色泽深沉,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是一种明亮如宝石的釉色。我曾经在扬州双博馆二楼的国宝展厅里看到一件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也是该展厅唯一的一件展品。它是全世界仅见的三件元蓝釉白龙纹梅瓶的一件(另两件分别收藏于北京颐和园和巴黎吉美博物馆),也是最大最完美的一件,所以是无价之宝。这件梅瓶高 43.5 厘米,口径 5.5 厘米,最大腹径 25.3 厘米,底径流 14 厘米。整个外壁通体着蓝釉,腹部则刻画着一条白龙追逐着一颗火焰宝珠,龙身是一个 S 的形状。梅瓶在元代及元代以前是作为酒器存在的,进入明代中晚期以后,因为它的口沿极小,刚好为插花所用,就成为文人茶道里的一种观赏陈设品,所以到清代就基本是茶书房的欣赏品了。◎元代景德镇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国宝级文物,全世界仅存三件)明代蓝釉最为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这一时期的蓝釉器烧造工艺精湛,釉面光润,色泽就是纯正的蓝宝石的颜色。宣德蓝釉瓷器大部分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的藏品情况看,宣德蓝釉有两个重要的颜色,一类是深沉整面的蓝色,就是 “宝石蓝”;另一类是宣德本朝的发明,叫 “雪花蓝”,学名 “洒蓝”,它的釉跟别类不同,既不是蘸上去的,也不是浇上去的,而是用管吹上去的。清代最著名的陶瓷学家唐英曾经在《陶冶图说》介绍它的工艺:“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吹之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 因此,凡是这类器身的蓝釉都呈斑点状,是一种很特别的审美。也是因为它的个性强烈,明宣宗就偏爱用一种 “洒蓝” 釉端柄小茶壶,在平时写诗绘画的时候,陪伴他的身心。蓝釉和红釉不同,它在明代没有停止过烧造,所以就顺理成章延续到了清代。但是清代的皇家蓝釉,在品种上增加比较少,主要是色泽由深到浅,由霁蓝到天蓝,最浅的叫作月白色,用于茶书房中的一些小器物。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我们就说这个例外 —— 清宫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