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20 世纪初中国现代银行业的诞生,既宣告了传统金融机构 —— 钱庄和票号的终结,也展示了中国经济抵制外国控制的努力。民国初年,以中、交两行为主干,“南三行”“北四行” 等商业银行为补充的金融格局的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其影响还深入广袤的农村腹地。中国自有现代新式银行业起,金融机构便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工具。现代银行业在 20 世纪初叶的崛起与变革,促成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同时也使整个国家驶上了现代性转型的轨道,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当代国有银行的前身,也在那时候初现雏形。中国银行的前身大清银行在清末最后十年的创立,以及它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中央银行所取得的成功,所传达的正是走出帝制的中国对现代性的吁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本书为国学大师张君劢二弟、中国银行业之父、近代史上一手将中国银行推向辉煌的金融风云人物张嘉璈先生的个人传记,也算是一本详尽的民国金融史著作,全书尽可能向大众还原在生死存亡之际为国家经济平稳过渡背后金融家的经济抉择与辛苦努力。张嘉璈尝纳于‘高’‘洁’‘坚’三字,以为每一中国银行职工的座右箴铭,他指出 “而所谓传统精神者,似极抽象,然粗知中行历史之人,则无不领会其意义,了解其体系。盖张氏在行常以三大道德纪律期励同人:‘一曰行员在行服务,不仅以保护股东、存户、持券人之利益为满足,必须进而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二曰职位不拘高低,必须人人操守廉洁,摈除恶习,更须公而忘私;三曰任事不能仅以但求无过为尽职,必须不避艰险,不畏强御,战胜难关。’以上为张嘉璈先生行事之三原则,在银行业影响深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