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1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伊丽格瑞性别差异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
内容简介
在众多论述“差异”问题的哲学家当中,伊丽格瑞的性别差异理论显得尤为独特。本书在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之后,选择伊丽格瑞的性别差异理论作为研究内容, 本书试图对这样博大而繁杂的思想进行整理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论述伊丽格瑞的性别差异伦理学及其重要意义,而且希望通过对伊丽格瑞性别差异伦理学的研究,能够为中国的伦理学和女性主义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目录
- 绪论
- 一 一个跨时代的问题
- 二 伊丽格瑞的学术发展历程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 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性别差异”概念的思想根源与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性别差异”概念与现实意义
-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性别差异”
- 一 柏拉图的“爱”概念
- 二 亚里士多德的“空间”概念
- 三 笛卡儿的“好奇”概念
- 四 斯宾诺莎的“自因”概念
- 第三节 后现代哲学中的“性别差异”
- 一 精神分析学派的“女性气质”
- 二 结构主义学派的“女性愉悦”
- 三 解构主义学派的“二元对立”
- 四 存在主义学派的“造就女性”
- 第二章 “性别差异”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 第一节 传统哲学中关于两性身份的论述
- 第二节 伊丽格瑞对于女性身份的确立
- 一 女性的性征:“双唇”
- 二 女性的特质:“黏液”
- 三 女性的商品价值
- 四 女性的社会身份
- 第三节 女性主义学者关于性别身份概念的发展与延伸
- 第三章 “性别差异”的语言与政治
- 第一节 传统语言中对“性别差异”概念的遮蔽
- 第二节 女性主义学者语言表达中的“性别差异”
- 第三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的政治主张
- 第四章 “性别差异”伦理的建立
- 第一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的“两性之爱”
- 一 两性个体的“自我之爱”
- 二 两性间的“爱”
- 第二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人与人之间的“同等之爱”
- 一 男性的同等之爱
- 二 女性的同等之爱
- 第三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人与人之间“有差别的爱”
- 一 男性的他者
- 二 女性的他者
- 三 “性别差异”伦理下之有差别的爱
- 第五章 “性别差异”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 第一节 “性别差异”伦理的现实困境
- 第二节 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 结语
- 一 批判中的言说
- 二 创建中的言说
- 三 质疑和困难
- 四 同时代女性哲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