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是第31辑。

内容简介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

《乐府学》期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礼乐制度
  • 论九辩、九歌、九夏的乐制及其施用
  • 一 大合乐中的乐之九变
  • 二 九辩、九歌的乐制
  • 三 “九夏”是有乐无辞的金奏
  • 论东汉明、章两朝宗庙乐制改革
  • 一 宗庙框架下乐舞的通用与登歌的独立
  • 二 《清庙》与东汉政治文化
  • 结论
  • 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实践的路径考论
  • 一 由文本形态的礼到实践形态的礼仪用乐
  • 二 执古御今——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实践对待传统的态度
  • 结语
  • 明代吉礼祭祀与乐章及典礼赋创作
  • 一 明代礼乐制度建设与吉礼祭祀
  • 二 庙堂祭祀中的祭仪与乐章
  • 三 庙堂祭祀与典礼赋之创作
  • 结语
  • 音乐研究
  • 中唐时期的民间俗乐及其特征
  • 一 中唐民间俗乐的主要内容
  • 二 中唐民间俗乐的其他内容
  • 三 中唐时期民间俗乐的特征
  • 结语
  • 自我作古,堪为后代法否?
  • 一 在唐太宗朝的表演盛况及君臣持有的信心
  • 二 唐太宗朝后的发展历程及衰落局面
  • 三 不断衰落终而归于民间、遗于外域的原因
  • 结语
  • 南朝分陕制下西曲创作的演变
  • 一 西曲与南朝分陕制度
  • 二 西曲的空间书写变化
  • 三 西曲的教化思想发展
  • 结语
  • 唐宋词调与琴曲关系考论
  • 一 从《越江吟》到《瑶池燕》
  • 二 《醉翁操》与琴调关系透视
  • 三 “琴趣”“琴趣外篇”的真相及影响
  • 结语
  • 名篇探讨
  • 汉《郊祀歌》四时篇的古雅特性
  • 一 四时之自然色彩
  • 二 春夏农事及秋冬军事
  • 三 四时之奉神祈灵
  • 结语
  • 以《悲哉行》为例探析近体诗范式确立进程
  • 一 《悲哉行》创调之初
  • 二 《悲哉行》由永明体到近体诗
  • 三 《悲哉行》与传统范式的背离
  • 《朝鲜竹枝词》的域外书写
  • 一 以竹枝词写见闻
  • 二 以竹枝词塑文化
  • 三 以竹枝词写人物
  • 结语
  • 乐府诗学
  • 《四库全书总目》的乐府文体之辨
  • 一 严辨乐府文体
  • 二 着眼于讽喻传统的乐府观
  • 三 着眼于音乐性的乐府观
  • 结语
  • 《文献通考·乐考》对“鼓吹”“铙歌”关系的重新认识
  • 一 “鼓吹”“铙歌”关系的发展过程
  • 二 《乐考》“自是二乐”观点的提出
  • 三 后来人的相关研究
  • 四 《文献通考·乐考》对“鼓吹”“铙歌”关系认识的合理性及不足之处
  • “正声”观念与白居易讽喻诗的编撰
  • 一 《礼记·乐记》的乐教观念与白居易讽喻诗的“正声”追求
  • 二 “诗教”与“乐教”的融合:“正声”刺世精神的发覆与白氏讽喻诗的编撰
  • 结语
  • 文体约束与史论建构
  • 一 序跋中的“乐府诗史”呈现与书写立场
  • 二 诗集序跋的文体属性与“乐府诗史”书写
  • 三 “乐府诗史”书写与清人乐府观念的分化
  • 四 “乐府诗史”书写的意义指向及影响
  • 论清代咏史乐府诗中的自注
  • 诗歌吟诵
  • 略论朱自清对传统吟诵的研究与贡献
  • 一 朱自清对传统吟诵发展史的总结
  • 二 朱自清对传统吟诵学理的研究
  • 三 朱自清对传统吟诵功能的论述
  • 四 朱自清在传统吟诵研究上的贡献
  • 研究综述
  • 21世纪以来唐代乐府研究综述
  • 一 作家作品研究
  • 二 新乐府研究
  • 三 比较与接受研究
  • 四 文献相关研究
  • 五 音乐相关研究
  • 六 乐府诗学理论及相关概念辨析
  • 书评
  • 全唐视角下乐府史料的系统整理与新研究态势
  • 一 文献丰赡,发掘新材料,为学界提供了可靠史料
  • 二 整理与研究并重,体现出审慎的学术态度
  • 三 治学严谨,继承传统,颇有“大禹治水”的风范
  • 《乐府学》稿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