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奠基者、中国银行业之父、金融家张嘉璈的长篇文学传记。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金融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银行家们的日记、书信、函电中互参考寻,细密地考察了张嘉璈的生平踪迹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描绘了这位二十世纪初的金融巨子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一生。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在清末最后十年创立的大清银行。后经过以张嘉璈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现代银行家筚路蓝缕的开拓,逐渐实现了现代银行业在二十世纪初的崛起与变革。

以张嘉璈为中心,本书同时讲述了一段置身金钱政治漩涡的南北金融界群雄的故事,展现了近一个世纪神州大地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成长与变革,以及一代金融精英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身谋国的气魄和胆识。

在传主张嘉璈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精神的光芒,这种精神是一种家国担当,也是一代银行家魂魄所寄:推动商业现代化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张嘉璈舍我其谁的担当气概,对今天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帮助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也具有深刻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部(1889—1935)
  • 第一章 家世
  • 一、末世之家
  • 二、负笈东京
  • 三、一生襟抱从此开
  • 第二章 抗命
  • 一、黄金年代
  • 二、一个老派银行家
  • 三、上海勇士
  • 第三章 北京
  • 一、北上
  • 二、京钞
  • 三、正气与戾气
  • 四、道德的胜利?
  • 五、商股赶走官股
  • 第四章 革命
  • 一、南方之光
  • 二、窄门
  • 三、助饷
  • 四、四行群雄
  • 第五章 逼饷
  • 一、凛冬将至
  • 二、军需与财政
  • 三、自由的终结
  • 四、战车与绳索
  • 五、军人一怒
  • 六、发行准备公开
  • 七、向北京进军
  • 第六章 改组
  • 一、财阀登场
  • 二、宋子文欲摘中国银行牌子
  • 三、中央银行另起炉灶
  • 四、“三大觉悟”
  • 五、欧行记
  • 六、“定屋基、立屋柱、打图样”
  • 七、钟声下的都市院落
  • 八、中原鹿正肥
  • 第七章 债信
  • 一、公债风潮
  • 二、枪炮声里
  • 三、灰色都市
  • 四、道德的观念
  • 五、天际线上的蓝色琉璃瓦屋顶
  • 六、国货运动
  • 七、到内地去
  • 第八章 银线
  • 一、银与中国
  • 二、废“两”改“元”
  • 三、美国的威胁
  • 四、能行则行
  • 第九章 入川
  • 一、荣枯
  • 二、山水
  • 三、重庆
  • 四、蜀道
  • 五、风土
  • 六、人物
  • 七、以商业道德改良政治道德
  • 八、进步的保守
  • 第十章 天命
  • 一、国际饭店的晚宴
  • 二、在劫难逃
  • 三、密谋
  • 四、铁王座
  • 下部(1935—1979)
  • 第十一章 战争
  • 一、丧家犬
  • 二、学者从政
  • 三、“欲救中国,当先救铁路”
  • 四、战云初起
  • 五、十月危城
  • 六、更生之兆
  • 第十二章 西南
  • 一、大撤退
  • 二、经略西南
  • 三、“桂林号”事件
  • 四、天边的血路
  • 五、“耻莫大于亡国”
  • 六、通胀的老虎开始吃人
  • 七、至暗时刻
  • 第十三章 去国
  • 一、孤岛乱象
  • 二、美国入局
  • 三、去留肝胆
  • 四、卢斯的预言
  • 五、赛珍珠的金陵旧梦
  • 六、布雷顿森林会议
  • 七、曙光在前
  • 八、三个来自中国的银行家
  • 九、“报国有心,救世无术,忍负海誓山盟”
  • 十、慢船去英国
  • 十一、凯恩斯、李滋罗斯与中国
  • 第十四章 东北
  • 一、空城
  • 二、棋逢对手
  • 三、忍让不是胆怯
  • 四、“莘莘征夫”
  • 五、战利品
  • 六、佳人做贼
  • 七、烽火再起
  • 第十五章 货币
  • 一、再度出山
  • 二、千里东风一梦遥
  • 三、重履深渊
  • 四、批宋
  • 五、火山口
  • 六、自我的敌人
  • 七、豪门
  • 八、美元、枪炮与物资
  • 九、“老舵工”上岸
  • 十、临阵换将
  • 十一、打虎
  • 第十六章 苍黄
  • 一、兄弟
  • 二、南迁
  • 三、学人归来
  • 四、“通货膨胀实为自由社会之敌人”
  • 五、最后的庇护所
  • 附录1 张氏家族成员表
  • 附录2 张嘉璈大事年表
  • 附录3 本书所涉金融家小传
  • 附录4 参考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扯虎皮做大旗

    《枪炮与货币》作者的新作。刘连舸以四大行董事长之尊,纡尊降贵写的序言。估计这本书就是他的主意。点解?刘张二人都是中银的董事长。抬死人是为了给活人站台,造势。当然刘今年初被调查,竹篮打水。刘结了四次婚,第四任妻子是儿子的女友,小妈文学了。张则颇能持守美以美教会传统。这个呢,就叫做《出身论》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 世纪初中国现代银行业的诞生,既宣告了传统金融机构 —— 钱庄和票号的终结,也展示了中国经济抵制外国控制的努力。民国初年,以中、交两行为主干,“南三行”“北四行” 等商业银行为补充的金融格局的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其影响还深入广袤的农村腹地。中国自有现代新式银行业起,金融机构便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工具。现代银行业在 20 世纪初叶的崛起与变革,促成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同时也使整个国家驶上了现代性转型的轨道,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当代国有银行的前身,也在那时候初现雏形。中国银行的前身大清银行在清末最后十年的创立,以及它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中央银行所取得的成功,所传达的正是走出帝制的中国对现代性的吁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追着作者赵柏田偶然读到传主张嘉璈的。在民国往事(八卦)里,他的妹妹张幼仪比他有名。书越读越兴奋,一位真君子,一位士人的跌宕人生,值得铭记。只可惜传记里几乎对传主妻子儿女几乎完全没有涉及,让传主的形象缺少了一个重要维度,略遗憾。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建社17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4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