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交往合理性视角下的政治公开与秘密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交往合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为视角研究政治中的公开与秘密问题。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柏拉图、马基雅维利和西季威克等人为政治秘密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而亚里士多德、康德和罗尔斯等人则为政治公开的正当性给予论证,公开与秘密的正当性问题陷入冲突与两难的困境。从根源上看,政治中的公开与秘密的正义困境在于其认知合理性(Cognitive Rationality)的理论视域,为政治中的公开和秘密所做的辩护最终势必陷入主体主义的哲学泥坑。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认知合理性向交往合理性的转变,为政治中的公开与秘密的合理性辩护提供了新的视点。交往合理性意味着一种沟通,一种论辩,一种将自我不断纳入对他人的自我和世界理解中的共同的视景,政治中的公开与秘密要获得合理性地位,就必须纳入这种共同的视景,进入对话层面,这样,政治中的公开与秘密才能从两难的困境中突围。

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公开与秘密的正义困境
  •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三节 交往合理性与本书的研究尝试
  • 第二章 政治公开的合理性基础
  • 第一节 公开观念的哲学意涵
  • 一 公开性,不是公共性
  • 二 日常语言中的公开
  • 三 公开:从让人知晓到相互讨论
  • 第二节 合理性与政治的正义
  • 一 合理性及其哲学阐释
  • 二 政治的正义:道德的抑或规则的?
  • 三 政治正义的合理性奠基
  • 第三节 公开、秘密与两种合理性
  • 一 主体合理性或交往合理性
  • 二 两种合理性意味着什么?
  • 三 两种合理性之下的公开与秘密
  • 第三章 政治哲学传统中的公开与秘密
  • 第一节 为秘密辩护:从柏拉图到西季威克
  • 一 柏拉图与高贵的谎言(Noble Lie)
  • 二 马基雅维利与伪装的政治①
  • 三 西季威克与隐蔽的道德
  • 第二节 共和主义视域中的公开
  • 一 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一个政治动物
  • 二 康德:共和政制与永久和平的保证
  • 三 阿伦特:人的条件
  • 第三节 自由主义言说中的公开
  • 一 霍布斯:“利维坦”与自由主义的吊诡
  • 二 洛克:同意的观念
  • 三 穆勒论自由
  • 第四节 政治正义语境中的公开
  • 一 康德:公共权利的先验公设
  • 二 罗尔斯:公开性与正义
  • 第五节 道德论证视野中的公开
  • 一 康德式道义论与公开
  • 二 公开观念的功利主义论证
  • 第四章 政治秘密的合理辩护
  • 第一节 政治秘密的多重面孔
  • 一 第一重面孔:从秘密、保密到国家机密
  • 二 第二重面孔:从腐败、密谋到秘密政治
  • 三 第三重面孔:从谎言、欺骗到政治伪装
  • 第二节 政治中的秘密(1):政治谎言
  • 一 康德与撒谎的权利
  • 二 阿伦·伍德的辩护
  • 三 政治谎言是否可能?
  • 第三节 政治中的秘密(2):秘密审议
  • 一 秘密审议:作为个人慎思的审议
  • 二 秘密审议:关起门来进行的审议
  • 第四节 政治中的秘密(3):政治密谋与反叛
  • 一 政治中的密谋
  • 二 反叛的权利
  • 第五节 政治秘密的合理辩护:从康德公设到交往合理性
  • 一 康德公设的失败
  • 二 康德公设的修正:从公开性到交往力(Communicability)
  • 三 为秘密辩护:交往合理性的视角
  • 第五章 政治公开的现实隐忧
  •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政治公开
  • 一 广告、宣传与操纵的公开
  • 二 煽动、鼓吹与夸张的公开
  • 三 公告、宣告与冷漠的公开
  • 四 揭发、揭露与被迫的公开
  • 五 透露、泄露与限制的公开
  • 第二节 政治中的公开(1):人为操纵的公开
  • 一 广告和宣传:哈贝马斯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 二 人为操纵的公开:哈贝马斯的洞识
  • 三 谣言:一种人为操纵的公开
  • 第三节 政治中的公开(2):公开审议的争论
  • 一 公开审议的后果主义论证
  • 二 公开审议的道义论辩护
  • 三 反对公开审议
  • 第四节 政治中的公开(3):公开投票的担忧
  • 一 约翰·穆勒支持公开投票
  • 二 公开投票:我们担心什么?
  • 第五节 政治公开的现实困境及其根源
  • 一 政治公开的现实困境
  • 二 政治公开陷于困境的哲学根源
  • 第六章 政治公开的交往合理性建构
  • 第一节 交往共同体:一个论辩的共同体
  • 一 阿佩尔的佯谬问题及其解决
  • 二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与交往共同体
  • 三 现象学与交往共同体
  • 第二节 交往共同体的先验建构
  • 一 何种自我:孤独的还是交往的?
  • 二 理想的交往情境
  • 三 有效性声称与交往行动
  • 第三节 让交往共同体运转起来
  • 一 交往共同体的运行原则
  • 二 翟振明的本底抉择
  • 三 本底抉择的道德价值
  • 第四节 将政治公开置入交往共同体
  • 一 实践共同体是一个交往共同体吗?
  • 二 在交往共同体中论辩公开
  • 三 政治公开的论辩与本底抉择
  • 四 论辩公开的道德价值
  • 五 论辩公开的政治意涵
  • 第五节 政治公开的现实图景
  • 一 政治公开与民主
  • 二 政治公开与腐败
  • 三 政治公开与合法性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