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3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是第30辑。
内容简介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
《乐府学》期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文学研究
- 汉代乐府诗及辞赋中的西域名物书写
- 一 以西域名物为题的咏物诗赋
- 二 诗赋局部结构单元中的西域名物
- 三 中土、西域名物的珠联璧合
- 结语
- 论《吕氏春秋·北音》“燕燕往飞”对《诗经》及乐府的影响
- 一 “北音”传说——歌词背景
- 二 “燕燕往飞”歌词的内涵
- 三 《诗经》如何吟唱“燕燕”
- 四 后世乐府中的“燕燕”
- 论唐诗对汉乐府年龄叠叙句的接受及其文化心理
- 一 汉乐府年龄叠叙句的语源与原始义涵
- 二 待嫁的焦虑:唐人对闺音的续写、脱轨与悬置
- 三 “夸夫之辞”的转写:君主、他者与自我
- 余论:古人年龄观念的社会伦理化与早慧崇拜
- 身份意识与李梦阳的乐府诗创作
- 一 李梦阳乐府创作及其分期
- 二 李梦阳的文化身份与其乐府创作的关联
- 三 身份意识的凸显与李梦阳乐府诗的诗史定位
- 余论
- 从诗作到诗体:论清代咏史小乐府
- 一 “咏史小乐府”辨
- 二 体式流变与诗体选择
- 三 拟效与唱和:清代咏史小乐府的两类创作
- 余论
- 礼乐考察
- 先秦至唐明堂制度沿革及明堂乐府
- 一 先秦时期的明堂及其功能
- 二 汉武帝时期的明堂祭仪及祭歌
- 三 东汉的明堂祭仪及祭歌
- 四 南北朝迄隋的明堂乐歌
- 五 唐代明堂兴废与明堂乐歌
- 结语
- 从《史记》到《汉书》:正史音乐正统观的成立
- 一 《史记·乐书》“太史公曰”的论乐特质
- 二 《汉书·礼乐志》与班固的雅乐立场
- 三 《史记》《汉书》对于武帝郊乐的置评及汉代音乐正统观的演进线索
- 结语
- 西晋《正旦大会行礼歌》的建构与元会仪的定型
- 一 行礼曲的建构
- 二 行礼诗的构建
- 三 西晋元会“行礼”辨
- 文献考订
- 《战城南曲》文献溯源及其寓意探原
- 一 《战城南曲》文献溯源及其讹传性
- 二 “梁筑室”五句改字后意义并不通
- 三 “梁筑室”五句的比喻用典及其寓意
- 四 《战城南曲》寓意及其背景与性质
- 从“虏其名王归”谈《前出塞九首》的写作时间
- 一 “虏其名王归”的“名王”究竟指哪一类人
- 二 “虏其名王归”的指挥官是高仙芝而非哥舒翰
- 三 天宝十一载前后唐朝拓边战争的恶果
- 四 天宝十一载前后杜甫心目中理想的边域斗争策略
- 五 《前出塞九首》写作时间的重新界定
- 六 《前出塞九首》主人公形象的矛盾是杜甫思想矛盾的反映
- 《韵补》与元末古乐府的叶韵写作实践
- 一 元末诸家乐府韵部依据通语而非《韵补》
- 二 李、杨乐府所用叶韵字与《韵补》之关系
- 三 叶韵作诗的有限性与李、杨之分歧
- 结语 元末古乐府的内部转向
- 用韵与隐义:曹植《七哀》改编入乐新证
- 一 从《七哀》到《怨诗行》:文学与文献学的考证与歧见
- 二 “韵脚”何以露马脚:汉魏六朝诗文“西”字的韵部演变
- 三 曹植《七哀》改编入乐过程及其隐义
- 结语
- 海外传播
- 周文龙《他者之声:乐府诗研究》探析
- 一 研究背景
- 二 《他者之声》的研究方法
- 三 《他者之声》中的乐府诗研究
- 四 周文龙的乐府诗译介
- 结语
- 唐代歌诗东传日本考略
- 一 唐代中日的音乐交流
- 二 东传日本的唐代歌诗
- 三 《杂抄》或为歌辞本
- 乐府诗歌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
- 一 乐府诗歌在俄罗斯的译介情况
- 二 乐府民歌在俄罗斯的研究情况
- 朝鲜李朝中后期纪俗乐府诗解析
- 一 朝鲜李朝中后期纪俗乐府诗人的诗学观
- 二 朝鲜李朝中后期纪俗诗题材的多元化、俚俗化
- 结语
- 《乐府学》稿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