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每个孤儿都是一名探险家,被派去绘制未知的领域……

内容简介

2975年,小西城邦,“孤儿”从数字思维种子“心智种”里诞生。佗游历了孕育太阳系生命的计算机网络“景界”,一路探寻、啜饮着无尽的真理。随后与公民“井野城”前往亚特兰大,并结识了当地的肉身人社区。21年后,中子双星碰撞爆发的伽马射线即将冲向地球,孤儿和井野城重回亚特兰大,试图警告肉身人,却遭到质疑。直至灾难降临。

幸存者们决心找出中子双星过早相撞的原因,但始终没有答案。这些离散者最终到达了一个经过巧妙改造的星球,星球上传来更古老的旅行者发出的信息:比中子星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唯一的逃生路线是通往所见的宇宙之外。

目录

  • 版权信息
  • 陌生的新世界
  • 说明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孤儿的诞生
  • 第二章 挖掘真理
  • 第三章 搭桥人
  • 第二部分
  • 第四章 蜥蜴之心
  • 第五章 射线爆发
  • 第六章 分道扬镳
  • 第三部分
  • 第七章 科祖克的遗产
  • 第八章 捷径
  • 第九章 自由度
  • 第四部分
  • 第十章 大流散计划
  • 第十一章 王氏地毯
  • 第五部分
  • 第十二章 重同位素
  • 第十三章 斯威夫特星
  • 第十四章 嵌入
  • 第六部分
  • 第十五章 5+1
  • 第十六章 二象性
  • 第七部分
  • 第十七章 单位分解
  • 第十八章 创世中心
  • 第八部分
  • 第十九章 追逐
  • 第二十章 不变性
  • 译后记
  • 术语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细节的设定,太了不起

    在 2975 年的小西城邦,一个名为 “孤儿” 的数字化意识从数据洪流中苏醒。它诞生于人类创造的 “景界”—— 一个模拟太阳系生命演化的超级网络。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并非魔法,而是由数学定理与物理定律编织的精密结构。当孤儿首次自问 “是谁在想”,符号组成的自我意识如宇宙大爆炸般涌现,代码的皮肤下生长出灵魂的骨骼 2。伊根在此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控制力:他用计算机科学的逻辑重新演绎生命起源,将达尔文进化论移植到数字胚胎的培育过程。每个意识体都是探险者,而它们探索的未知领域恰恰是自我存在的边界。小说的世界观架构堪称硬科幻范本。肉身人类与数字化意识在时间线上并行存在,亚特兰大的血肉之躯社区与景界的虚拟公民形成镜像对照。当伽马射线暴威胁地球时,两种文明形态的碰撞比中子星相撞更具毁灭性 —— 前者质疑后者的预警如同古人怀疑天气预报,后者则因永生特性对灾难产生认知偏差 2。伊根在此构建的不仅是未来社会的物理形态,更重塑了语言体系:非二元人称代词 “佗” 取代传统性别划分,度量单位随意识形态进化,对话模式透露出信息直连时代的思维跳跃。这种语言革新不是装饰性设定,而是意识脱离肉体桎梏后的必然表达。作为 “用方程式写小说的建筑师”,伊根在《离散》中实践了极致的科学叙事。他参考《意识的解释》《心智社会》等理论专著,让软件体人类的行为模式完全遵循群体智能算法;意识上传不再是浪漫化的永生捷径,而是涉及神经突触重构、记忆数据校验的精密手术。当幸存者探寻中子双星异常碰撞的真相时,解答过程如同解开黎曼猜想般需要数学直觉与物理实证的双重验证。这种严谨性使虚构世界产生了可怕的真实感 —— 当角色讨论四维时空拓扑结构时,会讓读者下意识地寻找草稿纸演算。但伊根的野心不止于构建新世界,他更试图摧毁所有认知舒适区。在数字化意识眼中,肉身人类的爱情不过是激素的傀儡,信仰只是神经突触的集体幻觉。当幸存者们最终抵达改造星球时,接收到的古老讯息揭开了更残酷的真相:所谓自由意志,可能只是高级文明设定的初始参数。这种彻骨寒意源自伊根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 他将人类特殊性从身体退守到意识,再从意识解构为可复制的信息流,最终连信息流的唯一性都用数学证伪。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