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文化读物《温故》系列之六。

内容简介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絮语
  • 特稿
  •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尚小云往事
  • 聚焦
  • 《苦恋》风波的前前后后
  • 人物
  • 顾颉刚与钱穆的一段交往
  • 都云联成谶 谁知别有因——从《黄侃日记》分析其英年早逝的原因
  • 回眸
  • 湖南自治宪法的问世与夭折
  • 1949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下)
  • 口述
  • 我的父亲钱端升
  • 记忆
  • 巫峡之巅的惊世大标语
  • 右派拓荒碑
  • 我们当年的文化呼吸
  • 风物
  • 故乡散记
  • 史海浮言
  • 评梁实秋的“抗战无关”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温故知新(6)

    《温故》这套书非常适合现在读,因为丛书起始是 2004 年发现到 2014 年,20 年前知识分子普遍属于 “反思” 派,继承的故事摘抄,今天我们更有自信的去坦然面对,比如 VX 读书最近上线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2008)。2025 年的今天我们对国家有信心的状态下,再看这些故事,可以不去整理对错,坦然探讨细节,得到感悟和经验教训。本期几个故事。①《湖南自治宪法的问世和夭折》看民国初年,湖南想自治,蕴攘宪法,自治源于曾大帅的团练,大清经过 200 年八旗和绿营都朽烂全无战斗力,曾国藩的团练救了大清,但也打破了 200 年来异地为官的祖训,致使各省开始动了 “独立” 的心,以美利坚的 “联邦” 为理想范本,想联省自治,最后虽然没有成功,可大家也知道从财政和军政来说,民国已经是个邦联体系,只是没有各省的独立选举和地区宪法和法律体系,被称为 “军阀割据”。②对” 苦恋” 的批判,79 年白桦写的剧本在文学期刊《十月》中刊载,81 年被拍摄为电影,但审片没通过被封杀,本文作者是原《炎黄春秋》的主编徐庆全,40 年后如果再看此电影很多人会感觉没什么,可在当时宣传途径单一,带节奏会引起全国性的狂潮,庆幸当时老一辈警惕性高,苏联的解体也是先从意识形态的自我否定开始的。③本期特稿摘录章诒和《戏曲人生》中的尚小云往事,尚名列四大名旦,从北京七所宅院,万贯家产的大腕,到被全家扫地出门,只剩下三只碗,六根筷子。可现在的尚家成为梨园世家豪门,儿子是全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如同本刊也对 49 年留下的知识分子有惋惜之意,我们不能否认这批知识分子中很多人文革蒙难,可我也刚看完杨静远的回忆录,老人对年轻时的选择并不后悔,同样是京剧演员的齐淑芳,当年的选择现在回看也是甘苦自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故知新

      很多文章在过往的阅读中读过,现在集中地再重温,唤起回忆。历史很多时候会重演,只是相隔的时间长短而已。这套书我会时不时地重新拿来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尚公为传统代谢无奈惆怅以苦恋为文艺自由反复争鸣以自治为地方政治展示一瞬以标语为颂歌壮举留一样本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