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0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研究董必武法治思想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简介
董必武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人,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己对法的深刻认识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法治思想,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立法、司法和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做了诸多理论探讨。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董必武生平、董必武法学观、董必武政制思想、董必武经济与民事法律思想、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司法机关及审判工作、法治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的奠基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序
- 第一章 董必武生平
- 第一节 重违庭训走天涯
- 一、求学经历
-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 第二节 革命声传画舫中
- 一、参与建党
- 二、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 第三节 长征尝险阻
- 一、从莫斯科到中央苏区
- 二、长征到陕北
- 第四节 遥祝延安景物华
- 一、战斗在国统区
- 二、站在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
- 三、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共代表
- 第五节 高标主义新民主
- 一、参与政治协商会议
- 二、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 三、解放区财政与政权建设
- 第六节 一代新规要渐磨
- 一、草拟《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
- 第二章 董必武法学观
- 第一节 董必武法学观的形成
- 一、董必武法学观的产生
- 二、董必武法学观的特点
- 三、董必武法学观的发展完善
- 第二节 董必武法学观的内涵
- 一、依法治国观念体系
- 二、民主法治和政治建设
- 三、农村法治建设
- 四、群众路线工作理念
- 五、民族法治建设思想
- 六、法治教育思想
- 七、部门法治建设思想
- 第三节 董必武法学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 一、董必武法学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 二、董必武法学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三、董必武法学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四、结语
- 第三章 宪法与政制思想
- 第一节 董必武的宪法思想
- 一、除旧立新
- 二、宪法地位
- 三、人民民主
- 四、保障人权
- 第二节 董必武政制法治思想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二、民主集中制
- 第三节 董必武政党法治思想
- 一、党政关系
- 二、党法关系
- 三、统一战线建设
- 第四节 董必武民族法治思想
-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二、民族平等与团结
- 三、民族合作与发展
- 第四章 董必武经济与民事法律思想
- 第一节 董必武经济法律思想
- 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 二、落实土地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 三、提倡制定合作社法
- 四、提倡发展农村帮扶政策
- 五、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经营
- 六、限制政府机关和军队经营商业
- 七、倡导创建预算公开及审查制度
- 八、主张完善邮政工作制度
- 九、主张运输公司企业化、管理规范化
- 十、要求采取经济手段平抑物价
- 十一、仔细研判农业税的征收问题
- 十二、大力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救济福利事业
- 第二节 董必武民商事法律思想
- 一、要求以严谨态度订立合同
- 二、强调以法律维护劳动纪律
- 三、切实保障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 四、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民事诉讼制度
- 第五章 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
- 第一节 刑事立法思想
- 一、主张刑事立法的必要性
- 二、批判地对待旧刑法
- 三、实事求是地建立刑事法律制度
- 四、在总结刑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刑事法律
- 第二节 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思考
- 一、罪刑法定原则
-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三节 关于死刑与罪犯改造的思想
- 一、死刑
- 二、劳动改造
- 第四节 反革命罪
- 一、反革命罪的违法性要件
- 二、反革命罪的责任性要件
- 三、反革命罪的处罚措施
- 第六章 司法机关及审判工作
- 第一节 董必武的司法理念
- 一、司法干部的培养理念
- 二、人民司法
- 三、司法权威
- 四、程序正义
- 五、司法独立
- 第二节 董必武司法理念的核心
- 一、人民司法的特征
- 二、人民司法与司法改革
- 三、人民司法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 董必武的司法制度建设理念
- 一、人民法院
- 二、人民检察院
- 三、准司法机关
- 四、法院、检察院和准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 五、律师制度
- 第四节 董必武的法院审判理念
- 一、公开审判理念
-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理念
- 三、审判合议制度理念
- 四、防错纠错制度
- 五、审判作风
- 六、加强思想建设及党员犯法加重治罪
- 七、司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 第五节 董必武的刑事诉讼制度设想
- 一、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 二、审前程序
- 三、审判程序
- 四、诉讼救济与审判监督程序
- 第六节 董必武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的设想
- 一、调解
- 二、信访
- 三、仲裁
- 四、公证
-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
- 一、坚持真理,直言不讳
- 二、忍辱负重,一心为国
- 三、关注大势,成就细节
- 第七章 法治教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培养法律人才
- 一、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教育改造
- 二、建设政法学校
- 三、训练政法干部
- 四、发展师资队伍
- 五、参考而不是盲从苏联法律教育经验
- 第三节 开展法学研究
- 一、《中央政法公报》
- 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
- 三、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四、《政法研究》
- 五、法律出版社
- 第四节 法治宣传教育
- 一、培养群众守法思想
- 二、加强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
- 三、中学宪法教育
-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的奠基人
- 第一节 董必武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 一、董必武法治思想与国外同时代法学家法治思想
- 二、董必武法治思想与民国时期法学家法治思想
- 三、董必武法治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司法战线领导人的法治思想
- 第二节 董必武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二、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三、始终从人民立场出发
- 四、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
- 董必武年谱简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